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對夏玉米生產的影響研究
摘要:玉米是我國農作物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采用先進的夏玉米種植技術,并且制定科學合理的玉米管理技術方案,提高夏季玉米的管理水平,能有效的保證玉米在育種、生苗、播種、水培、除草除害、施肥管理等重要種植環節得到實時監控,保證夏季玉米生長的各個環節都具有高效的種植水平,從而提高玉米產量。本文主要針對夏季玉米不同的種植技術和相關的種植管理進行了對比研究,以期提高夏季玉米整體的種植水平。
關鍵詞:夏玉米;種植技術;管理方法
我國屬于農業大國,玉米作為其中最主要的農產品之一,其產量直接關系著國家及社會的安定。在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中,耕地面積逐漸減少,如何提高糧食產量已成為各學者的重點研究方向。本文針對夏玉米的生產種植進行分析,并對不同培育方式、不同密度種植、不同灌溉方式以及不同種植管理方面進行了對比研究,以探求更好的生產種植技術及管理方式。

1.1試驗地基本資料。試驗于2015年在貴州省黔東南地區進行,其中對天柱、錦屏、三穗等地的村鎮地區的農戶進行了跟蹤調查,分別記載了農戶在進行夏玉米種植時的播期、產量、施肥品種、施肥量、種植密度等基礎信息。
1.2高產農戶與低產農戶的選擇。將夏玉米的平均產量作為基準,較之于高出10%產量的農戶則為高產量農戶;反之,低于10%基準產量的農戶則為低產量農戶。
1.3研究方法。①總結所有農戶對夏玉米的栽培模式,對種植密度分別為6.0萬株 /hm2以下、6.0~6.75萬株/hm2、6.75~7.5萬株 /hm2、7.5萬株/hm2以上這四種方式的產量情況進行比較分析。②不同農戶對夏玉米的灌溉次數也有一定的差異,大多分為一次灌溉和兩次灌溉,分別比較兩種灌溉次數下夏玉米的產量情況。③對高產農戶以及低產農戶的栽培管理模式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其種植密度、品種、施肥量、穗粒數、產量等方面的差異。
2.1不同密度種植結果比較。在不同的種植密度下,夏玉米具有不同的產量,其中密度越高則產量越高,兩者之間具有明顯的正相關性。然而每株的穗粒數以及千粒重也是影響產量的關鍵,種植密度越大其穗粒數越低,而千粒重也大體呈現出反相關性,詳見表1。

表1 不同種植密度下夏玉米產量的比較
2.2不同灌溉次數對夏玉米產量的影響。灌溉次數兩次較一次可獲得更高的產量,且穗粒數與千粒重也明顯高于灌溉一次的栽培方式。詳見表2。

表2 不同灌溉次數對夏玉米產量的影響
由于各地的立地條件不同,夏玉米的種植及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種植密度、土壤條件、灌溉方式、施肥量等方面均對產量有著較大的關聯性。在品種的選擇、定苗、耕種、穗期以及粒期都需要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做好田間管理,并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尤其需要注意在玉米耕種時對土壤板結情況進行處理,保證根系的生長。同時在玉米苗期土壤的含水量不宜過多,通常維持在60%即可。夏玉米苗期為了保證根系的穩固,通常采用早中耕、勤中耕、深中耕的方式將追肥澆水的時間延遲,將基部節間拉長,形成玉米壯而不旺的生產狀態,提高玉米的總產量。為了探究更加合理的種植技術及管理方式,本次研究對貴州省多個農村地區的農戶進行了歸納分析,不同密度下夏玉米的產量具有較大的差異,兩者之間呈正相關,即密度越高,產量越高。然而密度與穗粒數以及千粒重又存在一定的反相關,只有更好的協調好兩者的關系,才能得到最高的產量。同時,本文又從灌溉方式上對其進行了對比分析,灌溉次數越多,且搭配較高的種植密度,最終產量也相對高于灌溉一次的農戶。說明在進行夏玉米種植時,也需要根據不同生長時期的需求進行適當多次數的灌溉,加強田間管理。為了進一步探究多種因素對產量的影響,特對高產量農戶以及低產量農戶從8個方面的指標進行了比較,其中包括種植密度、施肥量、品種等相關因素,最終可知高產量農戶在穗粒數、千粒重以及密度等方面的搭配更加協調,得到了更高的產量,對夏玉米種植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然而由于此次試驗樣本有限,且考察因素較少,夏玉米產量還受到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證明。
參考文獻
[1]鄭國清,李國強,馮曉,等.基于模型的冬小麥—夏玉米兩熟數字化種植設計系統構建 [J].江蘇農業學報,2012,28(2):284~289.
[2]于云波.淺談夏玉米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5,16(8):83.
[3]王慧茹.淺談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措施 [J].新農村 (黑龍江),2014,24(16):86.
556612貴州省天柱縣渡馬鄉農業服務中心舒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