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光玉
(長沙市氣象局 湖南長沙 410000)
新形勢下發展農業氣象服務的若干思路
湯光玉
(長沙市氣象局 湖南長沙 410000)
近年來由于工業污染以及人類活動對于自然的破壞使得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嚴重,氣候環境呈現出無規律的變化,對農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合適的溫度與濕度,因此需要根據氣象條件來選擇合適的時間對于作物進行合適的處理。農業氣象是一門研究條件氣象與農業生長之間關系的學科,農業氣象服務便是從中發展而來。在我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農業氣象服務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但是近年來隨著氣候情況的復雜多變,現有的農業氣象服務已經開始無法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了,本文就此分析了新形勢下發展農業氣象服務的具體思路,以期促進我國農業氣象服務的發展。
新形勢;農業;氣象服務;若干思路;發展
農業是對氣象災害、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和脆弱的產業,隨著全球氣候趨于變暖,各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多發,農業生產將經受著更大的自然災害挑戰和風險考驗。因此,當今形勢下傳統的農業氣象服務方式和內容已經不能滿足農村發展及現代農業生產提出的新需求,必須深入了解農業對氣象的需求,實現農業氣象服務的規范化、專業化,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也逐步地進行了氣象服務站的建立,各種科教基地以及科普館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我國的氣象服務隊伍以及機構建設都取得了很大進展。
氣象部門已經和農業部門一起開展沙塵暴氣象以及森林火險氣象的相關服務;再次,氣象部門也已經和農業部門共同開展農業干旱檢測預警以及病蟲害預報檢測的相關服務。氣象部門已經和國土資源部門合作開展山體滑坡以及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質災害的預報。氣象部門和衛生部門共同開展高溫中暑氣象服務以及一氧化碳中毒方面的服務。
我國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氣象業務體系,并進行了專業觀測網的建立,對主要的農作物以及生產氣象條件進行觀測,如圖1所示。

圖1 農業氣象服務預報
農業氣象服務的相關方式也得到了一定地改進,服務方式也從以往的信息發布轉變成為了直接給農戶提供氣象服務,服務方式取得了很大進步。我國氣象部門對我國糧食作物以及世界重要產糧國家的農作物產糧進行了預報,準確率非常高,已經超過了95%。我國通過人工手段影響天氣的水平和規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國很多地區都通過高炮和火箭來增雨和防雹。作業范圍也有了明顯的擴大,從以往的農業抗旱單一模式拓展到草原森林防火撲火、農業防災減災、水庫蓄水增加以及改善生態環境等重要方面,并且作業方式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從以往的被動轉變到了主動。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原有的服務體系已經開始逐步的出現問題,開始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對此下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2.1 服務領域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氣象部門在使用高科技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表現主要在下面幾點:首先總體設計方案和實施方案本身便不配套,很少進行創新和拓展,在有些高科技方面形成的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特別是有些綜合性的項目,并沒有做好統一安排和部署方面的工作。比如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站、調整農業氣象觀測的相關內容以及信息化方面比較落后。
2.2 基礎業務有待提高
高質量的農業氣象服務對于農業生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而天氣預報的準確程度、精細化水平、時效性及預警能力都直接影響氣象服務的水平。當前氣象服務的主體仍然是以提供常規農業氣象服務為主,相對比較單一,這對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業生產及作物種類日益豐富的現代農業來講,已明顯表現出不適應,所以提高農業氣象基礎業務水平,提高針對突發性、災害性天氣以及異常氣候的預報及評估能力,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2.3 儀器陳舊,現代化程度低
