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玲玲
摘 要:數字化時代的來臨使得互聯網技術被逐漸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也逐漸滲透到了旅游業當中并且被不斷廣泛應用。傳統的旅游服務受到地域空間的限制,而且內容和種類相對單一。而將互聯網電子商務引入旅游業之后,在線服務大大方便了旅游者,旅游信息的傳達也相應暢通。而且隨著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樣化,互聯網旅游也在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本文主要從傳統旅游業以及互聯網旅游現階段存在的弊端入手,對行業內存在的問題進行整合,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為該問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旅游;研究
一、互聯網旅游概述
旅游的基本概念現在在學術上普遍運用的是艾斯特定義,即: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而引起的一種現象及關系的總和。這些非定居者不會在旅游目的地永久居留,并且不從事賺錢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民眾需求的多元化,旅游已經不再局限于當初的定義。除了傳統的風景、人文以及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生態、養生、文化旅游外,會議、購物、追星、賽事、修學......這些活動也在逐漸衍生出新的旅游目的。并且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當我們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很多產業的經營模式也逐漸轉變為互聯網+的模式,旅游業亦不能免俗。越來越多的旅游電子商務平臺逐漸發展壯大,旅游業也從傳統的經營模式逐漸轉為電商經營。從OTA到搜索平臺再到現在的O2O,互聯網旅游正在逐步崛起。
現階段的互聯網旅游中,住宿、交通等相關要素的產品以及傳統的一些種類的旅游產品如購物、觀光等已經日趨成熟。然而新興的修學、追星、賽事等一些相關的旅游活動,旅游企業也僅僅是起到了代辦簽證一類的輔助作用,由于這些活動需要旅游者擁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因此其中大部分旅游者選擇了全自助式旅游。以針對韓星的追星自助游為例,作為粉絲的旅游者首先要根據明星的演出(音樂劇、演唱會或電影發布會等演藝活動)安排自己的行程,住宿地點,演出結束后還會有針對性很強的關于周邊的購物(如專輯、寫真以及其他一些明星官方周邊、化妝品等),以及一些特殊餐飲店(明星經常光顧的點或自己開的店)或經典景區(影視劇&廣告&MV或綜藝拍攝地以及一些有特殊意義的景區)進行游覽,旅游者可根據已有的攻略自主進行旅游活動,而這些也都是旅行社傳統的觀光型旅游產品無法滿足的。再以藝術類高校學生的寫生、攝影修學游為例,由于藝術創作的需要,對景區景點的游客密度,以及天氣情況,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因此高校都是自行組織學生進行該類型的修學旅游,旅游企業也只起到安排食宿的輔助作用。隨著這部分旅游群體的逐漸龐大,自助游開始逐漸興起并不斷發展。
二、現階段傳統旅游與互聯網旅游存在的問題
1.傳統旅游產業經營模式存在的弊端
以往傳統的旅游產業鏈都是從從旅游供應商到旅行社到游客層層傳遞,這種層層傳遞,各銷售環節僅憑合同與協議進行配合的銷售模式,缺乏有效的聯系和溝通。因此此種模式不僅存在著銷售效率低,靈活性差的問題,而且在對客服務方面也受到時間空間等硬性條件的限制。游客獲取的信息有限,僅憑紙質宣傳冊和旅游產品銷售方的介紹,游客無法獲取更準確的關于景區路線的詳細信息,買方和賣方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加之業內有些旅行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壓低產品價格,夸大其詞的宣傳,強加的購物消費......旅游者在旅行結束后也會存在心理落差,也不利于旅游產業的整體發展。與此同時傳統旅游經營模式還存在著旅游線路死板,自主性靈活性差的問題,即便是全程無購物的純玩式旅游,線路也是固定的,游客自主選擇性也受到了限制。
2.現階段互聯網旅游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旅游業的整體市場是處于一個快速擴張的狀態,由于旅游業傳統的經營模式受到了時間、空間以及自然距離的限制,加之旅游企業、旅游地與旅游者之間產生的信息不對稱,給互聯網技術引入旅游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然而在經歷了傳統OTA、以及網絡搜索平臺等經營模式后,互聯網旅游雖然朝著O2O方向快速發展,但其中仍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隨著各旅游企業完成了一輪又一輪的融資,或在納斯達克上市,整個市場看起來規模不斷擴大經營紅火,可這一切都只是“看上去很美”,虛假的繁榮不過是用錢燒出來的紅火而已。
據2014年數據顯示,全國在線市場的規模達三千多億元,增幅比去年同期高了將近40個百分點,然而市場總體增幅卻不到在線市場規模的一般,只有15個左右的百分點。而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不僅來源于各大企業燒錢搶市場的虛假繁榮,也來源于未從根本上進行變革的經營模式。這就導致了很多旅游企業對于互聯網旅游的經營僅僅浮于表面,僅僅將旅游產品的經營簡單地引入了互聯網技術,做了一個互聯網+的運營模式。銷售平臺與線下供應產品只是簡單的掛鉤、捆綁,甚至是直接將線下產品搬運到線上。企業對旅游產品的改良、開發以及線下體驗遠遠達不到真正的O2O的標準。
而如今互聯網技術越來越發達,信息傳遞渠道越來越廣泛,旅游者與旅游產品供應商的信息不對稱局面開始逐漸大幅度扭轉。而且旅游者的目的也已經逐步朝多元化方向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旅游攻略出爐,自助游的逐漸興起,旅游者對于旅游企業的依賴性不斷削弱,即便是已經處于急速擴張發展的互聯網旅游,也正在經受著強大的沖擊。
3.旅游景區景點方面存在的問題
