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欣湯曉林袁 園賴曉靜
①中國.沈陽醫學院衛生統計學教研室(遼寧沈陽) 110034 E-mail:wendypx@21cn.com ②遼寧大學
醫學生學業拖延與學業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的關系*
彭 欣①湯曉林②袁 園①賴曉靜①
①中國.沈陽醫學院衛生統計學教研室(遼寧沈陽) 110034 E-mail:wendypx@21cn.com ②遼寧大學
目的:探討某醫學院校大學生學業拖延與學業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的關系以及績優生與績差生在這3方面的差異。方法:采用學業拖延量表-學生卷(PASS)、學業自我效能感問卷和情緒智力量表對該醫學院118名二年級本科生進行自填式問卷調查。結果:醫學生情緒智力對學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t=9.377,P<0.001),學業自我效能感負向預測學業拖延(t=-2.523,P<0.05),而情緒智力與學業拖延無相關。績優生與績差生在學業拖延(t=2.261,P<0.05)及備考拖延水平上(t=3.120,P<0.01)均有顯著差異,在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方面也有較明顯的差別(t=3.191,P<0.05)。二者在情緒智力水平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醫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拖延關系密切,情緒智力正向預測學業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與學業拖延無關。績優生學業拖延及備考拖延水平低于績差生,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比績差生高。情緒智力與學業成績無關。
醫學生;學業拖延;學業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
學業拖延[1]是拖延行為在學習情境中的延伸,是指“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由于非理性的原因,故意而且沒有必要的推遲開始或者推遲完成與學業相關的任務”。國內外研究均表明,大學生在學業方面存在的拖延現象相當普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對大學生的學習和心理會帶來很多消極影響[2-5]。相比其他專業,醫學生學制長、學習內容繁雜、學習壓力較大,研究醫學生的學業拖延狀況,探討其學業拖延行為的影響機制,豐富學業拖延相關理論,為干預研究提供依據,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1 對象
選擇沈陽醫學院本科二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對127名醫學生進行現況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18份(92.9%)。
1.2 方法
1.2.1 學業拖延量表-學生卷(PASS) 采用陳保華等[3]改編的中文版,選取學業拖延及相應的改變愿望維度進行考察。將PASS量表中前3項學業任務(撰寫學期論文、復習備考、完成每次作業)的前兩道題的得分相加,即可得到被試的學業拖延水平。根據華洪波[6]對學業拖延水平的劃分標準,在學業拖延水平上,得分在6~12分之間的被試處于低拖延水平,得分在13~24分之間的被試處于中等程度的拖延水平,得分>24分的被試處于高拖延水平;在每項學業任務上,得分在2~4分之間的被試處于高拖延水平,得分在5~7分之間的被試處于中等程度的拖延水平,得分在8~10分之間的被試處于高拖延水平。
1.2.2 學業自我效能感問卷 由Pintrich和De Groot聯合編制,梁宇頌等[7]對該量表進行了修訂,該量表分為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兩個維度,每個維度11道題,共22道題,采用5分制計分。分數越高表示效能感越高。
1.2.3 情緒智力量表[8]共包括33個項目,含自我調控情緒、控制他人情緒、運用情緒和感知情緒4個維度。采用5分制計分,分值范圍在33~165分,分數越高表示情緒智力能力越高。
1.2.4 學生學業成績 通過教務處查閱上一學期醫學相關必修課所獲成績來衡量,選取醫學免疫學、生物化學和生理學3門必修醫學基礎學科作為測量指標。定義3科成績均為80分以上的學生為“績優生”,出現兩科或兩科以上成績低于60分的學生定義為“績差生”。本研究按此規則定義的“績優生”為24名,“績差生”26名。
1.3 統計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整理、核對回收的問卷并編碼錄入分析,結果數據以(±s)表示。采用Pearson積差相關系數分析各變量間的相關性,兩變量間的預測作用采用簡單線性回歸分的方法。均數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學業拖延情況
整體上而言,89.8%的醫學生在完成學業任務的過程中存在著拖延行為,嚴重拖延者只占總人數的2.5%。而在每項學業任務上(撰寫學期論文、復習備考、完成每次作業),均有72%以上的醫學生處于中等程度及以上的拖延水平。研究還發現,97.4%的被試期望改變自己的學業拖延行為,其中78.8%的被試屬于高期望改變者,只有2.5%的被試屬于低期望改變者;在每項學業任務上,均有88%以上的被試屬于中等程度及以上的拖延期望改變者。
2.2 醫學生學業拖延、學業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的關系
大學生情緒智力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呈較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拖延呈負相關關系。學業拖延與情緒智力無關,見表1。

