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地與實施,我國外貿的新格局也就逐漸的顯現出來。但這時也需要關注這樣的問題,即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無論從商流數量和結構都與過去的貿易結構存在不同,那么新格局是否會增大我國外貿的交易成本(學習成本),以及新格局下新增利潤能否抵消這一交易成本,并能獲得預期的回報等。以對俄羅斯的外貿為例,目前需要完成:調研俄羅斯外貿相關信息、突出關系民生的工業產品、提升食品加工業綜合品質、培育國內集團化國際公司等幾項工作。
關鍵詞:“一帶一路”戰略;外貿;新格局;實施方案
發端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促使國際經貿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具體表現在,以全球化為國際經濟發展的模式被區域合作所替代。正是基于國際經貿格局的顯著變化,由我國所主導的“一帶一路”戰略便孕育而生,并受到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地與實施,我國外貿的新格局也就逐漸的顯現出來。但這時也需要關注這樣的問題,即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無論從商流數量和結構都與過去的貿易結構存在不同,那么新格局是否會增大我國外貿的交易成本(學習成本),以及新格局下新增利潤能否抵消這一交易成本,并能獲得預期的回報等。不難發現,這是許多同行所未能引起重視的方面。因此,外貿新格局的形成不僅為我們的外需拉動提供了機遇,也為我們的貿易模式調整帶來了挑戰。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讓位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外貿需要與新格局相適應。
一、問題的提出
結合本文主題,以下提出三個方面的問題:
1.外貿國變化對我國外貿結構的影響
與我國傳統貿易伙伴國不同,“一帶一路”戰略驅動下的區域貿易主要集中在我國與西亞、中亞、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的貿易。在古代絲綢之路沿線所聚集的國家,其經濟發展水平在全球范圍來看處于中下水平,且國內面臨著大力發展民生工程的內在要求。從而,也就與我國與歐美國家的貿易結構存在著顯著差異,即外貿主要以基建產能輸出為主線,并結合信息化時代的消費需求特征,向沿線國家輸出移動終端產品。由于沿線國家具有自然資源稟賦優勢,所以向他們進口的產品也主要集中來能源產品領域。
2.外貿結構調整對供應商體系的影響
不難理解,隨著區域市場需求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便使得國內供應體系也隨之發生變化。在我國的傳統國際貿易中,外向型企業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領域,如服裝、玩具、日用品之類。但在“一帶一路”戰略驅動下的供應體系則集中在了要素市場范疇,并以為基礎建設相配套的方式提供訂制化生產與供應。目前,我國對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輸出主要為“高鐵”。因此,圍繞著高鐵建設所需的原材料,便成為了當前供應體系的商流主體。
3.供應商體系變化倒逼產業結構升級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待供應商體系變化倒逼產業結構升級這一問題,其在于兩點:第一,區域市場需求特征導致產品結構升級。第二,國際競爭壓力倒逼國內產業升級。因此,面對“一帶一路”戰略下所形成的外貿新格局,我國從根本上所要完善的工作,便體現在優化國內的產業布局,并在供給側改革推動下提升要素市場環境下的產業結構。
二、適應外貿新格局的路徑思考
具體而言,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展開路徑思考:
1.認識到外貿新格局形成的趨勢
外貿新格局的形成趨勢具有內在的經濟規律性,也是國際政治經濟博弈下的結果。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以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模式,在美國的阻礙下趨于勢微。從而,以優先發展與周邊國家的外貿戰略成為了當下的最優選擇,為此,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具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隨著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外貿聯系,沿線國家的內需結構便成為了我國的外貿結構,從而其趨勢是具有經濟規律性的。
2.厘清外貿新格局產品需求特點
在與西亞、中亞地區的國家和俄羅斯進行外貿聯系時,需要厘清他們的產品需求特點。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上述地區和國家的輕工業發展水平較低,但在制造業上卻存在著比較優勢。在地緣政治影響下,該沿線國家往往以發展軍事工業來帶動了制造業的發展,但并沒有在關系民生的基礎建設領域有大的作為。為此,這也構成了我國外貿新格局產品的需求特點之一。因此,這就為我國新時期的外貿工作提供了思路。
3.推動國內產能結構調整與優化
毫無疑問,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仍在于消化我國過剩產能。但在消化我國過剩產能的同時,還需要與沿線國家的內需結構相適應。現實表明,目前我國要素市場上的資源指向型產業結構并不符合沿線國家的內需要要求,因此,在區域市場的需求導向下就應調整和優化我國的產能結構。結合當前所開展的供給側改革,應以推動裝備制造業為發力點,圍繞著裝備制造業來提升中間產品的綜合質量。
4.提升我國新興產業的競爭能力
