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榮
【摘 要】當前,煤炭行業的形勢十分嚴峻,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復蘇緩慢,呈低速發展態勢;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宏觀環境對煤炭產業影響巨大,諸多煤企遭受重大挫折,陷入經營困境,煤炭滯銷、煤價下滑、企業經營效益與生產成本嚴重倒掛等問題尤為突出,企業改革改制勢在必行。
【關鍵詞】煤炭企業;改制; 員工;思想問題;對策
面對煤礦企業改革和改制的不斷深化,面對新形勢下的各種新要求,煤企業員工究竟持一種什么心態,他們在思考什么?他們的思想狀況如何?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如何去做?筆者就當前形勢下員工思想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以及應采取的對策談一些看法。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從干部隊伍來看,存在三種不良心態。一是失落心態。改革必將進行機構精簡,劃線內退,直接影響機關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很大一部分將面臨調整和分流。這部分干部雖然對改革的意義、目的的認識比較深刻,對改革也持積極擁護的態度,但當真正觸到“痛處”,不免產生失落的情緒。有的認為自己在崗位上干了幾年甚至必十年,這樣說精減就精減,一時半會兒還有些接受不了。這種心態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和影響了機關工作的開展。二是迷茫心態。與職工接觸最為緊密的后勤管理人員,當前最為關心的是隨著機構改革的推進,他們個人的去向問題。他們認為機關的超編人員要占去一定的分流空間,而生產班組也早已是按崗定人,使他們上下為難,情緒波動較大。三是消極心態。有些人員的思想認識和心理變化也趨于復雜。一方面,他們盼改革,希望進行更快、更徹底的改革,并寄希望能盡快給單位及個人帶來更多的實惠。另一方面,當真正進行改革,特別是影響到個人切身利益時,卻又采取了消極、抵制的態度。在工作上,他們產生“混日子”的思想,得過且過,推一推動一動,不想多操心,而且在與一線職工的談話中,也不同程度的流露出對改革的抱怨思想,給改革宣傳教育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2.從職工隊伍來看,存在四種認識誤區。一是“金錢至上”的誤區。在改革新形勢的各種因素的影響下,部分職工理想信念逐漸淡化,產生了急功近利、金錢至上思想,看到周圍富裕起來的人的“理想”收入,思想上出現不平衡,導致直接或間接從事參與第二職業者有之,炒股者也不乏其人,唯想能夠盡快致富,個別人整天談論的也只有一個“錢”字。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個別職工對經濟收入的期望值過高,以現有條件和能力肯定在短期內無法滿足,以致于有錢的活爭著搶著干,無錢的活、日常工作能躲就躲,實在不行就消極應付。二是“個人主義”的誤區。部分職工囿于個人利己主義的小圈子,“兩耳不聞改革事”,只關心自己的經濟收入,對改革興趣不大,熱情不高,只希望個人能有較高的、穩定的收入,尤其是在一部分因家庭人員下崗而成為“一頭沉”的職工中,這種只關心個人利益,不關注企業改革的思想情緒還存在,對推進整體工作發展形成一定的阻礙。三是“自我滿足”的誤區。部分職工的危機感、責任感不強,滿足于現狀,自我感覺良好,不求進一步提高綜合素質。一些班組職工說,他們干的活,民工來了都能干。雖然是戲言,但也反映出他們自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技術含量,也不想花精力去研究,只要能應付下來就滿足了。四是“大鍋飯思想”的誤區。部分職工對企業的冗員壓力不理解,認為改革引起的減員、下崗不利于穩定,沒有工作就沒有經濟來源,日子怎么過?咱是社會主義國家,不管怎樣改,人人都得有飯吃,單位應該給飯吃。這部分職工對改革大多持觀望、等待態度,他們抱著“單位不管他們”的想法,工作上更加消極懶散。
以上情況,也暴露了我們工作中的一些問題。一是對改革宣傳引導把握的還不夠準確,導致部分職工對企業的發展缺乏信賴和依靠感,甚至有朝不保夕之憂,引起職工思想混亂,行為恐慌;二是說明我們的改革工作還有一定的差距,工作崗位之間的競爭意識還沒有真正形成,使一些好的競爭機制對部分管理人員產生了負面的工作壓力;三是說明我們隊伍的思想還局限在傳統的老套路里,安于平穩,一旦有新的變化,思想上就隨之波動。
二、思考與對策
針對目前煤礦企業員工穩定性差的狀況,我們應認真進行反思,加強宣傳引導,關心職工需求,積極尋找對策,解決好當前職工思想問題,從而達到穩定員工隊伍、穩定企業的發展目標。
