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明 余 濤(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 成都 610041)
我院2014年兒科門診中成藥處方點評
馮淑明余濤(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成都610041)
目的:了解兒科中成藥不合理使用情況,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方法:收集我院兒科門診2014年全年中成藥處方,采用不重復,直接抽取樣本的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了5045張處方,對其合理性進行點評分析。結果:共發現228張不合理處方(占抽取處方量的4.52%),其中重復給藥47張,占20.61%,遴選藥品不適宜處方43張,占18.86%,適應癥不適宜處方38張,占16.67%。結論:我院兒科中成藥臨床應用基本合理,但存在重復給藥、選藥不符合辨證施治原則、用法用量不適宜等問題。
兒科 中成藥 不合理用藥 處方點評
隨著我院南遷,兒科門診就診人數大幅上升,兒科中成藥的使用量不斷增加。兒童是用藥的特殊人群,病情變化迅速,肝腎功能不完善,排泄解毒能力和對藥品不良反應耐受性差,因此,用藥稍有不慎,極易產生不良反應。為確保兒童這個特殊群體安全合理地使用中成藥,現將我院2014年門診兒科中成藥處方進行點評,分析兒科不合理用藥狀況,為兒科安全、合理、有效用藥提供參考。
1.1資料來源:收集我院兒科門診2014年1~12月中成藥處方,采用不重復、直接抽選樣本的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了5045張處方。
1.2方法:根據《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將收集到的門診兒科處方進行分類[1],根據《處方管理辦法》、《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藥品說明書及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等判斷用藥的合理性,對兒科中成藥處方進行點評。
一共抽取5045張處方,其中不合理處方228張,占抽取處方量的4.52%。不合理處方中,不規范處方55張,占不合理處方的24.12%,用藥不適宜處方173張,占不合理處方的75.88%。2014年全年我院兒科門診中成藥不合理處方統計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到我院兒科門診不合理用藥問題主要集中在重復給藥、遴選藥品不適宜、適應癥不適宜、用法用量不適宜。我院兒科門診處方合格率為95.48%,符合三甲醫院處方合格率≥95%的要求。

表1 2014年1~12月門診兒科中成藥不合理處方統計
3.1不規范處方
3.1.1未正確書寫患兒日、月齡:未寫明患兒日、月齡或錯誤書寫患兒日、月齡的處方27張,占不合理處方的11.84%。如,很多處方此項空白;又如,診斷為新生兒黃疸的處方,將實際為4日齡的患兒年齡誤寫為4歲。
3.1.2藥品超量使用醫師未簽字:藥品超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簽名的處方15張,占不合理處方的6.58%。如,1歲患兒醫生開具處方服用抗感顆粒,每次1袋每日3次,藥品說明書中小兒1~5歲,一次0.5袋,每日3次;又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1歲患兒服用每次10mL,每日3次,藥品說明書中寫明成人每次10mL,每日3次,小兒酌減。年齡較小的嬰幼兒,肝腎功能不完善、排泄解毒能力及對藥品不良反應耐受性差,藥物超劑量使用,極易產生不良反應?!短幏焦芾磙k法》明確規定:藥品用法用量應當按照藥品說明書規定的常規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況需要超劑量使用時,應當注明原因并再次簽名。
3.1.3未使用兒科專用處方箋:未使用兒科專用處方箋的處方5張,占不合理處方的2.19%?!短幏焦芾磙k法》規定14歲及以下兒童開具處方時應使用綠色、右上角標注“兒科”的兒科專用處方箋。
3.2用藥不適宜處方
3.2.1重復給藥:中成藥聯用應遵循藥效互補及增效減毒原則,功能相似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藥原則上不宜疊加使用。如果使用,即為重復給藥。我院兒科不合理用藥在這方面所占比例較高,共47張處方,占20.61%。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勃勃,發育迅速”[2]新陳代謝旺盛,吸收、排泄較快,對藥物耐受性較差,敏感性較強。重復給藥相當于加大了藥物劑量,這對患兒的安全用藥造成了隱患。例如蓮花清溫顆粒與雙黃連口服液同用,兩者組方中均有金銀花、連翹,都能清熱解毒,用于外感風熱證。兩藥合用后,金銀花、連翹等涼藥用量增加,易造成小兒脾運失常,傷了脾胃。又如辛芩顆粒和玉屏風顆粒聯用,兩藥同屬益氣固表類藥,都含有黃芪、白術、防風。這些都屬于重復給藥。
3.2.2遴選藥品不適宜,聯合用藥不適宜:這類處方主要存在辨證不足,辨病與辨證相混淆、以辨病為首要治療原則,“兼證”與“主證”在治療中本末倒置,未分期論治及濫用補劑等問題。其中以辨病為首要治療原則及濫用補劑現象最為嚴重。如患兒發燒3d,醫生診斷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開具藥物為抗感顆粒加玉屏風顆粒,根據中醫理論,如有外感,就不可再用補益藥?;純喊l熱3d,機體正處于正虛邪實之際,無以透邪外出,此時用含有黃芪等補益藥的玉屏風顆粒,不僅邪不透,還“閉門留寇”,使邪氣更盛。