近些年,我國的氣象服務工作,在經濟水平提高及科技進步的推動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一些先進的科技設備投入到氣象臺站,使得氣象服務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不均勻,各地的情況有千差萬別,需要改善的地方仍很多,同國外先進的氣象服務手段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農業氣象服務方面,雖然能掌握大量的氣候資料,但在同步農業生態環境觀測方面卻存在不足,一些地區仍然存在儀器設備陳舊,現代化程度低的情況,再加上專業技術人員的不足以及人員的專業素質差異,許多地方還存在觀測手段和方法簡單的問題,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的總體提高仍需要一定的發展時間。
2.4 創新研究方面發展不夠
農業生態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而農業氣象只是其中的一個影響因子,諸多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所以在對農業氣象研究時不能孤立的只研究一個方面,而是要把諸多因素進行通盤考慮,突破學科限制,進行大膽的創新,跨學科研究,在業務服務方面要進行大膽拓展,避免過多的低水平重復。全方位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農業氣象學科與綜合項目方面進行各學科交叉相融的研究,不斷提高氣象服務水平。
3.1 將科研以及業務結合在一起
有些科研項目在立項時,應該將實際應用和科研結合在一起,需要考慮到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絕對不能想當然。在研究開展時,需要全面考慮到農戶需要,盡量將成果快速的轉變成為生產力。傳播時需要將多種渠道和載體結合在一起,這樣能夠快速的傳播科研成果,從而讓氣象部門直接面向農民和生產指揮部門,將氣象服務的生態價值以及社會價值發揮出來,創造更多地效益。
3.2 不斷提高預警、監測以及抵御氣象災害的能力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給其造成危害比較嚴重的便是自然災害,若是能夠做好自然災害的預警,比如:做好冰雹、暴風、霜凍和干旱等天氣的預警,能夠幫助農民減少農業方面的損失,不斷提高抵御自然災害方面的能力、政府必須認識到氣象服務的重要性,不斷地提高投資的力度,進行氣象所和氣象站的建立。與此同時,還應該給村莊規劃以及居住環境治理提供較為科學的評價依據,根據需要進行信息平臺的建立,確保面對自然災害時能夠及時地采取應對措施。
3.3 做好農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動態預報
加大農作物發育期預報方法與技術的研究,完善綜合觀測體系,分階段建立當地主要農作物發育期氣象業務預報的記錄系統,在作物生長發育關鍵期做好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的預防。在動態預報方面,需大力發展長期有效的相關動態預報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積極拓展普及農作物以外的其他農產品產量預報技術,努力發展機理性強的作物產量預報模型,為指導農業生產和安全預警提供科學信息。
3.4 提高國家糧食安全氣象保障服務
氣候的變化對于糧食生產穩定具有很大的影響,而糧食的穩定又影響到的國家糧食安全及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對于氣象變化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要,氣象部門要加強氣候災害對農業發展影響的研究,做出分析和評估,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依據。氣象工作還要深入研究氣候的變化發展趨勢,深入研究極端天氣對農業產量的影響,提高農業氣象的服務能力,為農業生產布局及種植結構的調整提供參考,要不斷提高農業氣象信息在國家糧食安全預警系統中的地位。
氣象部門是一個服務部門,主要面向社會和公眾提供氣象服務,而農業氣象服務主要傾向于農業生產及廣大農民。近年來,由于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氣象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日益完善,在許多方面都開展了豐富的氣象服務業務,農業氣象服務已經成為農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如何在新形勢下發展農業氣象服務問題就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重點,對此一定要加以重視,充分應用先進的技術與設備,做好農業氣象服務公眾,確保我國農業的穩健發展。
[1]張順玲,李全榮.農業氣象服務發展探討[J].吉林農業,2009(14):74~75.
[2]林明麗,劉 灝,彭輝志,等.湘潭市特色農業氣象服務發展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11):207~208.
[3]李寶華,迂文英.農業氣象服務現狀發展對策[J].新農村:黑龍江,2012(20):76~77.
[4]矯梅燕.健全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J].求是,2010(6):56~57.
[5]段海花,侯學源.淺析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和發展[J].廣東科技,2010,19(24):85~87.
S165
A
1004-7344(2016)25-0223-02
2016-5-28
湯光玉(1964-),男,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氣象服務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