旅游景區景點在旅游產品的構成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然而作為旅游目的地,景區的經營者似乎并沒有把自己納入到互聯網旅游當中的自覺。很多景區僅僅依賴旅游企業的線上進行宣傳營銷,實際上自身并沒有做好景區自身的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修繕工作也不到位,更沒有對支付方式進行多樣化更新。部分旅游景區周圍沒有ATM機,售票方式卻還是單一的現金售票,部分景區甚至存在刷卡機淪為擺設的情況。這不僅不符合時代的發展需求,也增加了游客在購買門票時的難度。很多景區還存在著基礎設施老舊,設施設備不完善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景區自己去解決的,而不是靠旅游產品經營企業一味地美化和掩飾。因為景區的建設好壞,直接影響游客的線下體驗滿意度。
三、對現階段互聯網旅游發展的一些建議
1.完善經營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O2O
旅游企業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O2O模式,最需要改善的還是旅游者的線下體驗。在對旅游產品進行打造的時候,無論是產品的設計者還是旅游企業都要注重遵循“與時俱進”原則。在做好自身線路設計的同時,也要拉動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支付模式完善化以及其他設施設備的完善。要遵循人本主義原則,最大限度服務旅游者。在引入互聯網技術完善支付方式的同時,也要最大限度利用好帶有定位功能的社交軟件(如qq、微博、微信等)可以在景區實現支付寶微信等多樣化付款方式,并在公眾號中詳細對景區景點進行定位和介紹,便于游客游覽。同時也便于收集游客評價,以便景區對自身建設進行改進。尤其是對于一些生態游、農家游、文化游等新型產品,景區更要做好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工作,各地方政府也應積極配合,在基礎設施建設下多下功夫,從而加強景區景點的可觀賞可游覽性。于此同時配合各點評網站進行宣傳和建設性意見的收集,對于旅游企業和景區景點未來的建設和發展,都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旅游企業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O2O,不能單純將線下產品挪到線上,搬運是無法實現突破創新的,只有完善經營模式才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2.完善產品內容,積極開發新產品并做好配套服務
旅游企業在進行旅游產品的設計時,除了要做好傳統產品的完善,還應該在產品的設計上加以創新,不應把眼光僅僅局限于一些傳統的觀光游、購物游和會展旅游等一些發展已經較為成熟或者趨于成熟的傳統旅游項目上。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精神文化層面以及其他娛樂方面的需求也在日漸升高,一些新興的生態、主題文化、修學、賽事、追星等方面的旅游上,旅游企業也可以根據游客的需求提供一些自由度高的旅游產品,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做一些輔助工作。
以追星類旅游產品為例,韓國作為娛樂產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可以說是追星類旅游產品中最理想的旅游目的地。韓劇,韓流明星在80、90后人群中有較高受眾,因此該種類旅游產品也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旅游公司可以通過關注各大娛樂公司以及娛樂媒介的社交平臺獲取相關信息,并積極與各活動主辦商建立合作關系,以便在演唱會、音樂劇或發布會等活動中取得更好的位置,以此吸引粉絲。與此同時與境外各周邊店、以及相關景區建立穩固良好的合作關系,使該項旅游產品更加完善。在對產品的設計生產過程中,企業尤其要注重的是產品線下體驗的打造,要把能想到的一切因素都考慮在內,使旅游產品的線下體驗滿意度提高,從而打造出自身的網絡旅游品牌線路,實現網絡品牌化經營。
在對企業自身的產品進行不斷的開發和完善的同時,企業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企業只有不斷匯入新鮮血液,才能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因此在開新針對性較強的新型旅游產品時,要尤其注重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例如小語種翻譯,加強導游人員的藝術修養、文化涵養等)。各OTA以及Offline也應加大與景區方面的通力合作,促進景區方面廣開線上售票的渠道,即拉動景區收益又方便了游客,一舉兩得。景區景點門票的銷售一直以多多益善為原則,建立多渠道銷售不僅可以緩解售票窗口的壓力,增加景區收入,也能有效地遏制黑導游、黃牛販子等灰色收入鏈,也能更好地維護景區的形象和聲譽,還能起到緩沖傳統交通住宿類線上產品對線下產品壓價造成利益沖突導致斷供的情況。
四、結語
在互聯網+的模式逐漸在各個行業蓬勃發展的數字化時代,旅游者對于旅游產品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對固有旅游產品的消費和享受,他們往往更加注重自主性體驗,更享受與眾不同的旅行過程。而且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也逐漸趨于多元化方向發展。因此如何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服務,如何做到最大程度的以人為本,做好旅游產品的線下體驗,是各大旅游企業今后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隨著互聯網旅游的蓬勃發展,信息壁壘的打破,產品信息日漸趨于對稱,也促使著各旅游企業電子商務水平的逐步完善和成熟。
參考文獻:
[1]王慧.網絡時代旅游電子商務營銷策略實證分析--以攜程旅行網為例[J].價格月刊,2014(445).
[2]張保偉.“旅游+互聯網”融合發展的研究現狀及前景探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5(30).
[3]劉麗華,何軍.“互聯網+旅游”背景下旅游服務業重構問題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5(26).
[4]孫堅.“互聯網+時代”:旅游酒店業發展的新思考[J].旅游學刊,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