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疆 潘曉明 顧偉毅 周建良 沈衛剛



中圖分類號:TM6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7-000-02
摘 要 為了保證電力系統的安全運營能夠更好的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針對電力設備體量、類型不斷增加的新情況,必須盡可能快的消除變電站影響電力安全供應的突發故障,從而提高供電的可靠性。本文結合現場工作實際,分析現階段變電站突發性事故的消除流程,通過優化事故處理的流程,合理安排技術、物資、人員等配置手段,到達縮短事故處理時間,提高事故處理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 變電站 缺陷消除 流程管理 事故處理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社會對用電量及用電可靠性的需求在不斷增加,以本地區為例近幾年來,220kV及以下電壓等級變電站以2-4座/年的速度不斷增加。由于傳統因素,現階段電力企業對于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大大高于運營管理水平,綜合管理水平較差,因此,分析現階段變電站突發事故處理流程,結合現場工作實際,對其作出更加統籌、合理、科學的優化,實現事故處理效率提高,設備停電時間減少,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對于進一步提高供電可靠性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一、現階段缺陷處理流程
按照對電網運行安全性的影響程度,變電站缺陷處理流程可以分為一、二、三類缺陷處理流程。對于不同類型的缺陷,處理流程也存在較大差別。
(一)二三類缺陷處理流程
對于影響范圍較小,不會造成嚴重后果的二三類缺陷,其處理流程如下:
1.故障報備。運維部門根據監控系統顯示的故障信息、現場巡視發現的設備故障情況,在PMS系統中詳細填寫故障設備、故障描述等信息;
2.現場勘查與故障處理。檢修班組根據PMS系統故障報備情況,安排檢修人員現場勘查故障,確定故障位置、故障類型并制定處理方案,處理結束后在PMS中填寫消缺記錄,完成消缺流程。如需停電處理的故障缺陷,則列入停電計劃,待停電后再進行處理。
二三類缺陷一般安全隱患較小,可有一定延時,安排處理有計劃。
(二)一類缺陷搶修流程
一類設備缺陷是指嚴重程度已經危及人身或設備安全,隨時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必須立即消除或安排檢修,以及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的設備缺陷,例如: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誤動或拒動,各種控制電纜損壞、一次設備故障、母線失電等情況。對于此類缺陷應立即安排消除以免事故擴大,危及人身、電網和設備安全。
檢修部門各班組根據計劃安排搶修值班人員,相關人員隨時根據工作需要,開展搶修工作。
一旦發生一類缺陷,調度、運行或者巡檢人員必須堅守工作崗位,保證電網設備運行方式正確,防止事故擴大[5]。其處理流程如圖二所示。
1.故障發現及匯報。運維人員根據調度人員通知或者巡視結果(需通知值班調度員),判斷為一類缺陷時立即通知本部門運維專職由運維專職和檢修部門生產計劃專職聯系情況,檢修部門由生產計劃專職統一協調本部門內部匯報、溝通和缺陷處理流程。
2.檢修部門內部流程。檢修部門生產計劃專職根據運行人員的故障描述情況通知相關設備專職,由設備專職初步判定故障情況,生產計劃專職根據設備專職所給意見安排事故搶修或缺陷處理工作,一方面告知相關領導就位,另一方面通知相關專業班組搶修人員開展事故處理處理。
3.消缺準備環節。搶修人員接到搶修指令后,依據經驗對故障情況及成因進行初步判定,準備相應的備品、儀器、圖紙,后趕往工作現場。
