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佳麗
摘 要:幼兒手工是以幼兒為培養對象,審美能力和智力為培養方向,全面發展為培養目標的重要教育課程,它以美術為介質來讓學生產生對藝術的共鳴,以此激發其對美術的感知和欣賞能力,是促進幼兒心智發展的重要環節?;趯τ變菏止さ拈L期研究,淺析當前教學形式。
關鍵詞:幼兒手工;游戲;輔助性
手工課程本不能拘泥于單一形式,否則處于好動且好奇階段的幼兒就會感到拘束和壓抑,這樣既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課時任務,也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美術的樂趣。在幼兒手工逐步發展的今天,我們發現改進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激發幼兒對美術的體驗能力,增強其參與美術活動的技能。美術作為一門藝術,不僅僅是視覺感受,而是真實地滲透于我們生活之中的美好觸動。但若忽視了幼兒的主體性,幼兒手工教育便難以開展。所以,教師要積極思考,勇于創新,為學生打造有趣生動的課堂,以培養其樂感和能力。因此,我從以下兩點進行說明。
一、為手工增添樂趣
當前我園的中班孩子們已經經歷過一定的啟蒙教育,所以對手工課的內容有所了解,在日常的教學中色彩鮮明、簡單易做并且貼近兒童生活活動的內容較多。同時經過專家研究發現,幼兒天性好動,喜歡游戲,并且善于模仿。因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們的興趣來設計教學內容,促進他們在自然狀態下欣賞美術作品和手工藝術。教師應結合色彩、剪裁、拼接等方式來合理安排活動內容,讓幼兒在獲得快樂的同時感受美術美。
例如,借助想象來提高其美術方面的素質。讓幼兒分組或者自由結合來制作一個房子,該房子要具備一切生活條件,分成不同的房間,制作時要加入一定的想象,將其作為自己想象中的“家”來進行裝點。教師可以先做一系列的引導,比如有房間的數量和每個房間的功能,不同房間的色調等,幼兒可以分工完成,并充分發揮整體意識來進行協調合作,以展示完整的“家”。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在全班巡視并逐個進行輔導,幫助他們找到自己作品的特點。引用賽制也是一個好的方式,它能激勵幼兒們全身心投入游戲中,從而使他們獲得知識,拓展思維,讓課堂更加活躍有效,在每一輪手工作品結束后,都可以評出最優、最進步、最創新等來激勵幼兒下次做得更好。
二、為教學開拓方法
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深知合適的美術活動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但在平日的教學中為便于管理,我們通常以集體為單位開展教學活動。而這恰恰背離了美術活動的要求,通過游戲我們就能真正釋放它的靈活性和自由感,讓幼兒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逐步領會基礎的美術知識,將創造力引入美術課堂。
案例一:在名家名作的欣賞中美術知識就能很好地被體現。出于對鮮艷色彩的敏感,幼兒總會對美好的事物產生興趣,并且產生想要制作的欲望。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按照嚴格的色彩和比例完成的作品來教幼兒美術常識??梢圆捎貌煌男蕾p方式,例如,每節課欣賞一幅好的作品或者好的手工藝品,詳解其中表現出來的藝術內涵;可以同時陳列多幅作品,找出其中的聯系和不同;或者讓他們自己嘗試進行臨摹,以此讓孩子們在探索中找到樂感。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手法來理解美術和手工的意義,能夠增強孩子對美術課堂的興趣。
案例二:手工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發揮水平也都不同,我們不能以同樣的標準來看待孩子們的不同作品,而要從幼兒的角度進行理解,想象他們的創作情節和藝術靈感以及他們對世界的理解。所以,在傳統的制作中穿插不同的繪畫方式,如,素描、油畫、國畫等是很有必要的。當然根據作品內容形式,也可以雕刻、泥塑,甚至不同手法之間相互結合,讓每個孩子都成為藝術作品的主體,選擇自己最喜歡、最適合的方式表達自我,抒發情感。當然為確保幼兒正常發揮并有所提高,教師要對其進行相關指導,找到他們當前水平最適合的一種手工方式。還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例如,視頻、音頻、圖片等,從各個感官激勵孩子們,感受美術的氛圍。這樣在自由的環境下,孩子們解放天性并得以快速發展,這也是我們作為教師最大的欣慰。
綜上所述,美術本身富有靈活性、藝術性、創造性和感知性,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來映射美術的趣味和美好,能夠讓幼兒體驗到與美術成為伙伴,在快樂的氛圍中表達美術情懷,感知手工美,同時提高美術素養,開拓智力,建立審美價值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更要發揮教師的專業能力,融入游戲,使美術課堂變得生動靈活,把課堂的有效性發揮到極致,以達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孫艷麗.趣味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探析[J].學周刊,2016(1):196.
[2]葉飛娜.學前教育手工制作課程的設計和實施重點分析[J].藝術教育,2016(1):154-155.
[3]王娟.動手能力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J].亞太教育,2016(1):1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