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雷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以及高雅情趣的培養都有重要作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除了要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也要注重學生繪畫基礎和技巧的培養。只有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繪畫基礎,才能將自己的情感很好地融入其中作畫。如果不了解基本的繪畫理論,那么作畫將毫無章法,看起來比較混亂。主要從畫面的整體布局、顏色填充度的協調以及線條與構圖等三個方面探討小學美術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繪畫基礎。
關鍵詞:整體布局;顏色填充;線條;構圖
一、注意整體的布局
一幅畫的整體布局非常重要,這也是給觀看者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幅畫整體布局不合理,那么其他的優點再突出也會被抹殺掉;而如果一幅畫整體布局合理,那么將可以起到掩蓋其他缺點的作用。這就好比一間房屋,我們一進門,視線會自然轉移到地面,如果所有的東西都很整齊,地面也很干凈自然會感到很舒服。試想,如果房間中的其他東西擺得很整齊,但是地面上卻有一些垃圾,那么給人整體感覺還是會比較亂;反過來,如果其他東西擺放得比較亂,而地面非常干凈,就不會感覺房間亂,反而會給人造成一種整潔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相對于其他細節性問題,我們的注意力首先會被整體所吸引。因此,對于一幅畫來說,整體布局的作用自然就無需多言。
那么,如何進行整體布局呢?或者說怎樣的布局算作合理呢?(1)所有的意象都在其應該在的位置。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最好不要嘗試現代主義的畫風。一方面我國并沒有這樣的傳統,另一方面,藝術造詣和繪畫功底達不到一定的高度而貿然嘗試可能會貽笑大方。所以,學生在開始的階段最好還是按部就班,恰當地安排近似的描畫。在畫山水畫時,不要將山畫得過大而水畫得過小;在畫人物畫時,最好放入到一定的場景中等等。總之,要恰當安排;(2)要多留意生活中的細節。對于山水的描繪應該留出多少天空的位置等。多觀察,將生活中的情景與繪畫結合,這樣在作畫時才能更加得心應手。
二、顏色與填充度的協調
一幅畫的顏色搭配、亮度以及填充度等對于畫面整體感的好壞至關重要。一副好的美術畫作在配色上一定是經過細致思考的。比如說,一幅畫立意于“農民辛勤勞動”的場景,那么畫面整體就要呈現出淡淡的黃色,其中天空淺藍,土地深黃,中間部分作為過度來調節,讓人看后就可以聯想到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圖畫;而如果是關于“極地登山”的立意,則要以南北兩極皚皚白雪的白色為主體,通過科考隊員或登山者的衣服顏色凸顯人們為國家探險或挑戰自我的偉大等。一方面,作畫者要通過顏色來實現作品的美觀效果;另一方面,要通過顏色來渲染某些氣氛,以引起觀者的某些情感共鳴,達到內涵深刻的目的。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主要是通過顏色的填充使畫面更優美,至于引發人們思想共鳴等則不必強求,隨著學生閱歷和知識的增加,再要求學生給畫上色的時候考慮觀者的感情。
對于顏色的透明度也要注意,透明的畫法通常可以帶來以下幾種效果。(1)可以透過畫面的主體顏色突出某些意象。應用比較廣泛的就是在山水畫中,可以將空氣的透明度降低,營造出云霧繚繞中露出山頂高塔、或寺廟一角的畫面,從而突出塔和寺;(2)可以通過透明度的變化引導觀者的視線。一般來說,當一個人看某一幅畫時,通常會按照顏色深淺移動目光。在一幅畫中,通過透明度的降低或升高,引導觀者從左往右或從上往下看,然后將畫中最關鍵的意象放到畫面延伸的末端,以引起觀看者的注意。
三、線條與構圖
一幅畫中總會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可以是自然的線條,比
如,房屋、街道等延伸出的線條,也可以是人為的線條,例如,人的側臉所勾勒出的線條等。這些線條對于反映一幅畫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就是說,可以通過畫面中的線條判斷該畫作者的基本功。
在作者勾勒線條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幾點。(1)不要過多過雜。畫街景時盡量采用平直的線條,可以適當使用彎曲的線條,但是不要過分采用。線條在交叉的過程中要掌握好位置,否則相交處可能會不協調。(2)盡量使用自然的線條。如上文提到的房屋、街道等,會使畫面看起來更加整潔。山水畫中也可以使用山川、河流的線條等。
構圖對于一幅畫的整體感覺也很重要,這既取決于畫的類型,也取決于作者本身所要表達的內容。其實,繪畫在一定程度上與攝影有較大的交集,因此可以借鑒一些攝影的構圖方式。下文舉幾例。(1)如果是風景畫,山水相間,最好采用線性構圖。也就是說河流的方向最好是按照整張紙的對角線延伸,這可以給觀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間;而山則要考慮山頂上留出多少空白才不會讓人感到壓抑。如果有湖泊,最好畫出山在湖泊中的倒影等。(2)對于人物畫則要考慮性別、年齡、職業等多種因素來構圖,通過不同的構圖方式凸顯其特點。比如,女性的面部曲線要柔和,而男性則可以剛毅一些,以突出棱角等。
總之,小學美術繪畫能力的培養要從整體布局、顏色填充以及構圖與線條的多方角度去考慮。以上只是最基本的一些繪畫基礎知識和技巧,學生在實際的操作中要憑借自己的感覺去嘗試,區分不同方式所帶來的不同感受。不斷去感受,才能達到提高繪畫能力和鑒賞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杰.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漫談[J].課程與教學,2015(2):35-37.
[2]田浩.小學教育專業美術基礎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教學研究,2010(2):101-10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