3.2.3適應癥不適宜:適應癥不適宜的處方38張,占不合理處方的16.67%。主要是由于辯證不明,診斷模糊造成的。如醫生診斷患兒為上呼吸道感染,開具的處方是清熱平肝,調理脾胃的小兒腸胃康顆粒。診斷患兒為白細胞減少癥,開具的是生血寧片。生血寧片是蠶沙提取物,有益氣補血之功效,用于缺鐵性貧血。此類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以保障患兒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2.4用法用量不適宜:用法用量不適宜的處方22張,占不合理處方的9.65%。這類處方主要表現為兒童使用非兒童藥品,醫生劑量沒酌減或劑量過小。小兒疾病變化最速,臟器清靈、隨撥隨應,對藥物的反映比成年人敏感,因此必須結合患兒病情,掌握好用藥劑量,若病重藥輕,則難取效,貽誤病機,若病輕藥重,則反傷正氣。兒童用藥劑量,必須兼顧有效性和安全性,大苦、大寒、大辛、大熱、攻伐和有毒之品也不宜過量、久服,應中病即止?!吨谐伤幣R床應用指導原則》就明確規定:對于嬰幼兒、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應注意用藥劑量和療程,對于一些未標注兒童用量的中成藥品種則應根據患兒的年齡、體質量等指標減量,如蓮花清溫顆粒、通竅鼻炎顆粒、抗病毒顆粒等兒童常用的中成藥,在使用時醫師應根據患兒年齡、體重予以減量。另外,有些藥物醫生所開劑量太小,很難達到治療目的,藥師應及時糾正以保證藥效。
從上述處方分析可看出,我院兒科門診中成藥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問題:①我院雖說是中西醫結合三甲醫院,但兒科醫生大多是西醫醫生,沒經過中醫基礎理論的系統培訓,在使用中成藥時,忽視中醫辨證的重要性,對中成藥的藥性、藥物的配伍使用與毒副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中成藥無副作用,有病治病,無病防病,臨床醫生往往將中成藥定位成輔助治療,從而任意增大中成藥的用法用量擴大適應癥。②我院中藥臨床藥學起步晚,臨床藥師缺乏系統培訓,藥師干預處方的能力有待提高。
針對以上問題,需要醫院、兒科醫師、藥師三方共同努力。首先醫院應對西醫兒科醫生進行中醫基礎理論的系統培訓,使其了解中醫辨證用藥的理念,不能簡單依據中成藥產品說明書開具處方。在辨證施治的原則下,對中成藥的藥性、藥物的配伍使用與毒性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合理安全使用中成藥。其次藥師應提高專業技能,加強處方審核的干預能力,在審方和發藥環節發現不合理處方,及時與醫生溝通,通過處方點評,定期對不合理處方進行分析匯總,將信息及時反饋給兒科,以促進兒科中成藥的合理使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S].衛醫管發[2010]28號.
[2]徐榮謙.中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29,51.
Review of Pediatric Prescription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of Outpatient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in2014
Feng Shuming Yu Tao(Chengdu Municip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Chengdu 610041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irrational drug use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pediatric and to improv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Methods:to collect our pediatric outpatient proprietary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prescription for the whole year in 2014,not to repeat,using direct extraction sa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sample of 5045 prescriptions,review analysis on its rationality.Results:a total of 228 copies of the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4.52%)of the extract prescriptions of,of which repeat dosing 47,accounted for 20.61%,selecting the drugs are not suitable for 43,accounted for 18.86%,suitable for the inappropriate 38,accounting for 16.67%.Conclusion:our hospital pediatric proprietary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clinical application basic reasonable,but there are repeated,choose medicine doesn't conform to the principle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usage and dosage is not appropriate.
Pediatrics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rrational drug use Prescription review
R288
B
1672-8351(2016)08-0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