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民
摘 要:隨著企業的現代化改革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傳統的服裝加工型企業在管理理念、生產方式等方面出現諸多不適,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司的創新發展,也不利于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主要是粗放式的管理與降本提效目標的不匹配;傳統工藝標準與現代化工具、工藝改良的不匹配;一線薪酬分配標準的科學權威性與員工訴求不匹配。本文利用服裝GSD標準工時,通過建立科學的工時庫,實現上述矛盾的化解。
關鍵詞:服裝生產;標準工時;GSD;效果
國內傳統服裝企業,存在一些普遍式管理問題:一是粗放式的管理與降本提效目標的不匹配。通常以日產量計算勞動效率,忽視加班、質量、管理等隱性成本。二是傳統工藝標準與現代化工具、工藝改良的不匹配。傳統服裝企業通常沿用企業原有工藝,時過幾十余載,由于機器設備的更新、員工技能與工藝技術改良,原有標準工時亟需與現代化生產工藝、工具相結合,亟需重新修訂與梳理。三是一線薪酬分配標準的科學權威性與員工訴求不匹配。公司一線薪酬分配實施工時單價制度,且至今沿用“經驗評估或傳統沿襲”確定工時。由于設備及工藝變遷等原因,無論是經驗評估還是參照以往確定的工時與與實際生產工時存在較大偏差,進而導致工序與薪酬分配的不科學,員工質疑較大,勞資矛盾突出。
然而,隨著“成本與效率”成為企業發展的“桎梏”,企業關注隱性成本,探究降本提效的深層次原因,尋找降本提效的有效路徑成為企業降本提效的必經之路。傳統企業實施精益化管理,引入國際統一度量的工時度量體系也勢在必行。
一、GSD標準工時的概念與引進意義
1.GSD標準工時的概念
標準工時是指技能熟練的工人,以正常速度,在規定的操作條件下,以規定的操作方法,生產出符合規定質量的一個單位產品,所需要的時間。標準時間簡稱ST,即Standard Time。一個產品的標準時間(即產品標準時間)等于完成該產品所需的各工序的標準時間之和。GSD是Garment Sewing Data的縮寫,中文翻譯為:服裝縫制時間。GSD根據縫制品行業的動作特點,通過PTS法(預定時間標準設定法)設計了一套標準動作及對應的預設時間,利用動作經濟原則對每個工序進行動作分析,進而得出每個工序,每個部件和每個款式的標準作業時間。
2.引入GSD標準工時的意義與必要性
標準工時管理應用在服裝業勞動定額管理的兩個主要方向就是標準化和計算機化。通過標準化和計算機化來提高定額管理的科學水平,進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益,同時也有助于推動企業實現經驗化管理轉向數據化管理的管理跨越,為企業高層建立了一個可供決策參考的數據基礎。具體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助力企業管理更趨科學與精益化;二是推動傳統企業與信息化接,實現優秀經驗與技術的積累與傳承;三是為產品工時、工價提供科學依據,有效避免工時測定的主觀因素干擾,化解勞資矛盾。
二、GSD標準工時引進實施方案
1.前期準備階段
(1)組建GSD標準工時核心團隊。一是確定項目領導人,即實際的項目推動者,確保標準工時相關工作得到強有力的推動,二是選拔3-5人成立標準工時團隊,主要工作是負責產品的動作分析,編寫并不斷完善產品分科表,確定標準工時,同時負責產品生產標準操作動作的推廣與使用。
(2)強化培訓,統一價值觀。一是對核心團隊進行專業操作培訓,確保成為一支具有標準工時專業知識并支持企業改革的核心改造團隊;二是全員培訓,員工素質是推進項目落地的基本保障,通過強化培訓讓各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一線操作工人領悟到標準工時的本質理念,以及推行實施的根本意義。
(3)建立公司GSD標準工時庫。一是基礎數據資料的完善,如,服裝專業術語的統一,填補機器設備數據,制定工序及布料等級等。二是選定目標試點產品建庫。根據公司現有產品分類,確定每一類中制作頻率較高,訂單量較大的產品,進行產品動作分解,標準工時建庫。
(4)編制GSD標準工時工作流程及部門權責。明確標準工時小組與技術管理部門、分廠、策劃生產部等部門業務流程與部門權責,確保工作效率,保障部門權威。
2.項目實施階段
(1)選定試點班組,明確切入時點。以人員穩定,任務相對穩定的班組為試點,以與已建庫產品類似或相同產品上線為切入點,實施標準工時與班組生產的對接。
(2)明確標準工時使用及獎懲考核。GSD標準工時以內部工序及計件工資分配為核心進行使用,對依據標準工時科學分配工序、分配薪酬的班組予以獎勵,對“兩層皮”,即僅工序分配參照標準工時,內部計件分配不依據標準工時的班組必須嚴厲處罰。
(3)堅持標準工時對接與工序分配原則。即,以班組計件工資總額不變為前提,提高單位工時價格,打破班組內部分配,進行內部工序分配的標準化調整,引導能者多勞,多勞多得。其中,需以GSD標準工時為依據確定工序分配原則,剔除工序分配中的人為干擾。技術員從CAPP系統中調取已經填完GSD工時的不可分工序樹架圖,結合各操作員的技能水平和操作人數,進行工序組合(見表:工序組合步驟);此外,各制程時間必須平衡。生產線編制的平衡,在于分配給每個作業員的總時間是否超出平衡時間的上下限,因此,工序的平衡組合或拆分,都必須以上下限時間為準繩。
(4)以標準工時為基礎,建立勞效、成本跟蹤考核體系,產品成本核算體系。形成勞效及產品人工成本的日報、對各個班組的標準工時使用及工序分配進行監控、督導。
3.項目推廣階段
試點班組取得成效后,一方面,以目標產品為主線,逐步鋪開,逐步覆蓋各個班組;另一方面將經過試點班組大貨生產驗證過的產品標準工時正式導入靜態庫,并錄制關鍵工序標準操作手法上傳GSD軟件,用于同類型產品的再生產技術培訓時使用。
三、GSD標準工時實施效果
1.在生產管理領域。在工序平衡與分配方面,能以各工序的標準時間安排生產流水線,確保生產線按照節奏時間生產。在生產操作方面,能夠通過采集優秀的操作方法,為工廠生產傳導,制定出合理的車縫方法,減少浮余動作,培訓員工作業方法的統一性。
2.在效率管理領域。一是通過作業測定來判斷操作方法的優劣,對員工技能考核,提供一個同等水平的合理衡量數據,體現公平競爭的一個平臺;二是科學確定產能的要求計劃值和參考值。科學確定計劃任務的的達成率與效率。
3.在薪酬管理領域。建立起以標準工時為依據的工薪系統,形成時間的標準化,再依據技能標準,以及標準時間來制定合理的工價,實現工時由“經驗評估”到“科學測算”的轉變,員工以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薪資制度。
4.成本管理領域。一是利用標準工時準確的計算出單件衣服的加工成本,為報價,接單,外發定價提供了依據。二是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標準工時數據,合理的調整管理措施引導,降低生產消耗,提高人工利用率,以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