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尋常企業相比較,創業企業在事業運行的過程中面對的風險是具有特殊性質的,因此與企業相關的創業者以及投資家應該樹立風險意識,對創業企業成長進程中的各種風險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繼而去擬定完整而科學的風險跟蹤管理體制。對創業企業的成長風險管理工作內容進行剖析,大體上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個環節,即風險的鑒別、風險性質的確定以及風險管控。
關鍵詞:創業企業;成長風險;管理;研究
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翻新的市場競爭中,創業企業在成長的過程中風險發生的幾率不斷的增加,風險的不確定性給企業管理團隊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此時與創業企業相關的很多創建者以及投資家紛紛主動參與到創業企業成長風險的管理工作中,他們采用的一般都是跟蹤管理這一全程性的手段,在合適的時機以恰當的管理形式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發生的幾率,進而使創業企業實現經濟價值增值的目標。本文首先闡述了創業企業在成長的各個階段風險的類別與特征,繼而研究創業企業成長風險管理的大致流程,最后對兩種風險跟蹤管理的手段進行深入的剖析。希望與創業企業的風險管控者一起分享管理經驗。
一、中小型創業企業各個時期的風險類型與特征
創業企業的成長過程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即種子期、起步期、運作期與成熟期,不同的時期存在的成長風險必然不同,以下將分別對其進行介紹。
1.種子期
創業企業處于該時期,面對的最大挑戰是資金風險與技術風險。前者可以比喻為企業的“命門”,因為種子期是創業企業誕生的首要步驟,從種子的萌發到成長都要經歷一定的挫折,如果此時就有資金風險存在,無疑就成為企業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技術風險產生的原因可以歸咎為種子期企業的各項研制工作局限于概念策劃的范疇,這樣就致使技術的可行性模糊不清,那么在資金風險與技術風險雙重的沖擊下,企業的經濟效益很可能出現負增長的現象。
2.起步期
此期間,技術風險有所緩解,但資金風險仍是被重點考慮的風險因素,此時又有一新類型風險產生,即為市場風險。起步期概念策劃工作落實到位,步入了中試與小批量時期,面對經濟市場的不穩定性,很多投資家往往舉棋不定,不能把資金注入到某一類產品生產以及運營過程中。此外又因為企業產品在市場試用時頻繁的被抽查檢驗,那么市場風險幾率必然增大。
3.運作期
此期間,創業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管理風險。這是因為該階段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資金投入數額龐大、工作人員數目增加且存在很大流動性、市場營銷范圍不斷擴建,那么成本管理控制、質量問題和品牌形象打造,這些問題均會導致管理風險的產生。
4.成熟期
此期間,創業企業最大的風險是由創業投資家保守頑固的思維模式而造成的,此外還有產業多元化風險。前者是因為投資家因為一點點成就的取得而沾沾自喜,奮斗的腳步停滯不前,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有所降低;產業多元化風險是因為很多投資家高估自己的能力,在本企業中拓展了很多不相干的行業,最終致使資金運轉不周,嚴重的會造成破產的后果。
二、描述創業企業成長風險管理的具體流程
1.風險的鑒別
創業企業成長風險的鑒別的就是在企業投資家參照某種特殊性質的指標,結合企業某一具體的營銷環節以客觀的態度去辨別分析發生過的或者有很大可能將要產生的風險,例如較為常見的產品成本過高、財務資金管控不得體或者是企業投資家管理技能難以施展等風險問題。有研究資料表明,現階段我國創業投資家樂于并廣泛關注的指標有以下四項,即為凈利潤、投資回收率、銷售總額以及市場占有率,其原因在于這四項指標將企業產品生產效率、管理成效、資金投入份額以及技術先進程度等情況呈現出來,只要創業投資家洞察到某一指標數值下滑或者產生波動的趨勢,那么就會推測出企業運營的某一流程出現問題了,也就達到了對企業成長風險鑒別的目標。
2.風險性質的診斷
