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華劉軍任平社(.陜西科技大學體育部 陜西西安 7000;.蘭州城市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互動模式下學生體質監控干預體系構建及應用①
徐廣華1劉軍2任平社1
(1.陜西科技大學體育部 陜西西安 712000;2.蘭州城市學院 甘肅蘭州 730070)
如何有效改善和提高學生體質是目前學校體育面臨的問題之一,學生的體質健康地發展是一項多領域的綜合體系,很難從個體角度去干預或預防。要切實改善學生體質,必須形成一種綜合干預體系,因此該研究提出構建三位一體的學生體質干預模式,為改善學生體質提供一個新思路。
互動模式 學生體質 監控干預 構建
近幾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表明,學生的速度、耐力、爆發力、柔韌性等體能素質和肺活量水平持續下降,說明改善學生體質刻不容緩。但學生的體質健康的發展是一項多領域的綜合體系,很難從個體角度去干預或預防,不是簡單的某個方面就能獨立改善提高的,因此,該研究在對學生體質現狀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試圖運用社會學研究方法,對學校、家庭、社會環境等不同社會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以尋求影響學生體質下降的社會原因,構建三位一體的學生體質干預模式,并通過相應的教學實驗進行實踐驗證,為改善學生體質提供一個新思路。
根據研究設想,該研究主要從綜合干預的出發點去改善和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根據這一出發點,該體系構建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強鍛煉氛圍的營造,通過學校各種媒體和社會力量,營造一種健康的生活觀念,淡化大學生從中小學養成的忽視體育鍛煉,重視文化課學習的不良生活習慣;其次,依托學校《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標準》實施,對大學生體質現狀進行詳細地分析,通過數據分析構建大學生體質現狀數據庫,發現不同個體大學生體質薄弱之處,尋求干預切入點,積極和家長溝通,爭取家長支持;最后,結合輿論的營造和家長的支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體質干預體系,結合學校學生體質測試的開展,完善評價與反饋機制、強化監控的內在動力和加強政策干預、落實等,強調對監測結果的運用。對一些體質健康測試中數據欠佳或者不佳者,要加強測試反饋機制,提出預警,讓家庭、社會共同參與進行干預,通過行之有效的干預手段改善和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2.1 研究對象
該研究選取陜西科技大學2014級定向運動選項課的120名男大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前后按照《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標準》(2014年)修訂版,對實驗對象進行身體形態和機能方面的測試,經檢驗實驗前兩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方面不存在統計學差異(表1),滿足實驗要求。實驗時間為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實驗地點為陜西科技大學西安校區。實驗對象選定后對實驗對象進行身體素質和機能測試。
2.2 實驗內容及過程的控制
該研究采取橫向對比的方式驗證學校、家庭、社會互動模式對學生體質影響,為了保證教學實驗的有效性,兩組的教學運動量、教學課時基本相同,教學內容和考試辦法按照陜西科技大學教學大綱執行,在實驗結束后,由體育部組織3名老師對學生選項課程和學生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等進行測試。
3.1 實驗結束后學生成績的對照分析

表1 實驗前兩組測試指標成績統計分析

表2 實驗后兩組測試指標成績統計分析

表3 實驗后兩組測試指標成績統計分析
表2統計結果顯示:經過15周的教學實驗后兩組的最終評定成績出現了統計學差異,實驗組成績好于對照組成績,說明采取學校、家庭、社會互動模式能有效促進學生選項課成績的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最終成績的評定包含30%的素質考試成績;另一方面是學生素質的提高促進了對技術的掌握。

表4 實驗后兩組測試指標成績統計分析

表5 實驗前后學生身體機能的比較分析
3.2 實驗結束后兩組相關指標的比較分析
3.2.1 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形態的比較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實驗后學生的身高、體重坐位體前屈都出現了相應的變化,但是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可能是因為大學生身體形態基本定型,身體形態的發育受自然生長因素影響較大,也可能是因為實驗時間較短,所以差別不大。
3.2.2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的比較分析
表4統計結果顯示,經過15周教學實驗,兩組的1 000m成績都有了相應的提高,但是實驗組的提高幅度較大,而且實驗后兩組的成績也出現了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后兩組的50m成績也出現了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采取的一體化互動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學生的1 000m 和50m成績;而這兩項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占到的權重都是20%,因此這兩項成績的提高對于改善和提高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標準成績具有重要的作用,立定跳遠和引體向上兩項指標實驗后沒有出現統計學差異,但是實驗組的成績從數據上來看好于對照組,實驗組立定跳遠成績優于對照組10.9cm,引體向上實驗組高于對照組1.7個。
3.2.3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機能的比較分析
從表5可以看出,經過15周的教學實驗,實驗組的肺活量成績好于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組采取的一體化互動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學生的肺活量水平,對促進學生體質評價整體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
(1)實驗后實驗組成績好于對照組成績,說明采取學校、家庭、社會互動模式能有效促進學生選項課成績的提高。
(2)實驗后兩組的1000m成績、50m成績出現了統計學差異(P<0.05),實驗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實驗組采取的一體化互動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學生的1000m和50m成績。
(3)實驗結果證明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互動模式下學生體質監控干預體系,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學生體質,為進一步提高學生體質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1]劉志剛,張波.四川省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0(11):69-70.
[2]曹型厚.重慶市中小學生體質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4):431-433.
[3]孫全洪,常德盛.陜西省中、小學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的分析[J].體育科學,2004(5):67-69,77.
G80-32
A
2095-2813(2016)03(b)-006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8.069
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5JK1102;陜西省“十二”五教育規劃項,目項目編號:SGH13166。
徐廣華(1964—),男,漢,陜西富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