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家肥在馬鈴薯栽培中應用效果分析
農家肥在馬鈴薯栽培中是優質肥源,營養成分全面,能有效克服長期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營養成分偏缺;對改善土壤結構、平衡土壤養分、保持土壤水分等具有化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產無公害馬鈴薯的必要條件。本試驗根據馬鈴薯生長的特征特性,對不同用量的農家肥使用效果進行試驗分析,旨在獲得較好的農家肥施肥方案,為冀西北高寒區無公害馬鈴薯生產中農家肥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2.1試驗概況。①供試肥料:土壤和羊糞按1∶1的比例配制,發酵腐熟。②供試品種:馬鈴薯“冀張薯12號”。③試驗地基本情況:栗鈣土,偏沙壤,前茬為麥茬。

表1 各處理水平表

表2 各處理具體用量

表3 產量調查表

表4 農家肥投入成本與收入
2.2試驗方法。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5個處理,3次重復,處理水平見表1、表2。試驗共設15個小區,小區長5 m,寬4 m,5行區,小區面積為20 m2。種植密度為3 500株/畝。
2.3田間管理。試驗于5月21日播種,農家肥在播種前按小區開溝施入,6月13日出苗,出苗后中耕除草3次,7月8日開花,花冠淺紫色。整個生育期間沒有病蟲害的發生,沒有噴藥,由于今年雨水充足,沒有澆水。9月5日收獲,收獲時每小區隨機選取20株進行考種,測定單株產量、單株結薯數和單薯數,并記錄每小區實際產量。
3.1試驗結果。從表3可以看出,單株結薯數:各處理較空白對照均減少-12.9%~-30.3.%。單株產量:各處理較對照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為4.05%~18.10.%。單薯重:各處理較對照均增加,增加幅度為19.43%~70.10.%。大薯率:各處理較對照均增加,增加幅度為6.75%~13.16.%。畝產:各處理較對照均增產,增產幅度為4.08%~18.15%。
3.2經濟效益分析。由表4可見,農家肥的投入產出比最佳處理為處理3,畝投入1元農家肥,可得到3.5元的收入。
由試驗結果可見,農家肥的施用量與單株結薯數成反比,與單株產量、單薯重、大薯率及畝產均成正比。而農家肥的投入產出比呈曲線狀態,農家肥的使用量在2 250 kg/畝時可產生較好的效益。每投入1元農家肥可獲得3.5元的收入。
075000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李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