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雹災后棉田管理技術
6月中下旬,河北省進入綿延雨季,棉花也正值盛蕾期,一些地區的雹災對棉田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棉農收益面臨損失。此時的棉花恢復能力和再生能力較強,只要殘莖上留有葉節,主莖疏導組織未受致命損傷,及時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管理,可使棉花盡快恢復生長,棉田損失降到最小,甚至獲得豐收。

冰雹常伴隨較大的降雨過程,造成田間積水,上壤濕度過大,惡化土壤環境,造成爛根,因此,雹災后應及時清溝排水降濕,改善土壤環境。
雹災后地溫下降,濕度過大造成地面板結。必須及早中耕松土,破除板結,提高地溫,散墑通氣,以利通氣排漬,穩株防倒,增強根系生理活性。鹽堿地中耕松土還可防止返鹽死苗。
雹災不僅打傷棉株,而且造成土壤養分流失。災后迅速追施速效氮肥,改善土壤環境,提高棉株營養水平和抗逆性,減少死苗率,促進根系恢復正常生長,加速棉株復活快發。
災后殘苗發新枝,延長了營養生長期,延遲了生殖生長,縮短了現蕾結鈴期。棉花生長中后期加強水肥管理,及時追施花鈴肥和蓋頂肥,提高坐桃率,減少脫落,是爭取高產的主要途徑。
受災后棉株生出的新枝新葉又嫩又小,易遭受蚜蟲、盲蝽蟓、棉鈴蟲等害蟲危害,應及時做好蟲情調查,通過整枝和噴藥,把蟲害消滅在萌發階段。此外雨后棉田雜草滋生,也應及時除治。
受災棉株恢復生長一般都很不規則,往往多頭叢生,適時精細整枝,重塑株型,以形成良好的群體結構。新枝頭長至4~5片葉時開始整枝,整枝時堅持“留大不留小、留強不留弱、留上不留下”的原則。對受災嚴重的斷頭光桿棉株,每株擇優選留2~3個新生枝代替主莖;對受害較輕但無主莖生長點的棉株,留l~2個新枝代替主莖;對有頂尖的棉株及時抹贅芽,留14~15個果枝打頂,提高單株成鈴數。
對于受災較重的棉田,由于生育期推遲,為提高籽棉產量,可適當推遲10 d左右打頂,并分2~3次進行,以避免無效花蕾的滋生。對于受災較輕的棉田,為防貪青晚熟,也可適當提早打頂,以利保早蕾,坐早桃,力爭早熟豐收。缺苗處可不打頂心邊心,以充分利用地力。
雹災后,氣溫高、肥料足,新生枝葉生長迅速,棉株易造成瘋長,應依據地力、棉株長勢和天氣狀況及時化控,同時掌握輕控、勤控、少量多次的原則。
棉花受災后,后發性強,伏前桃減少,主要以伏桃和秋桃為主,吐絮較晚。可用乙烯利催熟,盡量增加霜前花率。
05005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周永萍師樹新田海燕葛朝紅孫輝燕建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