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永權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朝陽水庫管理所 555200)
小型水庫大壩除險加固及灌漿
湯永權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朝陽水庫管理所 555200)
為了貫徹可持續發展觀,對水利工程實施優化改造是不可缺少的,關系著區域水資源調度與發展水平。水庫是水利系統主要構成部分,強化水庫大壩除險加固力度是發展之趨勢。本文結合某水庫工程案例,對大壩出現加固施工要點進行分析,提出灌漿法在水庫大壩加固施工中的應用。
水庫;大壩;除險;灌漿施工
水庫大壩除險加固是保障水利安全的基礎,從壩體結構實施優化改造可保障區域供水安全系數,為水庫資源調配提供科學的指導依據。基于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水利部門要對水庫項目擬定針對性的施工管理決策,從而維持大壩結構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本次水庫樞紐主要建筑物由大壩、輸水涵洞、溢洪道組成,大壩壩型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17.5m,壩頂長250m,壩頂寬4m,壩頂高程1147.5m。由于工程存在以上病險,水庫長期帶病控制蓄水運行,水庫一旦潰壩,將沖毀下游曼洪村及3000余畝耕地,威脅下游約1200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嚴重影響下游普文至勐旺公路的正常運行。因此,為滿足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并保證下游防洪安全,對水庫除險加固刻不容緩。
大壩工程主要包括對混凝土防滲墻,對上、下游進行壩坡修整,下游新建排水棱體,恢復壩頂高度,修建混凝土路面以及觀測設施等項目。
2.1 混凝土防滲墻施工
由于現狀壩頂較窄,不滿足混凝土防滲墻施工平臺寬度要求,可采用土工膜防滲墻技術,如圖1。將壩頂開挖至1146.34m高程,形成寬約9.5m的施工平臺,混凝土防滲墻布置在原壩軸線上,防滲墻厚度40cm。施工順序為:導向槽開挖-導墻澆筑-造槽-混凝土澆筑-接頭造孔-混凝土澆筑-鉆孔取心檢查。導墻澆筑采用0.4m攪拌機拌制混凝土,膠輪車運輸,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施工。造槽采用沖擊鉆造槽,泥漿固壁,泥漿由2m臥龍式泥漿攪拌機拌制,施工現場設泥漿沉淀池,廢棄物經處理后,排至指定地點。

圖1 土工膜防滲墻
2.2 上、下游壩坡及壩頂施工
壩軸線保持原壩軸線不變,上游壩坡清挖削坡:第一級坡比為1:2.5,第二級坡比為1:6.5,在高程為1140.00m處設寬為4.0m的戧臺。下游壩坡清挖削坡:第一級坡比為1:2.2,第二級坡比為1:3.5,在高程為1140.00m處設寬為2.0m的戧臺。料場采用2.0EMBEDEquation.3挖掘機裝,10t自卸汽車運至填筑面,采用YZJ12型振動碾碾壓,狹窄邊角地帶蛙式夯碾壓。混凝土石上壩臺階和壩頂混凝土路緣石及路面施工可同步進行。
2.3 原輸水涵洞封堵施工
大壩原輸水隧涵洞進口高程1135.6m,全長85m,原設計最大過流量0.75m/s。輸水隧洞施工期間,原輸水涵洞作為施工導流通道,滿足下游供水和泄洪,輸水隧洞建成后,需將涵洞封堵。進口設臨時圍堰采用粘土編織袋人工砌筑。然后拆除出口段閘閥、啟閉房及閘基段,進、出口均采用混凝土塞封堵,個澆筑10m長C15混凝土堵體,封堵前預埋通氣管和送漿管。混凝土封堵完畢后,用100/15型灌漿泵進行洞身充填M10砂漿,直到填滿為止。
3.1 施工勘測
根據地勘資料,擬定切實可行的灌漿工藝,如圖2。同時,滲漏邊界確定為:壩肩以設計洪水位(1146.34m)與相對隔水層頂板線的交點為繞壩滲漏計算邊界。防滲處理深度以巖石中等透水層底界作為控制指標,左壩肩延伸9.0m到溢洪道邊、右壩肩延伸5m,灌漿軸線全長264m。水庫控制流域面積為8.0km2。

圖2 灌漿工藝流程圖
3.2 除險施工布局