通俗的說,就是企業管理層工作人員或者是創業投資家對被鑒別出來的各類型風險形成的原因進行探究分析,對該風險正在運行的路線進行研究,同時對其未來發展的走向進行科學的預測。創業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不論是技術風險還是市場風險,或者是管理風險均會對企業的良性運營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性。對于上述各種風險,投資家以及管理部門人員應該公平對待、不偏不倚,也就是說受資企業無論面臨哪種風險,都應該對其起因、過程、發展趨勢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診斷工作,以此去明確各種因素之間的主次關系。對企業產品銷售份額下降這一實例進行分析,為了達到對該企業成長風險管控的目標,就必須做好對這一實例形成原因的分析工作,有三種原因,一是該產品生產成本過高致使其銷售價值提升,此時在經濟市場中處于弱勢的地位;二是該企業的“生產--營銷”體系出現問題,可能出現在質量上,也可能是銷售人員素質不高;三是該類產品市場需求量低迷或者是其他類問題。總而言之,必須做好問題起因的分析工作,這是創業企業成長風險診斷工作質量提高的關鍵,也是該風險及時、高效得到管治的基礎。
3.風險的管理與控制
這是創業投資家或者是企業管理層工作人員在完成對企業風險鑒別、診斷工作內容之后,在與風險相關的應對措施的配合下,有目的性的開展對問題的處理工作。這里我們以技術風險為例,對其可以采取以下的解決方案:創業投資家首要任務是結合過去該技術為企業獲得經濟收益的情況,去判斷其是否有升值空間,如果大部分創業投資家認為該項技術已經“落伍”,并且不具有研發創新型技術的輔助條件,那么創業投資家就應該抓住合適的機會,將該技術從企業資本中剔除掉。但是實際上某技術從企業產品生產運營中拔出繼而廢棄現象出現的幾率是極小的,大多數只是技術在某一細微環節上出現偏差,那么創業投資家就可以在自己人脈關系網絡的輔助下,將某種外援物資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企業里,這是對該技術的完善,也是對新型技術研發的支持,此時該企業順利的與技術風險擦肩而過,及時而順利的擺脫困境。
三、研究風險跟蹤管理工作主要應用的手段
1.監控手段(Supervision and Control)
這一風險管理手段的實施使創業企業嚴格的依照投資合同所設置的目標以及規劃的流程進行事業的發展與運營,監控工作的落實使創業企業的成長風險被迅速的識別出來,尤其是其能夠將創業企業家或者是投資者的道德風險扼殺在萌芽時期。為了落實對企業成長風險的監控工作,創業投資家可以借鑒以下幾種方式開展風險管理工作。一是加入創業企業董事會體系;二是對創業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嚴格的審查與核實工作;三是與從事管理工作的創業企業人員進行交流與會晤。對于在監控工作發現的問題,創業企業投資家可以參考以下管理方式:
(1)資金分期投放
這一方式也可以被稱為分段投資,顧名思義就是企業投資家參照創業企業不同時期的發展情況,對其盈虧因素進行詳細的分析后,再決定投入資金的數額。分段投資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企業資產管理模式,它的實施使創業企業的投資家達到了對那些在經濟市場中發展前景較為暗淡項目保留的目標,即“中斷體制”。如果投資家發現在未來的幾個月之內(最長不能超過1年)該項目的發展趨勢仍是不盡人意的,在補救措施相對缺乏的管理環境中,創業企業投資者就可以果斷的對其進行中止投資,將企業成長風險發生的幾率壓縮到最低水平。
(2)對投票權進行管控工作
在這里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優先股是不具有投票權力的。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創業企業的優先股自行進行假設,演化為普通股,擁有特殊性質的投票權力,它們可能對創業企業的章程進行規劃與調整,同時擁有清算公司總資產以及公司并購的特權。
(3)解除不稱職的管理人員。這是道德風險得以避免的有效途徑,如果有些創業企業管理人員一再拒絕投資,那么在企業股東大會上就可以以此為由以解雇或者降職的方法約束他們,這是確保企業戰略目標順利實現的可行對策之一。
2.增值業務手段(Value Added Service)
一般來說,增值服務可以被視為創業投資家為創業企業所提供的咨詢服務的總稱,其具體涵蓋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協助完成重要管理人員的選取工作
通常情況下,創業企業中只有首席執政官需要選拔,創業投資家自愿參與該過程。而增值業務這一管理手段在成長風險中得以應用之后,首席執政官會得到來自參與面試工作的經理人員的決策書。
