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華 何曉華 梁月英(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醫院 東莞 523690)
復發尖銳濕疣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水平研究△
林建華何曉華梁月英(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醫院東莞523690)
目的:探討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補體與尖銳濕疣復發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于我院確診并治愈的尖銳濕疣患者200例,隨訪3個月,未復發者71例歸為對照組,復發者129例歸為實驗組,另外選取無尖銳濕疣病史的健康就診者30例歸為健康組,測定三組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以及補體C3、C4水平并進行組間比較。結果:T淋巴細胞亞群:各組外周血中CD3+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CD4+、CD8+水平及CD4+/ CD8+T細胞比值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低于健康組(P<0.05),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免疫球蛋白:各組IgA、IgM、IgG水平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低于健康組(P<0.05),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補體:各組C3、C4水平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以及健康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尖銳濕疣治愈患者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水平低于健康者,尖銳濕疣復發患者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及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水平低于未復發患者,說明尖銳濕疣的復發可能與人體免疫系統能力降低有關。
尖銳濕疣復發 T細胞亞群 免疫球蛋白 補體
尖銳濕疣(condyloma acuminatum CA)是一種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導致的常見性傳播疾病,臨床復發率高,難以根治。臨床治療方法較多,包括冷凍治療、激光治療、三氯醋酸溶液等[1],局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或者手術治療均能達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均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使尖銳濕疣的復發率一直居高不下[2]?,F有研究表明,尖銳濕疣的發生和復發均與人體免疫功能相關。李彥等[3]對124例CA患者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外周血中CD3+、CD4+以及CD4+/CD8+比治療前增加,說明尖銳濕疣的復發與人體細胞免疫密切相關,增強患者免疫功能可降低復發率。尖銳濕疣與體液免疫功能是否有同樣的相關關系,目前還沒有定論。為了探究CA與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相關性,為臨床研究治療提供參考,本研究以尖銳濕疣治愈組、復發組以及健康人員為研究對象,對尖銳濕疣與人體免疫功能的相關關系進行系統的檢測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于我院確診并治愈的尖銳濕疣患者200例,隨訪3個月,未復發者71例歸為對照組,其中男性33例,女性38例,年齡22~53歲,平均年齡(32.5±10.3)歲,病程2周~5個月,平均病程(2.67±1.73)個月;復發者129例歸為實驗組,其中男性59例,女性70例,年齡21~52歲,平均年齡(33.2±9.7)歲,病程5周~7個月,平均病程(3.48±1.39)個月;另外選取無尖銳濕疣病史的健康就診者30例歸為健康組,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20~56歲,平均年齡(30.8±11.0)歲。三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以及健康組就診者均無其他嚴重慢性病和免疫疾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 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三組患者均靜脈采血2mL,用EDTA進行抗凝處理,采用 CD3/CD4/CD8試劑盒進行檢測。用COULTEREPICS XL流式細胞儀(美國COULTER公司生產)檢驗兩組受試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
1.2.2 IgA、IgM、IgG、檢測:血液標本先經過3500r/min離心l0min,分離血清后,采用酶聯免疫試劑盒檢測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所有操作按照試劑盒上的要求進行。三種酶聯免疫試劑盒均來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3 C3、C4檢測:35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檢測三組研究對象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以及C3、C4,并進行組間對比。
1.3統計學方法:SPSS15.0軟件用于數據分析,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水平、CD4+/CD8+值、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以及補體C3、C4水平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差異顯著。
2.1三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各組間CD3+水平無顯著差別(P>0.05);健康組就診者CD4+、CD8+水平及CD4+/CD8+高于實驗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CD4+、CD8+水平及CD4+/CD8+高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各組間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2.2三組間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低于健康組(P<0.05),實驗組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表2各組間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2.3三組補體水平比較:實驗組C3水平(1.43±0.24)g/L、C4水平(0.25±0.13)g/L與對照組 C3水平(1.33±0.18)g/L、C4水平(0.26±0.05)g/L以及健康組就診者C3水平(1.46±0.30)g/L、C4水平(0.29±0.27)g/L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尖銳濕疣是由HPV感染引起的性傳播疾病,以疣狀病變為主,潛伏期為3周~8個月,一般無自覺癥狀,部分患者有癢感、異物感或者灼痛感。男女患者體征不同,男性好發于包皮、龜頭、陰莖、肛周等地,女性多發于陰唇、陰道口、宮頸等。隨著病情發展,患處由小及大逐漸蔓延,可因摩擦等發生破損、糜爛進而繼發感染。CA傳染性強,易復發,患者常需反復治療[4~6]。本研究中治愈的200例患者中,在3個月后的隨訪中發現有129例復發,復發率高達64.5%,說明了尖銳濕疣復發率極高。有研究表明,部分HPV感染還與外陰、宮頸、陰道腫瘤以及癌前非典型性增生等密切相關[6]。HPV傳染性強,首次接觸患者不會全部被感染,可能與接觸病毒數量、生命力強度及個體免疫功能有關。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是尖銳濕疣發生、發展及其復發的機制,找出徹底根治方法,尖銳濕疣與人體免疫功能的關系成為研究的關鍵。
