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洋
摘 要:從夯實學生閱讀感悟基礎需要夯實學生讀之基本功、夯實學生閱讀感悟基礎需要夯實學生悟之基本功、夯實學生閱讀感悟基礎需要夯實學生評之基本功三方面,研究如何抓住閱讀培養要素夯實學生閱讀感悟基礎,提高閱讀能力,以促進學生學好語文這門學科。
關鍵詞:語文教學;閱讀;要素;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1-0041-01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總會感到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很強,是他們的智力所致嗎?不是。是文本不利于學生去閱讀感悟吧?不是。那問題到底在哪呢?反思平時的教學,恐怕還是教師沒有能夠比較理想地抓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相關要素所致。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多從學生閱讀培養的要素去思考,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努力夯實學生的閱讀感悟基礎。
一、夯實學生閱讀感悟基礎需要夯實學生讀之基本功
對于語文學習的讀,很多名家有其名言,如果不屑一顧,也許對之不很重視,但細加品味,具有極其深刻的道理。如上海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提倡老老實實地教語文,其中要求教學的老老實實就在相關的說明中提及關于讓學生去多讀的問題。錢老是中學教師,也許與小學語文教學不相牽,但語文教學是相通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應當是每個人都有著深刻感受的。為什么教師對小學生就不去嚴格要求去讀呢?對夯實學生讀之基本功的,也不乏其人。眾所周知,于永正先生在教學中非常專注小學生對教材文本的朗讀,在他的課堂里,利用學生去讀的時間可謂長矣,利用培養問題學生進行朗讀的心可謂專注矣。對此,應當得出如此結論:語文教學沒有學生成功的朗讀,就算不上理想的教學,也不是有效課堂和高效課堂。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夯實學生讀之基本功,可以說是每個教師的教學課堂所必須首選的策略。小學語文教材的篇篇目目都是需要學生去進行認真朗讀的,即使是極為短小的作品,也應該讓學生津津有味地進行朗讀。入選于教材的詩歌一般都只有那么幾行,也只有那數十個字,一些學生只要去過下目就可以背得滾瓜爛熟的。但這還是需要學生去津津有味地讀,甚至高質量、重復地去朗讀。對學生的朗讀,需要教師做些指導,這些指導不是什么簡單意義上的陳述,而應當多是些朗讀性的示范。這樣,學生通過模仿教師的朗讀,尤其是教師朗讀時的表情和神態,會對他們認真朗讀有積極的示范意義。
二、夯實學生閱讀感悟基礎需要夯實學生悟之基本功
無論從什么時候講,也無論從怎樣的角度講,教師都必須承認學生是具有閱讀感悟之能力的。教師只要多注意,就會發現學生只要去一邊讀,再去一邊悟,那么他們就完全可以在閱讀感悟上凸顯出令人驚訝之活力和效果。但教師如果在平時不注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閱讀感悟中來,不注意充分培養學生閱讀感悟的基本功,學生就只能停留在原有感悟的基礎和水準上,在閱讀感悟上也就可能出現落伍的現象。所以,教師在平時要關注學生悟之基本功的夯實。夯實學生悟之基本功,注意學生閱讀感悟的全員參與,注意尊重學生的感悟成果,注意讓學生進行比較理想的表達都是比較重要的。如學習《姥姥的剪紙》一文時,讓學生得以充分地神游于文本的字里行間,再讓學生進行比較理想的個性化閱讀后,學生的所悟就顯得非常有質量。
三、夯實學生閱讀感悟基礎需要夯實學生評之基本功
夯實學生評之基本功,讓學生去評什么?能夠讓學生去評的內容還是比較廣泛的,可以是學生去評教材文本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也可以是學生去評伙伴們閱讀感悟之表達,也可以是學生去評作品中的人和事。夯實學生評之基本功,不僅僅就是讓學生去知道評什么,更為主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在自己所評之實踐中知道如何去評。這里,作為教師應當有一定的范例,并有意識地進行滲透和引領。在平時,教師應當力求做到將評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如在學生直接介入教材文本后,讓學生去搜尋自己愛讀的段落,并說出自己愛讀的原因,甚至還可以表述自己愛的程度。其實,這就是學生在對文本實施評的過程。如果教師再利用學生進行表述的機會,讓其他同學再對該生的表述來評,他們就會先與文本進行互動,繼而形成同學之間的互動,那評的質量就會得以提高。又如教學《鞋匠的兒子》時,學生們對教材中的輔助資源產生了興趣,在看到林肯演講時的照片后,便對他大加贊揚。學生們說林肯從面容上看比較具有親和力,不是那樣的盛氣凌人;學生們說林肯能夠正確對待相關議員的諷刺,憑著自己的智慧妥善應急處理相關問題;學生們說林肯是一個頗具人格魅力的總統,一個處于統治地位的人,缺失人格魅力是絕對不能行使自己職責的。學生還從自身與他人交往和相處中,感悟到人格魅力的意義和作用。
四、結束語
總之,凡事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能力,作為學生的閱讀感悟也必須具備相關的閱讀能力。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生形成閱讀能力的引導者和培育者,并利用一定的方法讓學生夯實學生閱讀感悟基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學好語文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談永康.讓閱讀教學回歸“閱讀”本意[J].小學語文教師,2016(02).
[2]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