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櫻 金伯泉
(第四軍醫大學基礎部免疫學教研室,西安710032)
?
·教學園地·
藥學專業《免疫學概論》教學內容改革的體會
馬櫻金伯泉
(第四軍醫大學基礎部免疫學教研室,西安710032)
高等藥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藥學專業高層次人才,從事藥物研究及開發等相關領域的工作。免疫學是藥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不僅理論體系完整,而且技術應用廣、實用性強,與藥學學科有著廣泛交叉和滲透。近年來學校不斷探索和優化針對藥學專業《免疫學概論》課程的教學改革和課程設計,我們通過對教材選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優化和調整,不僅顯著地提高了藥學專業學生對免疫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而且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學生的知識,明顯提升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以下結合具體教學實踐,淺談對藥學專業免疫學教學內容改革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1教材選用及課程設置銜接
全國高等學校藥學專業第七輪規劃教材是針對國內藥學專業教學的配套教材,其中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沈關心主編的《微生物與免疫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年,第7版)是國內藥學專業使用較為廣泛的教材之一。然而一些高校在教學實踐中針對是否將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合為一門課程以及內容設置上有不同的看法[1]。學校針對藥學專業二年級學生開設的《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概論》課程教學分別由微生物學教研室和免疫學教研室承擔,在課程設置方面采用同一學期開課但分開教學的方式,其中微生物學教學48學時,免疫學教學20學時,以期達到學生對兩門重要學科的交叉學習和對知識的融會貫通。針對藥學專業《免疫學概論》課程的教學,學校一直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醫學免疫學》,目前該教材已編寫至第6版。選用該教材原因有三,一是第6版教材的編寫特別強調對于初學者即本科生的因材施教,對于醫學免疫學基本原理和理論的描述深入淺出;二是該教材考慮到本科生學時數量的限制,主要介紹經典的免疫學基本理論和原理,內容更加精簡也更易理解;三是該教材可讀性強并利于教學,教材的編寫具有更廣泛的權威性、代表性和實用性。
為了提高《免疫學概論》課程的教學效果,開課前教學組做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包括舉辦師生見面會以及與承擔其他課程的教研室進行溝通等。其中為藥學專業三年級學生開設的《生物技術制藥》課程,選用由山東大學王鳳山教授主編的全國高等學校藥學類專業第七輪規劃教材《生物技術制藥》(第2版),課程設置共60學時,由學校生物技術制藥教研室承擔教學,今年為開課第二年。該課程共十章節內容,仔細查看發現其中與免疫學密切相關的包括“第四章抗體工程制藥”、“第五章疫苗及其制備技術”和“第十章新型生物技術制藥”中“第三節細胞治療技術”,且這些內容都是《免疫學概論》相關章節講授內容的延伸擴展和技術應用。因此,免疫學知識作為藥學專業相關課程學習的重要背景和基礎,在藥學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緊扣基礎知識而又突出藥學專業特點,為學生將來學習專業課程打好基礎,成為教學的關鍵。
2優化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學時
通過近年來藥學專業《免疫學概論》課程的教學實踐,發現存在教學內容多、信息量大、課時少、學生基礎相對薄弱等問題[2]。雖然在課程設置方面已由原來的10學時增加至20學時,但仍不足以深入、透徹、全面的講解免疫學知識。因而如何最大程度的優化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有限的學時數,是教師課前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為此,教學組對教學進度及課程總體設計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求每位教師按照課程內容與課時安排(見表1)認真鉆研教材,根據藥學專業的特點,在以教材為基礎的前提下對授課內容進行精簡,突出需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詳略得當,從而在規定的課時內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學組邀請富有免疫學教學經驗的專家教授為藥學專業學生講授緒論內容,通過講授免疫學發展歷史及免疫學在新藥研發和疾病治療中的重要地位,使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的學習是與藥學專業緊密相關的,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表1《免疫學概論》理論課內容及課時安排
Tab.1Theroy content and schedule for "overview of immunology"