4.缺陷消除環節。搶修人員到達現場后,根據現場情況開具事故搶修作業票,開展搶修工作。首先,與現場運行人員溝通故障信息,通過儀器檢測、現場檢查等方式確定故障點及初步處理方案,明確工作內容、危險點及安全注意事項。對于需要停電或隔離的設備,待設備停電、安全措施到位后開展搶修工作。現場事故或缺陷處理工作結束后,搶修人員按要求進行工作匯報,編制事故處理匯報材料,實施缺陷終結流程。
二、影響事故處理的主要因素
作為缺陷處理的主體,檢修人員的工作效率將直接影響事故的處理時間。通過對傳統事故緊急處理流程的分析,發現問題如下:
問題一:在“故障發現及匯報”環節,故障信息經運維人員、檢修部門生產計劃專職、設備專職和分管領導等環節后,才能對問題作出基本判斷,然后才可將搶修任務層層下達到搶修人員,雖然在管理上有了統一扎口,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故處理的時間。
問題二:在“檢修部門內部流程”環節上,故障的判定信息來源,局限于現場運維人員提供的信息:
a.運維人員僅能從設備表象進行信息告知,匯報信息可能不準確;b.檢修部門相關專職通過運行提供口頭信息進行判斷,有可能造成對現場故障的判定不夠準確。
問題三:在“消缺準備”環節上,由于車輛儲備容量有限,無法保證搶修車輛上全面配備搶修設備和物資,因此故障信息的準確性對搶修設備和物資至關重要。
問題四:在“缺陷消除”環節,當由于判斷失誤或者在處理過程中發現新問題而需要新的設備和備品時,返回單位取用需耗費大量時間,特別是距離較遠的變電站,往返一次往往需要2-3個小時,大大延誤了消缺進度。
三、流程優化
根據上述情況,本文希望通過對人員、設備、物資的統籌管理,優化提升事故緊急處理流程。
針對問題一,同步部門間橫向溝通協調。由運維室專職與檢修室專職聯系,運維室現場運維人員與檢修室班組搶修人員聯系,一方面搶修人員能夠通過現場運維人員了解現場情況,另一方面可進入搶修待命狀態,一旦確定安排現場搶修就可立即行動。
針對問題二,擴大信息來源,幫助問題決策。要求熟悉故障變電站的檢修人員加入故障初步判定,提升故障初步診斷環節正確性,提高故障判斷的精準性,為消缺工作的準備提供指導。
針對問題三,設立適用于多專業的專業搶修車輛,按需用于事故后各專業一同奔赴現場開展處理工作;同時,開展變電站現場圖紙檢查工作,對于現場圖紙不全、圖紙不準確等問題進行全面完善整改。
針對問題四,探討建立事故處理搶修梯隊制度。將大型事故處理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對應于一個搶修梯隊,具體流程如圖三所示。
事故發生時,由于對現場情況不清,無法從專業角度全面了解現場情況和處理要求,因此必須由設備專職及班組搶修人員組成的第一梯隊在第一時間趕往現場了解情況,進行故障設備隔離,恢復電網供電,同時在條件允許下,進行事故處理。一旦發現故障問題已超出處理能力范圍外或與初步判斷有誤,則第二梯隊人員出動。第二梯隊隨時準備為第一梯隊提供技術、人員及硬件上的支援,保證搶修工作正常開展。對于需要持續多日處理的重大事故,則由第三梯隊跟進,包括從設備供應、搶修人員更替、后勤保障等方面,保證事故處理按照第一、第二梯隊所制定的事故處理方案,穩步推進事故處理工作。三個梯隊根據事故情況相互銜接,保證了事故處理的效率和有條不紊的開展。
四、結語
變電站緊急事故處理過程是影響電網供電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過優化事故處理流程,從技術、物資、人員、方法各方面提高事故處理效率,保障處理工作有序開展,對于提高變電站設備運行及維護水平和電網供電可靠性有極大幫助。
參考文獻:
[1] 王海陽.上海電力公司故障搶修體系構建的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2.
[2] 秦三營,劉成偉,賈衛濤.淺談如何提高變電站事故處理效率[J].電力與能源,2010(23).
[3] 菅平.電力管理流程研究[J].理論研究,2011.9.
[4] 林金旋,曾偉堅,歐陽旭.變電站繼電保護缺陷消除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2(35).
[5] 張興忠,王晟.基于WebGIS的電力搶修調度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