表1 學業拖延、學業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的相關(r)
為考察情緒智力對學業自我效能感的預測作用以及學業自我效能感對學業拖延的預測作用,采用簡單回歸分析方法。結果表明,情緒智力對學業自我效能感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學業自我效能感負向預測學業拖延,見表2。

表2 情緒智力預測學業自我效能感
2.3 績優、績差生學業拖延、學業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的差異分析
2.3.1 績優、績差生學業拖延情況的差異 績差生備考拖延水平顯著高于績優生,作業拖延水平二者沒有統計學差異;從學業拖延總體水平上來看,也是績差生學業拖延水平更高,與績優生學業拖延水平有明顯差異,見表3。
表3 績優、績差生學業拖延差異±s)

表3 績優、績差生學業拖延差異±s)
變 量 績優生 績差生 t備考拖延 5.00±1.445 6.27±1.430-3.120**作業拖延 5.33±1.579 5.62±1.699-0.607學業拖延10.33±2.259 11.88±2.566-2.261*改變愿望 8.83±1.579 8.15±1.515 1.553
2.3.2 績優、績差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差異 績優生與績差生在總體學業自我效能感及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上無統計學差異。但二者的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有較明顯的差異,績優生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較高,即他們對自己學習行為的結果有較高的估計,見表4。2.3.3 績優、績差生情緒智力的差異 績優生與績差生在情緒智力及其各維度上均無統計學差異,見表5。
表4 績優、績差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差異±s)

表4 績優、績差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差異±s)
變 量 績優生 績差生 t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32.54±3.671 29.12±3.902 3.191*學習能力自我效能感32.38±4.200 31.50±5.729 0.612學業自我效能感64.92±7.162 60.62±8.709 1.898
表5 績優、績差生情緒智力差異±s)