(2)使創業企業的經濟發展戰略與經營計劃得以順利的編制
這一工作可以視為提高創業企業管理水平的高效措施,也是企業投資家投資以后首要開展的管理工作項目。在對企業成長風險進行管控的歷程中,投資家憑借自身在董事會的職業去對所處企業行業進行科學的挑選,同時落實經濟市場的定位工作內容。在這一工作環節中,企業投資家積極對企業中大型經營問題形成的根源進行剖析,與此同時細致的對影響企業資本的運作方案規劃的內容進行審查,提出自己的見解。其實創業企業的投資家也可以承擔顧問專家的角色,這樣他們就可以頻繁性的把一些有創新性、時代性的思路或者是策略輸送給企業管理部門,例如“采取什么樣的手段去應付一位重要客戶,以拿下產品訂單,最終實現降低企業成長風險發生率為企業贏得經濟利潤”這一問題。
(3)為企業未來發展所需資金的籌備工作注入能量
任何企業只有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才會使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經濟利潤增長點才會呈現上升的趨勢。對于創業企業而言,籌集未來幾年發展所需的資金是極為重要的工作,這也是對成長風險管控的有效對策之一。增值業務手段的應用,一方面使企業投資家運用自己在經濟市場中的人脈關系,或者是憑借自身的實力為企業籌集后續資金工作添枝加葉。組合投資的實現是落實后續資金籌集工作的最快捷途徑,其實質就是在企業投資家在投資領域中以經濟利潤作為誘餌,激發其他創業投資公司參與投資的欲望。在創業企業投資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成長風險的發生與蔓延,建議企業投資家采用分段投資這一方式,如果在某一時間段該創業企業產品營銷等事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成效,那么那些分階段投資的企業投資家就引發了一場“示范效應”,那么后續資金的籌備問題隨之就被解決了。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大多數企業投資家與某投資銀行、基金機構或者是保險公司關系密切,那么借助此關系,投資家就可以協助創業企業產品選擇最佳的上市時機或者是與發行有關的債券,此時該企業必然也會獲得一定數額的資金。總之,正是因為增值業務這一手段在創業企業管理工作的應用,企業投資家才會費勁腦筋,嘗試各種途徑為企業后續發展工作創造源源不斷的資金供應源,為企業順利運行注入能量,此時該企業成長風險也得到了切實的管控。
(4)完成重要客戶與供應商的尋找與匯聚工作
在創業企業事業發展過程中,投資家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他們不僅僅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網絡完成所處企業高質量管理人才的選擇工作,并且提高后續資金籌備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他們將合適的供應商家、銷售商家引薦給首席執政官,落實相關產品的生產、出廠、營銷、售后質量服務等一系列工作步驟。特別是在創業企業種子階段、起步以及運行階段,這種增值業務發揮的成效是不可替代的。因為這些企業投資家能將自己選擇某一供應商或者是銷售商進行合作的理由講得條理清晰、頭頭是道,他們對合作伙伴事業的生產運行情況有透徹的了解,這樣對其顧慮減輕,信賴程度增加,最終達到高效控制成長風險這一偉大目標。
四、結束語
創業企業因為自身性質的特殊,因而可能長期的面臨各種風險,此時創業投資家不必驚慌,應該明察秋毫、積極的采取多樣化的解救措施,將資金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以及管理風險將至到最低水平。總之,只有企業投資家擁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識,大力支持創業企業的生產,不斷提高自己對風險的管理能力[3],此時創業企業必然會順利的渡過難關,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盧顯文.創業企業成長風險的跟蹤管理[J].學術交流,2004.
[2]陳子彤.論中小企業成長風險管理[J].經濟論壇,2004.
[3]楊雋萍,覃予,王俏尹,王丹俊.創業者風險管理能力、創業自我效能與新企業成長[J].人類工效學,2015.
作者簡介:朱泉江(1982- ),男,漢族,浙江杭州人,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