目前存在著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沿線國家的產業發展階段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并行,從而沿線國家的消費者對信息化產品的需求意愿也十分強烈。信息化時代我國成功在彎道超車,從而就應在提升我國新興產業的競爭力的前提下,大力發展與沿線國家的智能、移動通信等產品的外貿活動。
三、實施方案
根據以上所述,這里以同俄羅斯的外貿活動為例,進行實施方案設計:
1.調研俄羅斯外貿相關信息
根據俄聯邦海關局公布數據,2013年俄外貿總額8442億美元,同比增長0.3%,外貿順差2086億美元,同比增長0.5%。其中,俄與非獨聯體國家外貿總額7294億美元,同比增長1.6%;與獨聯體國家貿易總額1148億美元,同比減少7.5%。同時,對俄羅斯的主要外貿伙伴國進行分析,從而尋找到我國與之進行外貿的比較優勢。
2.突出關系民生的工業產品
根據調研所獲得數據可知,近年來俄羅斯與非獨聯體國家的外貿出現增長態勢,而與獨聯體國家之間卻出現了下降態勢。出現后者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受到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外,實則還與獨聯體國家間的產業結構趨同有關,這樣就難以在外貿中獲得比較利益。為此,我國應大力發展與俄羅斯之間的關系民生的工業產品。如,小轎車整車、動力機車等。由于俄羅斯近年來的貿易呈現出順差的態勢,所以他們在采購上述產品時具有一定的潛力。
3.提升食品加工業綜合品質
從與俄羅斯開展外貿的主要國家中可知,大量存在著西方發達國家。因此,我國與他們之間就在區域市場中形成了競爭關系。盡管我國在食品加工業領域存在著比較優勢,但從食品加工工藝、食品安全管控等諸多方面還是落后于西方國家。因此,在“一帶一路”戰略下需要不斷提升國內的食品加工業綜合品質。根據俄羅斯人的飲食習慣,應將提升面食的加工綜合品質放在第一位。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產品的成本優勢已逐步喪失,這就我國在非價格競爭上具備優勢。
4.培育國內集團化國際公司
加強與俄羅斯和沿線國家的貿易活動,便需要時刻應對國際競爭對手的挑戰和干擾。諸如在某國的高鐵份額被他國搶走,這一事實表明,國際區域間的市場競爭是多元化的較量,但首先仍在于公司本身的實力。因此,需要像中國南北車合并那樣,培育出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團化公司。
四、展望
順應時代潮流,以下在三個方面進行展望:
1.個性化定制商品
電子商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發展方向是個性化定制,根據需求定制產品,促進商品的多樣化發展。
2.眾籌融資
眾籌融資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又一個方向,是大眾創業,可以同時解決創新和創業問題。目前,眾籌的方式主要停留在文化產業和公益事業。真正的眾籌方式應該是股權眾籌,這是電商發展的趨勢。
3.跨境電商和外貿代理
國際競爭力不是由出口決定的,而是由進口決定的。進口可以起到雙重作用,一是形成國際上的話語權,二是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形成經濟優勢。未來外貿發展主要還是在結構方面加快升級,在服務方面提升競爭力,吸引一大批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企業投資,通過投資帶動出口。這就產生了通過跨境電商,實現外貿代理的需求。未來外貿企業要加快進口和中高端產業發展,逐步形成自己的跨國公司。
盡管本文的視角主要集中在西亞、中亞和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但文中所提出的思路仍然對于與東南亞國家的外貿有著啟示作用。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我國在實施該戰略上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只有本著互惠互利,并密切與沿線國家的內需結構相契合,我國必然會在我們主導的區域經貿戰略中獲得先發優勢。從而,打破由美國試圖重新構建的全球經貿格局的束縛。
五、小結
本文認為,當前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無論從商流數量和結構都與過去的貿易結構存在不同,那么新格局是否會增大我國外貿的交易成本,以及新格局下新增利潤能否抵消這一交易成本,并能獲得預期的回報等。通過問題討論,在以對俄羅斯的外貿為例,目前需要完成:調研俄羅斯外貿相關信息、突出關系民生的工業產品、提升食品加工業綜合品質、培育國內集團化國際公司等幾項工作。
參考文獻:
[1]汪素芹.“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對我國外貿格局的影響[J].區域經濟評論,2015(5):77-80.
[2]張海霞,李季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融資環境和我國外貿發展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5,36(17):1-3.
[3]劉波.“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如何加快外貿發展[J].當代廣西,2015(18):38-39.
[4]王莉莉.與“一帶一路”結合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J].中國對外貿易,2015(06):15-16.
[5]董紅,林慧慧.“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對外貿易格局變化及貿易摩擦防范[J].中國流通經濟,2015(05):23-24.
[6]商薇.“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的重要意義[J].現代經濟信息,2015(09):8-9.
作者簡介:莫佳(1983- ),女,講師,產業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