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大時代下,浙大網新傳統業務模式面臨嚴峻挑戰,為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實施了“互聯網+”戰略轉型,加大創新業務的投入與自主研發能力的提高。然而,轉型以來公司營業利潤持續下滑,財務狀況惡化。本文將探討這樣的商業模式轉型及其投資戰略選擇,是否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關鍵詞:戰略轉型;投資戰略;價值創造
浙大網新的前身為成立于1994年1月的浙江天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6月更名為浙大網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為華爾街市場持續提供軟件服務的中國企業。1997年4月,公司以每股6.12元的價格向境內投資者發行了3000萬股普通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公司的總股份為831,769,995股,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浙江大學,是一家擁有高校背景的高科技集團企業。向互聯網+模式轉型,投身互聯網化平臺運營,構建新興業態的模式與實力,這之于公司的可持續經營和價值創造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公司投資戰略
1.投資規模
在向工業4.0制造模式推進的過程中,浙大網新的投資規模總體上呈穩定態勢,資產總額由2010年的44.30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46.28億元,增長率僅達4%,其中,在建工程在2013、14年呈增長態勢,這是浙大網新在向互聯網+轉型過程中布局智慧城市業務,對創新科技園的投資建設,使公司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開發支出和商譽等非流動資產保持上升態勢,資產收入比由0.8上升到0.98。
2.投資方向
歸核化發展戰略1自2012年以來成為企業主流發展方向。將IT全案服務商做強做大做精的目標將進一步決定著企業的投資形式。
縱向,一、整合上游供應商,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產品性價比,二、著重云的四大業務架構--網新云服務、智慧城市、智慧商務、智慧生活,在這四大領域中深耕若干個行業,從咨詢規劃到架構設計、軟件開發、大數據商務智能、業務流程外包、運營維護,再到云架構、云遷移,延長服務深度,提高技術的專業化水平。橫向,浙大網新持續拓展美日市場,向咨詢、運營、總包等高價值業務鏈攀升,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其獨特的競爭優勢。同時,抓住國家“自貿區”和“一帶一路”政策推行為公司帶來的機遇,將國內積累多年的IT建設成熟經驗復制到以老撾為代表的東南亞市場。
3.投資方式
內延式發展更加強調結構優化、質量提高,而外延式發展更加強調數量增加、規模擴大。
一方面,通過實施多品牌發展戰略,積極發展全渠道營銷,重點投入智慧城市總包,大力推動互聯網+的轉型,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快速實現主業恢復性增長,體現出網新的內延式發展。另一方面,浙大網新進行了多次與“互聯網+”戰略相關的投資組建,科創園區規模不斷擴大,積極進行投資實現外延式發展,為公司戰略轉型奠定基礎。
可見浙大網新同時延伸了業務的深度和廣度,回歸了商業本質,最終實現了企業的穩健成長。
二、對公司財務業績和股東財富的影響
1.公司財務業績
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是貢獻企業的價值。因此,評判浙大網新互聯網轉型戰略是否為公司創造了價值,互聯網+模式是否需成功,關鍵是看其對企業價值和股東財富有何影響。根據筆者的調查,浙大網新的2010年至2014年五年中,營業收入(億元)分別為55.48、58.73、49.85、47.04,凈利潤(億元)分別為0.76、1.37、0.22、0.50、-1.50,每股收益為0.08、0.15、-0.04、0.07、-0.19,凈資產收益率為:4%、7%、-1%、3%、-9%。
從上述數據中分析可知,公司的營業收入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在2012年和2014年幾乎沒有增長,這兩年的營業利潤也較2011年有較大幅度的下滑,同時帶來凈利潤和每股收益的下滑。
在受到參股公司網新實業破產重整事項的影響外,傳統IT分銷業務因國內政府及運營商等重要客戶對網絡產品采購進行結構性調整,同時對日軟件外包業務受日元匯率持續下滑的影響,收入與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加之實施轉型戰略后投入大量資本以及運營費用增加,浙大網新兩度凈利潤為負,持續掙扎在虧損的邊緣。另外,期間費用率的上升、營運效率的降低成為浙大網新凈資產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其中,轉型過程中人員結構優化、為不斷完善原有專網產業鏈而投入的研發費、科創園區的管理費、進行大規模資產投資帶來的折舊攤銷費用增長,有息負債增加使得財務費用增加,導致公司期間費用率由2010年的11.01%攀升到2014年18.06%;營業收入的增加趕不上公司總投資規模的上升,導致資產營運效率下降。
2.股東財富
浙大網新1997年在上交所上市,資本市場表現也是其戰略正確與否的重要體現途徑。現在以上證綜指為比對基準,進行浙大網新與上證綜指收益數據測算與分析。筆者分別從2011年至2014年四年的收益率進行了比較,如下:在持有期分別為1年、2年、3年、4年時,浙大網新年收益率分別為:-29.54%、-14.57%、28.80%、30.59%,上證綜指年收益率分別為-21.68%、3.17%、-6.75%、52.87%。
從網新自身收益率來看,自2010年以來,該企業每年的超額收益率大都為負數,2010年-2012年收益率直線下降。自2013年起收益率又迅速回升,到2014年年底,收益率大跌約百分之22個百分點。
從上證指數來看,網新的收益率均遠低于上證綜指。除了13年快速回升外,到14年低于上證綜指幅度超約22個百分點。綜合五年來超額持有收益率的趨勢可以發現,在向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浙大網新資本市場表現低下,公司股東的財富增值明顯低于市場水平,2012和14年現金股利為0,說明浙大網新轉型坎坷,近幾年并沒有為股東創造財富,沒有創造企業的價值。
3.價值創造
成長性、盈利和風險是影響企業價值的三個重要因素。從成長性看,不斷提高自身研發能力與技術轉化能力,加大對創新業務的投入,立足時代實現“互聯網+”戰略轉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是主營業務盈利惡化的浙大網新正確的抉擇。從盈利看,浙大網新仍在戰略轉型探索之路中,掙扎在虧損的邊緣。整體運營流程的完善,市場份額的穩定等都有助于未來費用率的下降。從風險來看,一方面浙大網新投資失敗,受參股公司破產重組影響虧損嚴重;另一方面傳統業務盈利惡化,新業務拓展的風險加劇,戰翻閱公司財報可以發現,浙大網新的主營網絡設備與終略轉型的之路充滿了許多不確定因素。
雖然從企業財務數據上來看,公司進行相關投資后財務績效有所下滑,尤其在2011年度下滑很大,但我們不能將經營業績短期的波動與企業價值變動直接等同。作為一個財務分析者,我們應該明白企業的價值不完全是當前的盈利水平決定的,而是企業未來現金流的現值決定的。因此,僅從公司短期經營業績的波動來評判浙大網新投資戰略的價值效應,是有失偏頗的。我們只能說明浙大網新“互聯網+”戰略轉型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三、啟示
浙大網新抓住時代潮流,但浙大網新轉型之路注定不是一帆風順的,投資失敗、業績虧損、匯率下滑,浙大網新仍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企業若是保持一貫的發展戰略,不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終會被激烈的競爭所淘汰。浙大網新向“互聯網+”戰略轉型公司從長期來看有助于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滿足自身發展需求,是一項可持續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張曙.工業4.0和智能制造.機械設計和制造工程,2014年第8期.
[2]湯谷良.歸核化還是多元化:民營企業投資戰略繞不開的結.財務與會計,2008年第5期.
[3]戴娟萍.O2O模式轉型下的投資戰略與價值創造:以蘇寧云商為例.財務與會計,2015年第17期.
作者簡介:施迪(1995.11- ),女,漢族,浙江永康人,本科,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