表5 績優、績差生情緒智力差異±s)
變 量 績優生 績差生 t情緒知覺 44.75±5.076 45.88±6.470 0.686情緒利用 27.92±3.387 28.23±2.819 0.357他人情緒管理23.96±2.476 23.54±3.036 0.533自我情緒管理30.21±3.599 30.58±3.722 0.355情緒智力總分126.83±12.250 128.23±14.197 0.371
3.1 醫學生學業拖延的基本情況
本研究發現,89.8%的醫學生存在著學業拖延的行為,這可能是因為大學階段對學生的自主性要求較高,面對來自外界的種種誘惑以及業余時間的增多,大學生已不再把學習作為唯一的活動和目的,加之缺乏一定的管理和約束,他們在完成學業任務的過程中更容易采取拖延的方式,因而拖延現象在大學校園中屢見不鮮。另外,本研究還發現,中高度拖延期望改變者高達97.4%,說明絕大多數醫學生已經意識到拖延行為給學業和生活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并且迫切地期望改善自己的學業拖延行為。
3.2 醫學生學業拖延、學業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的關系
3.2.1 學業拖延與學業自我效能感的關系 本研究發現,學業自我效能感對學業拖延有負向預測作用。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9-11]。班杜拉認為,低自我效能感會降低個體對成功的期望,妨礙任務的啟動,即出現拖延行為。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充滿自信,他會選擇適合自己能力水平并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當遇到學習困難時,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并運用更多的自我調節策略去解決困難,而不是拖延。可見,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業自我效能感較高的個體對自己的能力更為自信,做事具有目的性和堅持性,因而能夠積極地、專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其拖延行為相對較少。
3.2.2 學業拖延與情緒智力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認為,情緒智力與學業拖延無關。對此陰性結論,筆者認為,情緒智力主要涉及情緒的知覺、表達、識別和調節能力,以及利用情緒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對學業領域發揮的作用是間接的,因此情緒智力和學業拖延水平相關不顯著是可以接受的。
3.2.3 情緒智力與學業自我效能感的關系 本研究發現,情緒智力可顯著預測學業自我效能感。究其原因,情緒智力高的學生,其對于自身或是環境的情感信息的感知捕捉都是較為敏銳的,充分利用好情緒的資源和情緒帶來的積極推動力,會使生活更具有生機和沖勁,對于自身自信和勇氣的建立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自我效能感產生積極影響。可見,高情緒智力的學生,有著更高水平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高分者有著更好的人際關系和學習成績,這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
3.3 績優、績差生學業拖延、學業自我效能感、情緒智力的差異
3.3.1 績優、績差生學業拖延情況的差異 研究表明,醫學生的拖延行為對其學業成績產生不良的影響,拖延者更可能有不好的學業成績。甘良梅[12]、王國燕[13]等人的研究顯示,拖延傾向對學生學業成績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長期的學業拖延會使學生學業失敗,喪失競爭力。拖延行為會造成時間的無謂浪費,使得個體準備作業時間大大減少,獲得的支持性資源較少而導致成績平平,甚至不合格。同時,研究發現,績優生與績差生在備考拖延上差異顯著,即越是將備考任務拖到最后一刻完成,那么越可能在考試中獲得較差的成績,這表明考前復習準備時間的多寡、充分與否對考試成績有很大的影響,這可能與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有關。由于醫學生學習內容繁雜、考試內容多,試卷側重于對知識點記憶程度的考察,因此復習備考的充分、及時與否明顯影響醫學生學業成績。
3.3.2 績優、績差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差異 本研究結果表明,績優生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較高,即學習行為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學業成績越好。可能的原因是績優生在過去的學習經驗中積累了較多的成功經驗,如思考問題時能夠將前后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準確歸納所閱讀內容的主要意思,課后自覺復習等,他們和績差生相比,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因此當面臨相同的學業任務時,績優生對于自己的學習行為能否達到學習目標有著較好的評估,對于自己行為的結果有著更高的估計。
3.3.3 績優、績差生情緒智力的差異 本研究結果表明,績優生與績差生在情緒智力及情緒智力各維度均沒有明顯的差異,即情緒智力與學業成績無關。這與Newsome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但王莉等[15]的研究表明,情緒智力與學業成績呈正相關,因此進一步的研究是必要的。
[1]Steel P.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J].Psychol Bull,2007,133(1):65-94
[2]徐明津,楊新國,吳柑瀾,等.大學生應對方式、學習倦怠與學業拖延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2):243-245
[3]陳保華.大學生學習拖延初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4]Kaehaal M M,Hansen L S,Nutter K J.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J].JD ev Educ,2001,25(1):14-28
[5]于麗麗,丁亞平,王榮潔.研究生學業拖延和自我同一性狀態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2):270-273
[6]華洪波,鮑紅梅,王冬冬,等.認知視域下大學生學業拖延的干預機制研究[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3): 318-320
[7]梁宇頌.大學生成就目標、歸因方式與學業自我效能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0
[8]Sehutte N S,Malouff J M,Hall L E,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8,25:167-177
[9]趙丹.大學生學業拖延、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動機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
[10]黃桂仙,李輝,李芳燕.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學業拖延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1):1708-1710
[11]李嬙.大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與學業拖延的關系[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5(19):17-18
[12]甘良梅.大學生拖延與人格、學業成績的相關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13]王國燕.初中生學習拖延現狀、原因及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14]Newsome S,Day A,Catano V M.Assessing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2000,29:1005-1016
[15]王莉,蔡敏.大學生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英語成績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3):412-415
http://www.cjhp.com.c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Self-efficacy,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Peng Xin,Tang Xiaoling,Yuan Yuan,et al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Shenyang 110034,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And then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score students and low-score students in all this three aspects.Methods:With the method of cross-sectional study,a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undergraduates in grade 2 in the college.They completed self-report measures of Procrastination Assessment Scale-Students,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 Scale.Results:The medical college undergraduates'emotional intelligence could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predict academic self-efficacy(t=9.377,P<0.001).And their academic self-efficacy had an negatively predictable function to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t=-2.523,P<0.05).While there had no cor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Besides,there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level(t= 2.261,P<0.05)and procrastination level for reference(t=3.120,P<0.01)between high-score students and lowscore students,so do the study behavior self-efficacy(t=3.191,P<0.05).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between them.Conclusion:Medical college undergraduates'academic self-efficacy has close relations with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thei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ositively predicts academic self-efficacy,and there h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cademic self-efficacy.High -score students have lower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level and procrastination level for reference than low-score students,and their study behavior self-efficacy is higher than low-score students.Meanwhile,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
Medical college undergraduates;Academic procrastination;Academic self-efficacy;Emotional intelligence
R395.9
A
1005-1252(2016)09-1406-04
10.13342/j.cnki.cjhp.2016.09.032
沈陽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編號:2014-263)
2016-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