1.講清道理,讓職工靜心。針對企業員工對改革形勢認識不清,政策理解不透,前景認識不明,心態不穩的現狀,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框明政策,把推進改革的各項政策最大限度的傳達給職工。既認真宣傳改革面臨的形勢及改革的理論依據,又闡釋改革的具體政策、措施;既宣傳改革面臨的困難與壓力,又宣傳深化改革的優勢和希望,使職工認清形勢,吃透政策,保證職工以平穩的心態投入改革。在政策宣傳中要突出“四性”:一是正確把握上級政策,增強準確性。即準確解釋各項改革政策和舉措,讓職工清楚上級改革的具體規定,明確改革的目的、意義、任務、要求,消除思想上疑慮和猜測。二是科學制定改革方案和政策,增強改革的感召性。既要讓干部職工看到改革沒有退路,又要看到精簡分流的出路。操作上既要公平、公正、公開,又要引入考核競爭機制,給人以展示個性能力的機會,避免暗箱操作,做到該去該留讓大家服氣。三是結合職工思想實際,增強針對性。對下崗、待崗、分流中產生的帶有傾向性的問題集中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對年輕職工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認識,要注重從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樹立正確的“三觀”入手,教育引導他們認清形勢,珍惜崗位,苦練本領,立志成才。四是堅持全員參與,增強宣教的廣泛性。充分發揮各級組織、各級干部宣傳教育的優勢,使宣傳教育全方位展開,全過程滲透。
2.及時疏導,讓職工順心。隨著減員增效工作的深入,做好下崗、轉崗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愈加繁重。為此,要從實際出發,把握絕大多數職工的心態,抓住帶有傾向性的問題,用關心、耐心和同情心,尊重、關心和理解下崗、待崗職工,做好化解矛盾、理順情緒、排憂解難的思想政治工作,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順情緒,把怒氣變為和氣,把怨氣變為志氣,把泄氣變為勇氣,把憋氣變為順氣,達到心平氣和地正確對待減員工作。同時,要通過加大改革形勢宣傳力度,使職工深刻理解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的實質,非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力在市場調節下配置到不同所有制企業中,才能充分發揮勞動力的價值,深刻理解勞動權利與勞動崗位的關系,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新機制等。只有使干部職工對這些問題有一個深刻而明確的認識,才能從根本上樹立起全新的擇業觀念。
3.公平操作,讓職工放心。職工思想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改革、管理、分配、用人、獎懲有關,其核心是一個公正、公平、公開的問題。因此,要不斷積極穩妥地加大改革、管理力度,增加透明度,在科學管理和健全機制上下功夫。減員分流是關系到每個職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關系企業穩定和興衰的大計。不論采取那種減員模式,都要注重對決策層面、實施層面和職工層面行為的監督和規范,每一項決策形成前,都要廣泛征求干部職工的意見,實施中要及時讓職工了解減員的基本原則和各項政策,公開辦事程序,并盡量使其直接參與到減員的過程之中。如把考核條件交給職工群眾,讓他們直接參與減員方案的制定和實施,既能避免 “黑箱操作”,又能使下崗者心服口服;既能體現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又能使職工在改革中接受再教育。
4.幫困解憂,讓職工合心。依靠職工、關心職工,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想方設法、滿腔熱情地幫助職工逐步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使他們能夠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領導的關心,以此來激發他們安心工作、支持改革、關心安全,確保質量的積極性。同時,要特別注意根據新形勢的特點,更多的關注職工的精神需求,關心他們正當的、健康的自我提高、自我發展、施展才華的要求和希望,為人才的成長,為職工健康的心理和正確的“三觀”的形成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同時,要重點做好一人一事的解疑釋惑和不良思想傾向的預防工作,力爭把工作做早、做細、做實,及時解除職工群眾的思想包袱,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團結一心,推動改革的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