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婭瓊+劉長飛+葉萍
摘 要:風景園林學是應用性、實踐性、社會性很強的專業,本文梳理了在該課程教學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多元化教學模式,對風景園林教學改革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風景園林設計;多元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TU986;G642 文獻標識碼:A
1.采用互動式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風景園林設計課程培養學生獨立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認識、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形成依賴的教學心理。創造性學習是一種主動性較強的思維模式,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活躍課堂氣氛的互動式教學方法,通過師生和學生之間友好的互動,逐漸讓學生明白自己是課堂的主角,從而掌握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自身的創造性活動。改變傳統的簡單 “一對一”的互動方式,采取“一對多”或者“多對多”的互動模式,不僅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更促進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團體與團體之間的多方互動交流;有效而充分的互動交流往往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大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是幕后導演,把舞臺退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給他們提供展示自己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組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獲得最大的成就感。
2.體驗參與式教學模式,讓理論有效聯系實際
風景園林是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增強對于專業知識理解和思考水平的深度;實踐的過程就是專業思維不斷擴展和加深的過程。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新時代風景園林學專業教師的重大使命。
風景園林設計課程內容中重要的板塊之一就是人的行為心理和環境心理,學生往往因為沒有太多的行為體驗而無法領會及掌握人的行為心理,然而,在認知事物的過程中,經驗經常起著決定作用。與其單純的傳授經驗內容,將自己的經驗總結教授給學生,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式的經驗模仿。不如教授學生獲取經驗的方法技巧,讓學生從實踐中直接獲取親身經驗,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加深對心理學的理解,具有更強的啟示意義,如何能讓學生更準確更透徹的把握理解園林空間使用者的行為心理,“體驗參與式教學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體驗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分析、親身體驗進行實踐學習的過程;參與是通過合作交流溝通分享知識得出結論的過程。通過這兩個過程使得學生獲得獨一無二的親身感受和與眾不同的生活體驗,更培養學生如何觀察世界、認識自我,并將知識內化為個人素質的一部分,逐步成長為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設計師。在該模式控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講授者,而是教學環節的設計者。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體驗、參與已設計好的實踐環節中,并在適當的時機及時的進行必要的總結。
3.采用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風景園林專業的目標之一是創造美,對美的理解會因人異,因而每個人給出答案并非一致。教學過程中應該拋棄傳統教學中“標準答案”的舊觀念,靈活運用多種專業思維訓練方法。如:逆向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從常規思維的對立面去尋求新的思維方法,以此激發多種可能性,克服片面性;反常思維訓練——利用矛盾的概念、做法或者樣式組合產生思維的質變;發散思維訓練——沿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思路分析與探求不同解決方案的思維形式。發散思維通常體現為把問題“點”引向問題“面”,由原創意點引出另一個或數個二次創意點,再以這些二次創意點為原點引出更多的創意點,循著向四周輻射的各種路線思考。
風景園林設計、建筑設計、城鄉規劃設計等設計類課程,不同于普通理工及文科類課程。往往具有理性與感性的雙重屬性,課堂教學既要將設計的規律與方法傳授給學生,更要注意啟發、引導學生掌握設計思維的規律。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內容環節和授課目標,靈活轉換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以激活創造性思維為目的,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研究學習的能力,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娟娟,孫 靚,李保峰.走向體驗一參與式教學模式:“風景園林設計初步”改革嘗試[J].中國園林,2015,(5).
[2]陳曉剛.風景園林設計課程中的“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