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每個教師追求的共同目標。在數學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上有較大的收獲。所以說,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單單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更要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前提下,發展其認知能力和情感態度。實效性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問題,通過一段教學過程之后,學生在掌握和運用數學知識進步或發展。我在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也經常研究這個課題,有幾點不成熟的思考。
一、精心準備課前情景設置,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
課前教學情境的設置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自然會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而這種情緒恰恰是實現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基礎。教學情境設置的形式多樣,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游戲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明確教學設計的目標,適合時代發展的潮流,遵循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每一節課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情境的設置必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培養的要求,進而引導學生走進數學知識的殿堂。尤其是問題情境的設置,一定要注重針對性,涉及的內容力求具體、明確和有啟發性。當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還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生活經驗而設計。低、中年級的學生適合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情境,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創設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交流展示,又富有情趣,饒有趣味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主動接受和內化數學知識。
二、從研究教材入手,確保教學內容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教學設計要安排合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前力求做到對教材的深入研究和深刻領悟,還要結合學情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比如,教學內容的安排是否符合學生接受知識的層次,是否吻合學生學習的狀態等。當然,還要關注教學中學生知識量增長的有效性,學生知識的增長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智慧的發展和學生能力的發展標桿。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于有效的知識量。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雖說知識不是智慧,但知識的遷移往往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只有學生儲備了足夠的知識,達到內化知識,實現有效應用知識的能力,才能實現高效課堂。
三、重視教學過程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和健康和諧地發展。教學的過程就要看能否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小學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小學生是不成熟的學習主體,往往受到生理、心理、知識、經驗、能力判斷等因素的限制,需要通過學習知識發展自我。所以,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不可忽視,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合理組織、正面點撥,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要突出教學方法的策略性和教學對象的針對性。比如,低年級學生往往表現出好動的特點,也就是說要玩游戲是小學生的天性,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用有效的游戲促進有效的學習,設計合理的游戲,針對性的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挖掘潛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掌握知識,得到發展。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不容忽視,要發揮其組織引導的作用。特別是學生出現疑惑、分歧、思路不當時,要及時給予幫助和輔導,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自會水到渠成。
四、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合理有效的教學情境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在教學內容安排時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濃郁的求知欲望,教師可結合這些特點選取教材中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并對這些生活情境加工創造,創設出激發學生興趣的素材作為課堂教學情境。
五、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成長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教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教與學的關系,教與學的重點是當然是學,教的目的也在于學。我們每個教師都在不斷的教與學中不斷成長,不斷完善。所以說,我們的每一次課堂教學都并非盡善盡美,“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學會剖析、學會反思。剖析反思教學中每一節課、每一個環節,甚至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的教學機智、教學方法的運用、課堂的調控等。認真總結歸納,找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規律,不斷改進,提升教學水平,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打造有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教師就要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充分了解學情的前提下,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大力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方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孔企平.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與方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