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春濃(廣東恩平市人民醫院 恩平 529400)
我院門診處方點評及不合理用藥分析
饒春濃(廣東恩平市人民醫院恩平529400)
目的:調查門診處方的質量及不合理用藥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方法:抽取2015年1~12月的門診處方進行點評,并分析不合理用藥情況。結果:25317張門診處方中,不合格處方373張,占1.47%.其中不規范處方194張,占0.75%;用藥不適宜處方128張,占0.51%;超常處方51張,占0.21%。結論:門診處方書寫問題較多,不合理用藥現象仍然存在,臨床醫師、藥師應加強藥學知識的學習,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門診處方 處方點評 合理用藥
處方是醫師開具給患者取藥用藥的書面文件,因此處方的書寫必須準確、清楚,應避免因處方書寫不合格而導致發生醫療事故。為了解我院門診處方存在的問題,我們對本院2015年門診處方抽樣點評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1~12月的門診處方,每月抽取3d處方,共25317張處方進行點評。點評依據為《處方管理辦法》、《中國國家處方集》、藥品說明書等參考資料[1],對處方各項內容進行點評,分析。
經統計,在抽取的25317張門診處方中,不合格處方373張,占1.47%,其中不規范處方194張,占0.75%,用藥不適宜處方128張,占0.51%,超常處方151張,占0.21%,結果見表1-3。

表1不規范處方統計表

表2用藥不適宜處方統計表

表3超常處方統計表
3.1不規范處方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我院不規范處方現象較為突出,占不合格處方總數的44.39%,表現為醫師在處方前記后記缺項較多,如患者年齡項填“成人”兩字;個別醫師使用藥品商品名如“圣通平”“美卓樂”等,藥品的用法用量使用“遵醫囑”等不符合處方管理規定的字句;未能遵守抗菌藥物使用規定,越級使用抗菌藥物;慢性病患者用藥超7d常用量而未注明原因,不少處方沒有填寫臨床診斷,合并癥患者臨床診斷填寫不全等。
3.2不合理用藥分析
3.2.1聯合用藥不適宜:聯合用藥不合理主要體現在聯用藥物間相互拮抗,藥效降低,毒副作用加重或無指征聯合應用抗菌藥物。如某女患者在外科門診術后,醫師給予口服阿莫西林及阿奇霉素抗感染,由于阿莫西林屬于繁殖期速效殺菌劑,阿奇霉素屬于抑制繁殖的速效抑菌劑,聯合用藥后由于阿奇霉素的抑制導致阿莫西林失去作用;又如63歲的女性患者,臨床診斷為Ⅱ型糖尿病,醫師處方為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及格列美脲分散片,由于阿司匹林能使磺脲類降糖藥在體內的代謝、排泄減慢,從而增強磺脲類降糖藥的藥效,兩藥聯用后可能使患者的血糖降得過低而導致藥源性低血糖。
3.2.2遴選藥物不適宜:有肝炎患者,處方醫囑使用左氧氟沙星,一般情況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由于損害而降低,氟喹諾酮類藥物大部分經肝臟代謝,氟喹諾酮類藥物的毒性在肝功能受損患者身上明顯增加,不宜選用;有患者男性,9歲,診斷為骨組織挫傷,處方醫囑給予口服尼美舒利片25mg,尼美舒利藥品說明書明確寫明,12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
3.2.3用法用量不適宜:由于對藥品特殊劑型的使用方法不了解,或者由于藥品說明書的修改,個別醫師在藥品的用法用量上使用不當,如某高血壓患者,醫生處方開具規格每片50mg的美托洛爾控釋片,服用方法為每天一次,每次25mg,實際上控釋片應該整片服用,否則會破壞控釋片的控釋骨架而失去控釋作用;維生素K4的使用說明已作重大修改,常用量由原來8~16mg修改為2~4mg,但還有個別醫師的處方醫囑使用量為8~16mg。
3.2.4有配伍禁忌或有相互作用:藥物聯用后如果有配伍禁忌會使藥物失效,或引起不良反應,嚴重的會危害患者安全。最常見的就是呼吸道感染的兒童患者,醫師處方經常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顆粒聯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由于乙酰半胱氨酸能破壞β-內酰胺結構,聯用后能使β-內酰胺類抗生素效用降低或失效;某消化性潰瘍患者,醫師給予口服復方顛茄鉍鎂片及莫沙必利片,由于顛茄具有延緩胃排空作用,而莫沙必利片是胃動力藥,兩種藥物功效相反,產生拮抗作用;又如有先兆流產患者,處方醫囑為口服葉酸片和維生素C片,葉酸在體內呈弱堿性,酸性環境中不穩定,維生素C服用后在體內形成酸性環境,結果葉酸容易被破壞。
3.2.5重復給藥及其他用藥不適宜:重復用藥的原因大多數是醫師對藥品成分不了解,例如有高脂血癥的患者,處方為血脂康和辛伐他汀,由于血脂康的原料成分是紅曲,紅曲主要成分是洛伐他汀,該病例重復使用了他汀類藥物。
3.3超常處方:在所有超常處方中,無適應癥用藥較為常見,主要表現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上,如某患者診斷為冠心病、高血壓,處方醫囑聯合應用了抗菌藥物頭孢他啶及乳酸左氧氟沙星;有診斷為病毒性感冒的兒童患者,處方醫囑含有頭孢克肟顆粒。
處方點評是醫院提高醫療質量,促進合理用藥,提高藥物安全應用水平的重要手段。通過本次的處方點評,發現我院處方存在的問題有處方書寫時前后記缺項、無臨床診斷、用藥有配伍禁忌、無適應癥用藥等。與其他醫療單位處方點評情況相比[2~4],我院不合格處方情況不算嚴重。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大部分是醫師不重視處方的書寫規范,對藥品的各項質量指標不熟悉,醫院對抗菌藥物的管理不到位等,因此,我院應加強對醫師、藥師的藥物知識培訓,加強抗菌藥物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藥的水平。
隨著社會的發展,合理用藥與安全用藥已成為醫療衛生保健的重要內容。藥物除了能治療疾病,也有不良反應的一面,因此在使用藥物過程中,不但要熟練掌握藥物的用法用量適應癥,還要清楚藥物的禁忌癥及不良反應,應用藥物時做到正確選藥,用法用量適宜,盡量減少由于藥物應用不當引起的醫療事故和糾紛。近年來,衛生管理部門對各醫療機構臨床合理用藥情況日益重視,特別是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管理,通過各種整治活動[5],各醫療機構處方書寫質量及合理用藥水平均有很大提高。
[1]衛生部.醫院處方管理規范(試行)[S].衛辦管發[2010]28號.
[2]沈秉正,宋金春,吳杰,等.2011年我院門診處方及合理用藥分析[J].中國藥業,2014,6(23):50-52.
[3]何純生.某社區門診處方點評及合理用藥分析[J]北方藥學,2015,12(8):164-165.
[4]崔海麗,顏久興,高衛真,等.天津市某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處方合理用藥國際指標分析 [J].中國藥房,2014,16(25):1514-1516.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2013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S].衛辦醫政發[2013]37號.
R969.3
B
1672-8351(2016)08-0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