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偉條
自幼兒園開展主題教學以來,家長作為主題教育合作者之一,主題相關材料提供者的身份已漸漸確立,有了家長的全力支持和配合,教師在落實主題活動時變得游刃有余,駕輕就熟,孩子呢?在主題中,學得不亦樂乎,風生水起。但是,透過這些表面現象,大家是否關注到家長群體的感受?孩子群體的行為?據筆者多年的觀察了解,問題一直是存在的。下面,讓我們來透過現象看看究竟背后存在哪些糾結場面呢?
一、存在的糾結場面
1.教師多渠道、廣策略征材料,只以材料論英雄
現在的主題活動,很多需要家長提供材料的支持和幫助,活動才得以開展和落實,很多老師為了出色地完成主題活動,就大量動用家長。QQ群、校訊通,家園聯系通告,不管三七二十一統統用上。教學一有需要,就發動全體家長。集體教學活動缺材料——找家長!區域活動缺原材料——找家長!主題墻創設缺廢舊物品——找家長!自然角缺物品——找家長!等等,家長儼然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當然,家長的呼應程度也是各有不同,對于不主動積極參與的家長,老師有的是招兒,那便是以獎懲孩子的方法來應對家長參與的優劣。此間,孩子成了代家長論功行賞的“替代品”。殊不知,那些代家長受“鄙視”和“不待見”的孩子,他們的自尊已顏面掃地。試想,這些孩子,會如何改變自己呢?
2.家長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據一些家長反應,很怕接到老師的短信,因為,無事不登三寶殿,教師只要發信息,八九不離十就是讓她們配合教學提供東西。如若是些唾手可得的物品,那便也樂意,可有些時候,往往是要花時間和精力去準備的,所以,就比較為難。不提供吧,自家孩子“受委屈”,提供吧,確實也難為自己。
在要求家長帶這供那的時候,我們可曾考慮過家長的真實感受?可曾了解分析過每一位家長在面臨任務時的狀況?可曾認真思考過完成這個任務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可曾考慮過帶這些材料是否發揮了真正的價值?大家的理由或許很冠冕堂皇——那都是為了孩子的學以致用呀。是的,我們的理由很高尚,那么,作為幼兒園、作為老師,是否也該為這些來買單呢?
二、如何有效利用家長資源
我想利用好家長資源確實事半功倍,與孩子,與家園,都可以產生積極良性的循環,能確保孩子積極成長,但是,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好家長資源,這的確也是一門學問啊,我們思考過嗎?有想過要改變現狀嗎?這兒,筆者就如何有效利用家長資源談談自己的思考。
1.教師,做好分配家長資源提供的當家者
如何發揮家長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家長參與協作的能動性,這中間教師的核心作用必不可少。如何當好這個管理者,我想教師需要通盤考慮,有效分配。起初教師就要花些時間熟悉所有的主題內容,學會謀篇布局。以表格的形式記錄好每個主題內需要家長配合提供的材料有哪些?然后要學會做減法,所謂減法,就是要針對列出來的所有需要家長準備的材料菜單欄中,仔細分析,哪些材料是幼兒園可以準備的、哪些材料老師自己可以辦到、哪些材料幼兒園資源庫中已經有了等,對于這些材料就可以在菜單欄中刪掉,剩下的部分,就是要家長提供的。
那么,如何提供任務呢?也要做好全盤思考,每樣東西人人準備,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在這兒呢?也要學會減法。所謂的減法,就是花最少的時間,出最高的效益。如何執行呢?教師可以集中所有家長,就教學資源提供分配開一個專題會議,專門解決本學期家長資源的提供問題。教師可以把家長資源提供總表分發給每位家長,讓每個家長明確本學期需要提供給班級的材料都有哪些。與此同時,無形中讓家長了解了整個學期的教學線索。然后,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大組交流等不同的形式進行反饋和落實,這中間,家長根據自己的特長、條件選擇自己容易解決的作為自己本學期的任務,落實好責任。在會議的最后,教師將家長自主生成的任務制作成相應的責任分配表發到每個家長手中,同時,在班上張貼一份,這樣既簡單又高效,更重要的是,家長做了一回明明白白的責任人。再不會為時不時的短信任務而糾結,而且每個家長都可以為班集體作貢獻,自豪之情悄悄萌生!
2.做好家長資源的忠實保管員
作為教師,對于家長精心準備的材料,無論優異,我們都要學會以尊重的心態去對待,因為,任何一件物品,都凝聚著家長的用心,同時,也包含了一個獨具特色的故事。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保存。如果用完隨手一扔,如此褻瀆他們的勞動成果,你讓家長情何以堪?以后,還如何讓家長長久配合呢?
3.做好學期主題作品集,分享給家長,達到家園共鳴
教學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將每一個由家長材料提供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環境場景等都及時拍攝記錄,并根據主題在圖片下作好相關說明,如,某某主題某某活動,材料提供者:某某家長。在學期結束的時候,集結成冊,分給每個家長,作為家園共育的回憶,留給他們細細品味,慢慢享受!
作為教育孩子的合作者——家長,我們有理由讓他們也同樣感受到付出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讓我們攜起手來,共享孩子成長,共創家園合一!
參考文獻:
陳丹.幼兒園運用家庭資源,進行主題教育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