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立媛
摘 要: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尊重大學生本源主體性、主觀能動性、個體差異性和心理波動性的基礎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機制。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必要性
1.應對大學生價值觀新變化的需要
社會轉型帶來經濟上的垂直分化,也使社會結構發生了顯著分化,一些新的社會階層逐漸形成,各階層之間的社會、經濟、生活方式及利益認同的差異日益明晰化,社會之中存在著多元的價值取向。當代大學生面對多元價值觀并存的局面,他們的價值觀呈現出新的特點。
2.應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挑戰的需要
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光榮使命。德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塑造培育大學生道德品行、價值取向和人生目標的主導力量。但就當下而言,高校在進行德育活動時,忽視了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培養,以至于在價值塑造環節存在短板。
3.消除社會大環境消極影響的需要
就外部環境而言,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西方敵對勢力也加緊對我國青年一代意識形態的滲透,他們著力宣揚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想,企圖摧毀和顛倒青年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就內部環境來說,伴隨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泛濫;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和監管體系的缺位,網上大量的不良信息、反動言論層出不窮,這些現象抵消了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效果。為此,必須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會明辨真假,斷定是非。
二、建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機制
1.注重本源主體性,建構教化認同機制
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機制的首要條件是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理解,因此,必須要在堅持大學生群體的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建立一套有針對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教化認同機制,使社會主義價值觀形象化、具體化、日常化。
2.發揮主觀能動性,建構實踐體驗機制
影響觀念的形成有認知和情感雙重因素,前者表現為“能不能”,受制于主體的原有知識結構和認知程度;后者表現為“愿不愿”,取決于主體對價值內容的情感體驗以及由此產生的需要。后者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的難點,因為個人只有首先從情感上關注某一事物,才有可能運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和判斷這一事物,進而才能把價值判斷轉化成現實行動。情感體驗必須在實踐性教學中產生,要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因人、因時、因勢創設實踐性教學形式,豐富實踐教學內涵,探索實踐教學途徑,真正發揮實踐育人的導向功能、認同功能、發展功能、強化功能和內化功能,促使大學生“知行合一”。
3.尊重個體差異性,建構多元培育機制
當今社會各階層在利益追求、思維方式上逐漸趨于分化,各種思潮沖突交融,受這種環境影響,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征、人際交往等也朝著多維方向發展,呈現出個體差異化的特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要不斷適應變化著的新形勢,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從受教育者的成長規律和不同個性著手,依據目前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程度和發展前景,采用多元化的教育策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不同層次大學生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4.穩定心理波動性,建立行為固化機制
價值觀的內化是持續性和反復性的統一。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內化為大學生的個體意識,自覺轉化為大學生的行為準則并自覺遵循之后,就需要固化機制將這一道德行為加以鞏固和發展。人的價值觀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仍然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需要經過反復實踐和表達,并得到積極正面的評價與強化,最后才能真正表現為自己的習慣與信念。
參考文獻:
[1]張遠新,何 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7, (10):8-11.
[2](蘇聯)列 寧.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