T淋巴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中最重要的細胞群,可分為多個亞群,共同協調人體細胞免疫功能,其數量和功能水平與疾病進展密切相關。T淋巴細胞在人體抗病毒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CD4+/CD8+是衡量細胞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標之一[7~8]。本研究結果CD4+、CD8+水平及CD4+/CD8+T細胞比值,實驗組與對照組均低于健康組,說明尖銳濕疣的發生與人體細胞免疫有密切關系。其中以實驗組CD4+、CD8+水平及CD4+/CD8+T細胞比值最低,能夠說明尖銳濕疣復發也與細胞免疫有關。但是本研究中,各組外周血中CD3+水平無顯著差異,可能與尖銳濕疣的發病類型有關,也可能數據有限不能檢測出其差異性。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一類化學結構與抗體相似且具有抗體活性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液、組織液和外分泌液中,與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發生免疫反應,保護機體免受病原體的侵害,Ig參與免疫調控,具有穩定機體內環境的作用,是檢查體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9]。按免疫化學特性不同及其體內含量,可以分成五大類:IgG、IgA、IgM、IgD、IgE。IgA、IgG、IgM是主要的人體免疫球蛋白,在功能結構上與糖蛋白相似,具有不同的生物學特點,因此,在不同病理狀態下,這些指標能夠幫助判斷疾病。
檢測時IgA,IgG,IgM可與試劑中相應抗體形成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在特定緩沖環境中形成濁度,在合適的抗體濃度時濁度與抗原含量成正比,與同等條件下校準品比較,即可求出需要測量的IgA,IgG,IgM的含量[10]。本研究結果中,各組IgA、IgM、IgG水平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均低于健康組,實驗組低于對照組。說明尖銳濕疣的發生及復發與人體體液免疫具有相關關系,人體免疫球蛋白降低人體免疫力,為病毒入侵及再次復發提供條件。
補體C3、C4作為血清補體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補體成分,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組分,主要由巨噬細胞和肝臟合成,在補體經典激活途徑和旁路激活途徑中發揮重要作用。補體C4是存在于血漿中的多功能β1-球蛋白,在補體活化、防止復合物沉著、促進吞噬等方面發揮作用[11]。本研究中,實驗組與對照組以及健康組之間C3、C4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我們認為,尖銳濕疣的復發與血清補體關系不大,其確定關系需要進一步研究。而且,目前已有對尖銳濕疣不同亞型的研究[12],補體水平是否與其亞型有關,還有待研究。
綜上所述,尖銳濕疣復發與人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密切關系,免疫功能下降會造成CA復發率上升,臨床應注意增強患者免疫功能。
[1]徐金華.尖銳濕疣的復發與防治[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5,48 (5):297-299.
[2]Kishimoto T,Mabuchi S,Kato H,et.al.Condyloma acuminata induces focal intense FDG uptake mimicking vaginal stump recurrencefrom uterine cervical cancer:a case report.Eur J Gynaecol Oncol.2013,34(1):99-100.
[3]李彥,張守民,李振魯.尖銳濕疣患者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細胞免疫功能的相關性研究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 (12):2874-2876.
[4]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性病學組.尖銳濕疣診療指南(2014)[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4,47(8):598-599.
[5]司炎輝,劉保池,黃朝剛.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與人乳頭瘤病毒共感染的臨床特征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5,9(5):54-57.
[6]Léonard B,Kridelka F,Delbecque K,et al.A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overview of vulvar condyloma acuminatum,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4(1):129-138.
[7]左瑤,王小超,陸翔.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5,9(7):119-122.
[8]Riazi R F,Ajdary S,Omranipour R,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D4+and CD8+T cells in tumor tissues,lymph nodes and the peripheral blood from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J].Iranian Biomedical Journal,2015,19(1):35-44.
[9]侯春苗.血清抗體提取工藝及抗體凍干工藝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5.
[10]崔妍妍.免疫球蛋白的檢測及分離技術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14):3100-3101.
[11]林孟新,蘇智軍,郭如意.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補體C3/C4檢測的意義[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18(2):182-183.
[12]鄭海雁,馬群,張惠.不同亞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與復發率的研究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6):3976-3978.
△相關編號:201410515000588,東莞市科技計劃醫療衛生類科研項目。
R752.5+3
B
1672-8351(2016)08-0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