于燕存
摘 要:導學案是小學數學課堂的導入環節,對于整個課堂起著引導和鋪墊的重要作用。導學案的運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較為普遍,但是如何設置導學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需要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不斷以教學實踐為指導,研究小學數學導學案的設計和實施策略。在肯定小學數學導學案科學性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例,對如何設計小學數學導學案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小學導學案;課堂教學;學習潛能
導學案是一種備課方法和教學程序,能夠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小學數學課堂引入導學案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開展自主學習,在科學的引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堂上使得教師和學生能夠和諧互動。如果導學案設計不當會對課堂教學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使得課堂效率不僅得不到提升還會在原有基礎上下降。所以,設計合理有效的導學案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保證導學案的科學有效性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對于如何設置課堂導學案,有以下幾個要點值得注意。
一、問題驅動型導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問題是課堂導學的有效載體,以問題驅動的導學案,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通過對問題思考的過程,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搜索和運用,同時讓學生對課堂的重點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和更加牢固的把握。導學案中問題的設計,從知識性角度來講,應該以引導性、入門性問題為主,便于學生理解和思考;從形式的角度來看,問題設計應該突出娛樂性和趣味性,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新穎的問題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認識計數單位“萬”時,教師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設計問題導學。教師提出問題背景:森林里小豬、小熊、小猴比賽數數,大象當裁判。它們從989開始數,比比誰先數到5000。小熊是這樣數的:989、990、991、992、993…;小豬是這樣數的:989、990、1000、1010、1020、1030、1040…;小猴是這樣數的:989、990、1000、2000、3000…那么,大家來猜猜誰先數到5000?為什么?數數都可以怎樣數?你能像小猴這樣繼續數下去嗎?試試看,在計數器上撥一撥。通過學生思考和動手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一起邊數邊撥,當撥到9000時,問:再撥1000是多少?怎樣撥珠?最終得出結論:10個1000是10000,從而引出新的計數單位“萬”。
二、情景型導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以設置情景的形式設置導學,能夠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情
境,相當于給學生的學習介紹了生動的背景知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教師直接傳授知識會給學生增加理解的難度,因此在設置導學的時候,教師應以情境為依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配合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千米、分米、毫米”時,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引入:同學們,大家喜歡孫悟空嗎?誰能介紹一下孫悟空的本領?有一個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歡孫悟空,晚上在夢中還和孫悟空比本領呢!我們一起看看他們都在比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情景圖的觀察與分析,問學生能從圖中看到什么?孫悟空把金箍棒變成5毫米長,請猜一猜,5毫米有多長?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猜測的長度。以此類推,通過情景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對長度單位形成形象的認識。
三、探討式導學,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教學中使用導學案時一般會有固定的模板,對每部分內容都有相應的安排和要求,這樣雖然保證了導學設計的完整性,但是忽略了學生在導學案運用過程中的參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重點難點問題,引導學生對重點問題進行探討和理解,通過對問題的探討,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相關知識的復習運用,促進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學會更好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買一張兒童票比買一張成人票少花多少錢?先自己試試看,再和同桌交流一下。學生通過計算和交流,最終得出解題思路,先求一張成人票多少錢?32÷4=8(元)再求買一張兒童票比買一張成人票少花多少錢?8-4=4(元)。通過學生的探討,得出重要的解題思路:要解決此類問題,必須弄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計算。這樣,學生通過思考總結和探討的形式,能夠加深印象,掌握更多的解題技巧。
巧設導學案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發揮導學案的積極作用,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吳曉玲.新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法運用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