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燕 楊志雄 肖 磊 余健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呼吸內科 廣州 511447)
靜脈高劑量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觀察
王銀燕楊志雄肖磊余健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呼吸內科廣州511447)
目的:探討靜脈高劑量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方法:采取回顧性研究方法,從我院2015年1月~2016 年4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抽取臨床病案,采用配對分組的方式,根據治療方案,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8例,研究組給予600mg高劑量左氧氟沙星靜脈滴注,對照組給予400mg常規劑量左氧氟沙星靜脈滴注,連續治療7d后比較兩組療效、痰培養陽性率、肺部X線陽性率及藥物不良反應。結果: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55%)顯著高于對照組(82.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痰培養及肺部X線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痰培養及肺部X線陽性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惡心嘔吐、靜脈炎、失眠及頭暈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靜脈高劑量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治療效果,并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高用藥安全性。
下呼吸道感染 高劑量 左氧氟沙星 靜脈滴注
下呼吸道感染為呼吸內科最常見疾病,為致病菌感染所致,抗感染為臨床主要治療方法。左氧氟沙星為氟喹諾酮類為臨床常用廣譜抗生素,具有抗菌效果強、藥物利用度高、組織穿透力強、藥效作用時間長等優點,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療中具有顯著療效[1]。但臨床針對左氧氟沙星用藥劑量存在爭議,用藥過程應權衡療效和藥物不良反應之間的利弊,為探究大劑量左氧氟沙星靜脈給藥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療中的效果,筆者研究如下。
1.1一般資料:采取回顧性研究方法,從2015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抽取臨床病案,采用配對分組的方式,根據治療方案,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8例,體重均在50kg以上,研究組中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齡43~81歲,平均年齡(62.5±5.2)歲;病程1~28d,平均病程(5.2±1.7)d;基礎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支氣管擴張11例,肺膿腫11例,肺癌7例。對照組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齡44~82歲,平均年齡(62.6±5.1)歲;病程1~27d,平均病程(5.6±1.6)d;基礎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1例,支氣管擴張12例,肺膿腫10例,肺癌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兩組均在醫師告知下了解疾病、治療及研究方法,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次研究。
1.2入組及排除標準:①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據病史、體征,結合實驗室、影像學等檢查明確診斷為下呼吸道感染。②排除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心功能障礙患者。③排除合并有全身嚴重感染性疾病、免疫功能障礙患者。④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癡呆等不能配合完成治療和研究患者。⑤排除有本次研究用藥使用禁忌、過敏患者。
1.3方法:對照組治療方案:常規對癥治療,囑患者臥床休息,給予營養支持、吸氧、止咳、平喘等對癥治療。
研究組治療方案: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高劑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24),給予600mg靜脈滴注,1次/d。對照組給予相同批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00mg靜脈滴注,1次/d。兩組連續治療7d。
1.4觀察指標:①療效評定:參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根據患者癥狀、檢查結果進行評估。顯效:患者發熱、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部濕啰音消失,痰培養及肺部X線檢查陰性。有效:患者發熱、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顯著緩解,肺部濕啰音顯著減輕,痰培養及肺部X線檢查明顯好轉。無效:患者發熱、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肺部濕啰音、痰培養及肺部X線檢查無改善[2]。②統計并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痰培養及肺部X線檢查陽性率。③統計兩組惡心嘔吐、靜脈炎、失眠、頭暈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
1.5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包分析,療效、痰培養陽性、肺部X線陽性及藥物不良反應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α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55%)顯著高于對照組(82.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治療前后痰培養及肺部X線檢查陽性率比較:治療前兩組痰培養及肺部X線陽性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痰培養及肺部X線陽性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兩組治療前后痰培養及肺部X線陽性率比較[n(%)]
2.3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惡心嘔吐、靜脈炎、失眠及頭暈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下呼吸道感染為臨床常見疾病,感染致病菌種類較多,常見有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等[3]。抗生素抗感染為治療下呼吸道感染根本,但近年來,抗生素濫用現象較為嚴重,耐藥菌不斷出現,如臨床抗感染治療不當,極易合并復合菌感染,增加治療難度,同時提高患者死亡率[4~5]。因此,有學者提出,在確保藥物不良反應較低水平下,應使用大劑量抗菌藥物治療下呼吸道感染,避免出現耐藥菌或復發感染[6]。
左氧氟沙星為第三代喹諾酮類抗生素,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活性而阻斷基因復制,起到殺滅細菌作用,為廣譜類抗菌藥物[7]。臨床研究指出,左氧氟沙星對肺炎鏈球菌耐藥率較低,同時還對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等抑制或殺滅[8~9]。藥代學分析指出,左氧氟沙星吸收后在肺部組織濃度較高,針對肺部感染治療具有一定特異性,具有較好藥物代謝動力學,起效快、抗菌作用持久[10~11]。同時另有研究指出,左氧氟沙星抗菌效果與藥物濃度呈時曲線關系,當藥物濃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時抗菌效果顯著降低,為指導臨床大劑量用藥提供依據[12]。本次研究將我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600mg大劑量左氧氟沙星和400mg常規劑量左氧氟沙星進行治療,得出研究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同時研究組治療后痰培養陽性率、肺部X線陽性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大劑量左氧氟沙星在下呼吸道感染治療中可獲得較為顯著效果。同時本次研究得出,兩組惡心嘔吐、靜脈炎、失眠及頭暈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大劑量靜脈給予左氧氟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并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靜脈大劑量給予左氧氟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具有顯著臨床療效和較高用藥安全性,可在臨床中推廣。
[1]石磊.大劑量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下呼吸道感染44例的療效評價[J].中國藥業,2013,22(10):59-60.
[2]鄒家龍.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藥,2013,35(2):214-215.
[3]周阿旺,夏斌,徐靜,等.頭孢西丁鈉治療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藥業,2013,22(5):19-20.
[4]梁一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療效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3(7):915-916.
[5]鄧秀英.左氧氟沙星序貫療法與全程靜脈注射療法治療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四川醫學,2013,34(2):190-192.
[6]施文權,儲德節,孫書明,等.頭孢替安和左氧氟沙星聯合序貫治療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分析 [J].中國臨床醫學,2013,20(1):34-35.
[7]冉坤,劉紅,楊輝,等.帕珠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對比研究[J].重慶醫學,2015,44(20):2774-2775,2779.
[8]陳飛飛,喬亞紅,劉俊剛,等.左氧氟沙星與頭孢哌酮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評價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1):4886-4887,4893.
[9]王光明,張葉娜,石寧藉,等.高劑量左氧氟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分析[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13,40(4):251-253.
[10]張棽,黃堯文,郭展雯,等.羅紅霉素聯合左氧氟沙星在老年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9):716-717,719.
[11]許曉霞,陳懿.靜脈注射大劑量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8):1247-1249.
[12]高延輝,姚永江.左氧氟沙星序貫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下呼吸道感染療效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3):442-443.
R56
B
1672-8351(2016)08-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