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打開《品德與生活》課本,迎面而來的是一張張充滿童趣的圖片,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令人不忍釋卷。《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將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會文化、科學教育進行了有機整合,可是對于我們品德與生活老師來說,如何讓學生從這些充滿童趣的畫面中走入生活,領悟生活的真諦,一直是我們教學研究的關鍵。結合自己十幾年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教學心得。
一、課前活動激發興趣
在每節課課前我都會組織生動有趣的課前活動,感染學生,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我喜歡在每節課前和學生互動一下,特別是初次執教的學生。一個小小的互動游戲,往往能為課堂打開一扇金色的大門。
比如,執教“把我的進步告訴你”一課時,采用以下課前談話:
師:老師早就聽說咱們班的同學特別聰明,老師出幾個謎語考考大家,好不好?第一個:人類有個寶,用它來思考。我們看不見,智慧在里面。生:大腦。
師:我們都擁有智慧的大腦,希望咱們在課堂上勤動腦,善思考。
師:第二個謎語:兩姐妹,對面坐,我看不見你,你看不見我。
生:耳朵。
師:咱們都有一對善于傾聽的耳朵,希望你能用它在課堂上認真傾聽。
第三個:兩棵小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生:手。
師:我們都有一雙能干的小手,希望課堂上你能大膽地舉起它,積極發言。
在輕松的謎語小游戲中,既對學生的課堂紀律提出了要求,又活躍了氣氛。這樣的課前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把學生拉入課堂,同時學生對整節課也是充滿期待的。
二、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
教學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生活中的點滴引入課堂。教材不是教學的唯一資源,學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經驗、感知體驗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所以學生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在品德教學中,我盡力做到把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如“當一回消費者”一課,我就找了一瓶過期的牛奶,用它來引入本課。
師:昨天老師去商店買了一瓶牛奶,不知道質量怎么樣?老師想請大家給我鑒別一下。生看,發現過期。
師:你是怎么發現它過期的?
生:我看了生產日期是2013年6月,保質期是6個月。現在是2014年3月,已經過期了。
師:都怪老師太粗心了,買東西都沒有注意看,今后我一定會注意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除了關注這些,我們在購物時還應注意些什么呢?今天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體驗當一回消費者。
用生活中學生已有的購物經驗引入課堂,緊接著匯報課前
調查。
師:課前老師也讓大家調查自己家里一周的購物情況,哪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和大家交流一下。
這個課前調查,就需要學生切實從家庭生活入手,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完成,而且在完成的過程中解決了當一名合格的消費者購物時應注意的問題。
三、學生的感受在活動中體驗
活動是教師教與兒童學的主要形式,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與行為實踐實現的。在課堂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生活中的內容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在課堂
中再現,從而得到情感體驗。在活動中感悟生活,生成情感體驗,升華情感,明理導行。
如,在“春天在哪里”一課中,走進春天這一環節:
師:當春暖花開,鳥語花香的時候,你們想不想出去找春天呀?
生:想。
師:那老師就滿足大家的這個愿望,帶大家去春游一番。不過,春游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做好哪些準備呢?小組的同學趕快商量一下,看看哪個小組想的最周到?
生說師板書。(食物、雨具、背包、望遠鏡、照相機……)
師:好!就按你們說的辦!東西準備好了,我們出發!快看,車來了。同學們上車了。小乘客們坐好了,小汽車要考考你們,考察過關才可以載我們出發。你們知道坐車要注意什么嗎?
生:不要把頭和手伸出車窗外。
生:系好安全帶。
師:老師還要提醒大家下車時要等車停穩后再下車。
一個春游活動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中知道了春天萬物復蘇,學會了安全乘車。
四、情感升華再到生活中去踐行
只有通過親身參與和直接體驗,學生才能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感悟,在感悟中改變自己,指導自己的言行。
如,在“把我的進步告訴你”一課設計了學會感恩這一環節:
師:是呀!孩子們,我們取得這么多的進步除了自己努力以外,還有很多人給我們幫助,給你幫助最大的是誰呢?
生:媽媽、老師、同學……
師:他們怎么幫助你的?生說,師放音樂(感恩的心)。
師:媽媽們每天早早起床做家務,接送我們上學、放學,上班、輔導我們功課!老師每天早早來到學校,備課、上課、批改作業,關心我們的安全、學習、生活。還有許許多多幫助過我們的人,正是有了他們,我們才一路成長、一路進步。我們要深情地對他們說一聲:
生:謝謝!
師:拿出卡片,給你最想感謝的人寫一句心里話。
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感恩的心,學會對幫助自己的人說謝謝,學會去幫助別人。在輕松的活動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從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指導自己的言行。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樹立“教學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學”的觀念,讓“品德”與“生活”真正攜起手來,既要讓教學走進兒童的生活,又要讓生活走進成長中的兒童。課堂上有意識地把兒童帶到真實生活中,去觀察、感受、體驗、分析、反思他們的生活,使品德教學更加貼近兒童的生活,讓課堂回歸生活,實現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讓我們帶領孩子用真情輕叩生活之門,用真心感悟生活真諦。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使品德與生活教育水到渠成、潤物無聲。
參考文獻:
宮海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回歸生活化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5(6).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