課次授課內容學時1免疫學緒論、免疫器官和組織22抗原、抗體23補體系統、細胞因子、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24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及其編碼分子、抗原提呈細胞與抗原的處理及提呈25固有免疫系統及其應答26T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27B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28免疫耐受與免疫調節29超敏反應210免疫學檢測技術的基本原理、免疫學防治2
近年來,在傳染性疾病預防和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療中,以基于免疫理論和策略的生物技術藥物發揮了重要作用,已逐漸發展成為臨床用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這種發展趨勢,在藥學專業的教學中,需充分重視與生物技術藥物及新藥研發密切相關的免疫學知識理論的講授,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取舍。例如講授抗體這一章時,在詳細講解抗體分子的基本結構及生物學功能的基礎上,對免疫血清、單克隆抗體、基因工程抗體等知識點進行擴展和延伸,充分考慮到與專業課程的銜接,為學生學習藥學專業課程打好基礎。
3采用案例教學法,突出藥學專業特點
藥學專業的免疫學理論教學應充分注重把相關理論知識應用于藥學實踐中去,采用案例教學法設計典型案例強化免疫學與藥學以及臨床醫學的聯系[3]。在超敏反應的講授過程中,列舉以青霉素降解產物青霉烯酸導致Ⅰ型超敏反應以及以磺胺類藥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通過案例教學使藥學專業學生認識到在臨床實際用藥時,必須掌握藥物可能引起的過敏反應發生的機制和相應防治措施,能夠預防和及時處理藥物過敏引起的不良后果。疫苗是講授免疫學防治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教學中通過列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乙肝疫苗、流感疫苗以及我國計劃免疫疫苗的接種,講解疫苗的分類及人工主動免疫的原理,使學生認識到接種疫苗是控制這些感染性疾病的最佳策略,因而更加感興趣也更加重視對新型疫苗的研發以及疫苗的制備技術等藥學專業課內容的學習。
教學中還必須體現免疫學理論在藥學領域中的實際應用及在臨床治療中的前沿進展。例如對分子靶向藥物的介紹,列舉美國FDA批準上市的28種針對CD分子及細胞因子的治療性抗體藥物,用于治療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多種“疑難雜癥”,已在臨床應用中獲得良好效果;在講授重要免疫細胞時,分別引入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目前的新進展,例如基于T細胞的免疫治療、最早用于細胞免疫治療的LAK細胞等基于自然殺傷(NK)細胞的治療方法、基于樹突狀細胞(DC)的腫瘤疫苗如2010年美國FDA批準的“Provenge”療法用于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療等。通過結合這些臨床治療和預防方面應用的實例,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免疫學基礎理論在制藥業中的重要意義,對免疫學的發展及其藥學應用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4尚待研究和改革的問題
盡管通過努力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藥學專業的免疫學教學仍有待于深入改革和探索。例如,是否可采用“模塊化教學”及PBL教學方式將免疫學、微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制藥三門課程在藥學專業的教學有效整合起來[4]?在進一步增加理論課學時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增加與藥學專業密切相關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使學生對免疫學技術方法有更直接感性的認識,從而能將免疫學理論轉化為藥學實踐。同時要學習其他院校藥學專業免疫學教學的寶貴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梅建鳳,楊勝利,陳建澍.結合專業特色,提高微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質量[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1):966-968.
[2]吳艷峰,曹雪濤.關于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1,27(5):468-470.
[3]陳繼紅,孫潔,陸麗蓉,等.案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組織與實施[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4):95-118.
[4]蔡際群,聶宏光,于曉松,等.藥理學PBL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2):4-5.
[收稿2015-11-10]
(編輯張曉舟)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16.07.029
作者簡介:馬櫻(1984年-),女,博士,講師,主要從事抗感染免疫研究,E-mail:merry_bg20@163.com。 通訊作者及指導教師:金伯泉(1943年-),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細胞和分子免疫學研究,E-mail:immu_jin@fmmu.edu.cn。
中圖分類號R39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484X(2016)07-1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