水庫大壩經加固處理后,新建壩軸線保持原壩軸線不變。壩頂全長250m,壩頂高程1147.50m,壩頂寬4.0m,最大壩高17.5m。壩頂為C15混凝土路面,厚度為20cm,下墊10cm厚碎石,壩頂上游設C15混凝土防浪墻,墻高1.0m,下游設C15混凝土路緣石,高0.3m。
(1)上游壩坡壩面整形。高程1147.50~1140.00m,坡比1:2.5,坡比不足1:2.5的壩坡采用粘土回填壓實找平,上游壩坡采用C15混凝土預制塊護坡,厚度為10cm,下設30cm混合砂碎石墊層。在高程為1140.00m處設置寬為4.0m的戧臺,采用M7.5砂漿砌石塊。高程1140.00m以下壩坡,坡比1:6.5,把多余的壩坡削平,不做任何護坡處理。
(2)下游壩坡壩面整形。清除原壩坡草皮樹根,下游壩坡設兩級變坡,第一級高程從1147.50~1140.00m:坡比為1:2.2,高程1140.00m設戧臺,寬2.0m,在上面設寬40cm,深40cm的排水溝和C15混凝土踏步一道,寬1.0m;第二級高程從1140.00~1135.20m:坡比1:3.5。排水棱體頂部增設寬為7.0m,深為0.7m的輸水引渠,采用C15混凝土澆筑,設計過流量0.25m3/s。
3.3 基礎處理方案
(1)清基開挖。兩岸坡平均清深1.0m,壩腳排水棱體基礎平均清深1.3m,根據情況在作調整,壩體部分清除壩坡雜草及樹根。
(2)壩體、壩基和兩岸坡防滲處理。依據地勘鉆孔資料揭露及實驗成果,針對大壩現存的主要病害,設計進行了大壩灌漿防滲和混凝土防滲墻防滲方案進行比較,雖然灌漿方案投資比混凝土防滲墻少76.44萬元,但混凝土防滲墻抗滲能力強,耐久性能好,在我省水庫除險加固中廣泛應用,收益較好,所以從長遠投資來看混凝土防滲墻防滲方案較好,本次設計推薦混凝土防滲墻方案。
(3)防滲。壩體壩基及兩岸坡防滲采用防滲墻,防滲軸線為壩軸線。大壩0-009m~0+255m采用粘土混凝土防滲墻,總長264m,防滲面積3102m,墻厚40cm。防滲墻共布置44個槽孔,每個槽孔長6.0m,分一期槽孔和二期槽孔,最大孔深17.84m。
3.4 灌漿施工方法
(1)防滲墻結構。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時采用專用機械在壩頂挖槽,形成較為嚴密的混凝土防滲墻截斷有害滲流通道。混凝土防滲墻抗侵蝕能力強,耐久性能好,尤其是施工造孔時因固壁泥漿的充填作用,相當于壩體回填和劈裂灌漿,因此結構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其次混凝土防滲墻抗滲性能較好。
(2)壩肩帷幕灌漿、壩體充填灌漿方案)。灌漿防滲方案帷幕耐久性較差,根據工程經驗,8~10年又需要復灌,不能徹底根除大壩滲流病害,灌漿防滲性能較低,對地層敏感性強,噴射壓力較大,對壩體來說不易控制,若沒有高素質、熟練的施工隊伍和嚴格的施工管理,難以保證該項技術的成功運用。
水庫除險加固設計過程中,涉及的環境影響因子單一,沒有增加新的水庫淹沒;采石等施工涉及到的自然景觀的局部破壞,工程完工后進行水土保持,修整、綠化、美化,可以得到較大程度的恢復;施工帶來的噪聲、廢水、廢棄物及粉塵等暫時性不利影響,范圍小、時間短,可通過嚴格的控制管理措施,予以消除和降低,并且隨著工程的結束,這些不利影響即會自行消失。
[1]吳劍.水利大壩除險加固的設計與施工[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4(04).
[2]王聰輝.水庫大壩除險加固工程設計分析[J].科技風,2014(13).
[3]張榮新.病險大壩除險加固管理對策分析[J].門窗,2013(11).
[4]龐海嬌.我國病險大壩除險加固管理對策分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05).
[5]王朝霞,李國敏.大中型水庫大壩除險加固工程設計及施工要點[J].技術與市場,2013(09).
[6]覃海龍.大中型水庫大壩除險加固工程設計及施工技術[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1(09).
TV543
A
1004-7344(2016)06-0105-02
2016-2-10
湯永權(1963-),男,漢族,助理工程師,專科,主要從事水利水電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