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新宇(深圳市南山區西麗人民醫院內科 深圳 518055)
血小板相關抗體水平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預后的價值研究
苗新宇(深圳市南山區西麗人民醫院內科深圳518055)
目的:探討血小板相關抗體水平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預后的價值。方法:將我區醫療機構2011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患者45例作為實驗組,選取同期收治的其他原因造成的IPT患者46例作為對照組,采集兩組血液標本,對兩組血小板實施免疫表型檢測借助流式細胞分析儀計數,比較分析兩組血小板計數及PalgA等的表達水平,研究分析血小板相關抗體水平與血小板計數變化的相關性。結果:治療前,實驗組血小板計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其PalgA等血小板相關抗體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后,血小板計數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血小板相關抗體(PAIg)表達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血小板計數與PAIgA等血小板相關抗體表達水平具有明顯負相關關系。結論:血小板相關抗體水平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預后具有評價價值。
血小板 抗體水平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價值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疾病特點主要表現為血小板減少、自發性出血及血塊收縮不良等等。此病患者體內常常能檢測到PAIg,會與靶抗原血小板膜糖蛋白特異性結合,尚未成熟的血小板就會被阻滯到網狀內皮系統中并遭受過多破壞,出現血小板減少癥[1]。PAIg主要有PAIgG、A、M,多數醫學研究報道顯示:PAIg表達水平在診斷ITP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與價值。本次實驗研究重點探討血小板相關抗體水平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預后的價值,詳細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區醫療機構2011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5例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作為實驗組,選取同期收治的其他原因造成的ITP患者46例作為對照組。本次實驗所選病例中,男性58例,女性33例,患者年齡15~59歲。兩組檢測前都沒有影響止血及凝血功能的藥物使用史,此次實驗研究病例選取過程中需要排除一些病例,排除標準如下:存在糖皮質激素使用史;合并患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疾病;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比性較大。
1.2研究方法
1.2.1PalgA等血小板相關抗體表達水平檢測及血小板計數方法:實驗檢測中用到的主要儀器及試劑有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FITC-IgG(羊抗人)、FITC-IgM(羊抗人)、FITC-IgA(羊抗人);選用常州萬合儀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普通離心機,型號為YXJ-2,選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生產的流式細胞分析儀。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5~10mL借助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抗凝管,設置血液離心速度為800r/min進行5min的離心運動,在分離后所得的富含血小板血漿中加入等量磷酸鹽緩沖液(PBS)-牛血清白蛋白清洗液,將上清液去除后加入2mL PBS-BSA清洗液,設置離心速度為2500r/m進行5min離心運動,將上層清液去掉,反復實施3次獲取血小板懸液,并使其處于4℃保存待用。接著使用流式細胞分析技術檢測PalgA等血小板相關抗體表達水平及血小板計數。
1.2.2 ITP治療方法:給予ITP患者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一天20~40mg,或者給予長春新堿2mg/m2,一周一次實施免疫抑制劑治療,經過免疫治療無效者應進行脾切除治療。
1.3統計學方法:采用軟件SPSS16.0對數據資料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血小板計數與PAIg表達水平相關性使用Spearman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血小板計數與PAIg表達水平比較:治療前,實驗組血小板計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其PalgA等血小板相關抗體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表1兩組血小板計數與PAIg表達水平比較
2.2實驗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及PAIg表達水平變化比較:實驗組經治療后,血小板計數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血小板相關抗體(PAIg)表達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情如表2所示。

表2實驗組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及PAIg表達水平變化比較
2.3實驗組血小板計數及PAIg表達水平的相關性分析:實驗組血小板計數與PAIgA等血小板相關抗體表達水平具有明顯負相關關系,P<0.05。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出血性疾病,也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于兒童及成年人,疾病發生機制與個體免疫異常有關[2]。患者免疫功能紊亂會造成血小板抗體異常,會進一步與血小板膜上有關抗原結合,患者抗體介導免疫反應會促使血小板被單核巨噬細胞吞噬破壞,血小板數量由此出現急劇減少[3]。血小板膜表面具有多種抗原,有一類與其他細胞或組織共有抗原,也就是血小板相關抗原,另外一類是血小板特有抗原,也就是血小板特異性抗原。從廣義范圍上分析,PAIg包含循環免疫復合物、血小板表面非特異性吸附血漿Ig及嚴格的PAIg三大類,血小板相關抗原與抗體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4]。現在研究的PAIg主要是PAIgA、G及M三種抗體,醫學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ITP患者的PAIg表達水平增高,這就造成血小板破壞加快,并在臨床上表現出血小板減少、凝血時間延長,最后出現紫癜[5]。還有醫學研究報道顯示:ITP患者的三種抗體PAIgA、G及M與血小板計數間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系,患者處于疾病恢復期時,三種抗體水平有明顯降低,而那些血小板計數恢復比較慢患者,抗體水平較高[6]。但是并不是所有血小板減少者會出現血小板抗體水平增高的現象,PAIg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展過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7]。此次實驗研究中,治療前,實驗組血小板計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其PalgA等血小板相關抗體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后,血小板計數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血小板相關抗體(PAIg)表達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血小板計數與PAIgA等血小板相關抗體表達水平具有明顯負相關關系。
綜上所述,血小板相關抗體水平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預后具有評價價值。
[1]顧偉英,曹祥山,邱國強,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相關抗體水平與預后的關系[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7,20 (6):329-331.
[2]任思其.小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抗體與疾病分級及治療效果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0.
[3]王小欽,林果為,吳蓓倩,等.評價血小板相關抗體定量測定法對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診斷價值 [J].臨床血液學雜志,2002,15(6):246-247,250.
[4]薛磊.流式細胞術檢測血小板相關抗體和CD61在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診斷中的作用[D].安徽醫科大學,2011.
[5]薛磊,朱薇波,吳競生,等.流式細胞術檢測血小板相關抗體和CD61診斷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J].血栓與止血學,2011,17 (1):8-12.
[6]鮑靜.血小板特異性自身抗體和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檢測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的意義[D].安徽醫科大學,2007.
[7]劉明偉,王飛.流式細胞術檢測血小板相關抗體在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診治中的意義 [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5):726-727.
R554+.6
B
1672-8351(2016)08-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