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漢理工大學檔案館 袁小玲
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文/武漢理工大學檔案館 袁小玲
本文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數據來源,以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的研究論文為統計對象,采用文獻計量的分析方法,對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研究文獻的增長趨勢、研究機構、研究學者、期刊分布、研究重點和熱點進行統計分析,揭示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研究現狀,預測高校檔案工作研究趨勢。
CNKI;高校檔案;文獻計量;作者;機構;期刊
高校檔案全稱為高等學校檔案,是高等學校從事招生、教學、科研、管理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學生、學校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載體的歷史記錄。高校檔案工作是學校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國家檔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校眾多,各個高校檔案工作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更好地開展高校檔案工作理論研究,促進高校檔案工作實踐進步,檔案界學者對高校檔案工作進行了大量學術研究,發表了相當數量的學術論文。本文則基于這些已發表的學術論文,用文獻計量的分析方法,對其內在規律進行探索,研究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研究的重點、熱點及發展趨勢。
(一)檢索策略。本文選取論文收錄量最全面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作為數據來源,考慮到文獻的學術質量,本次檢索的數據庫僅選擇了知網里面的“期刊”“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國內會議”“際會議”五個數據庫,以“篇名”為確保精確結果的檢索點,檢索式為 “‘高校+檔案’or‘高校+文件’or‘高等學校+檔案’or‘高等學校+文件’or‘大學+檔案’or‘大學+文件’”檢索時間截止到2014-12-31。本次檢索共檢索到13065條記錄。鑒于知網每次最多只能顯示6000條記錄,筆者將檢索時間段劃為三個階段,采用“導出/參考文獻”中的“自定義(支持需輸出更多文獻信息的查新等用途)”功能,選中題名、作者、單位、文獻來源、關鍵詞、年份等六項信息,導入到Excel表中。
(二)數據處理。筆者發現,在檢索出來的13056篇文獻中,包含了不少檔案學專業教育相關文獻,包括高校檔案專業成立、招生公告、專業教育、課程設置、學生就業、院系成立及周年紀念活動、檔案學系教師專訪等不相關論文。筆者采用逐條瀏覽手工刪除方法,排除此部分數據,然后得到最后文獻數量為12714。筆者將所有數據進行篩選、排序、分列,完成數據分類及規范化,然后進行數據統計,得到最終需要的數據。
(一)文獻增長規律。從收集的數據來看,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的研究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只有2篇,分別是1956的《中國人民大學文件材料劃分年代的方法介紹》和1979年的《浙江大學文書處理與檔案工作制度》,前者指出學校文件材料不同于普通文件材料,應該需要采取公元年度和學年度相結合的劃分方法,后者則是《檔案工作簡報》轉載的浙江大學黨委文件。從上世紀80年代起,關于高校檔案工作的文獻開始逐年緩慢增加,年均發文量12篇,這說明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的研究處于萌芽起步階段。隨后上世紀90年代增長幅度變大,文獻數量增加,年均發文量到113篇,研究進入穩步前進階段。而進入本世紀后,文獻數量則極速上升,到2009年達到小高峰,年發文量達1137篇,這與2008年9月教育部、國家檔案局頒布的《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有密切關系,管理辦法掀起人們對高校檔案的關注熱潮。隨后在2010年略微停頓后,文獻繼續呈上升趨勢,每年發文量均在1100篇以上,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研究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二)期刊分布。筆者通過統計,在檢索出的12714篇文章中,有62篇文章沒有文獻來源,剩下的12652文章來自共1908種期刊。根據布拉德福定律,將這1908種期刊劃分三個區,使每個區文獻數量大致相等,均為4217篇,這樣核心區有15種期刊,相關區193種期刊,邊緣區1700種期刊。三個區域的期刊數量比為1:12:113,用布拉德福定律的結論來衡量,高校檔案工作研究論文的相關期刊區論文數量偏大,這是因為發文數在124篇的期刊既分布在核心區,又分布在相關區。表2.1列舉出了發文量在50篇及以上的期刊。

表2.1 發文量在50篇及以上的期刊一覽表
注:帶*為中外文核心期刊查詢系統中查詢到的核心期刊。發文數量在50篇以上的期刊共有文章5746篇,占所有文獻的45%,而其中核心期刊12種,發文量2523篇,占其中44%,從數據來看,我國高校檔案工作研究的文獻質量較高。
(三)作者及作者單位分析。通過統計作者及作者單位的發文數量,可以掌握高校檔案工作研究人群和研究機構分布的特點,了解在高校檔案工作研究領域的主力軍和核心機構。表2.2和表2.3分別列舉出了高產作者和高產單位。從高產作者和高產單位分布來看,研究高校檔案工作的主要是來自高校檔案館或者檔案室的一線工作者。筆者發現,在這些作者和單位中,很少有國家985、211高校,這說明我國一些重點高校對高校檔案工作研究較少,同時這些作者和單位中,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較少,這說明我國缺乏對高校檔案工作方面專家或者深入研究的學者。

表2.2 發文數量前10名作者

表2.3 發文數量前10名單位
此外,為了衡量作者的合著規模,本文引用了邱均平教授期刊作者“合作度”和“合作率”這兩項指標。表2.4本次研究附作者信息的12618篇論文集合的著者總數達15903位,平均每篇文章的作者數為1.26。其中,獨著論文占全部論文的80.6%,比例很高,這說明獨著仍是高校檔案工作研究的主要方式;而對于合著,2人合作率為14.4%,占總合作率19.4%的70%以上,因而2人合作是主要的合作方式,3人及以上的合作偏少。以上數據說明,雖然高校檔案工作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合作規模和合作傾向,但是合作的比例和合作團隊較小。

表2.4論文合著情況
(四)關鍵詞分析。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報告、論文中選取出來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能鮮明而直觀地表述文獻論述或表達的主題,通過對關鍵詞出現的頻率進行分析,可以很好地體現一門學科的研究領域和研究熱點、焦點。
筆者通過排序、計數、去重后,共得到13117個關鍵詞,然后對關鍵詞進行手工分類,將出現次數在20次以上的關鍵詞進行整理,將同義詞和相關的詞集合到一起,剔除一些出現頻率極高卻沒任何意義的詞語,如“高校/高等學校/高等院校(3394次)”“檔案管理/高校檔案管理/高等學校檔案管理(2892次)”“高校檔案/學校檔案/檔案(2495次)”“檔案工作/高校檔案工作/學校檔案工作(1585次)”,然后對剩下的詞頻在150次以上的關鍵詞進行分類,得到表2.5:

表2.5 詞頻大于150的關鍵詞分類表

務/檔案信息服務(335);信息資源/檔案信息資源(222);信息開發 編研/檔案編研/編研工作/編研成果/編研材料(743);開發利用/檔案開發利用(292);校史/校史館(175);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建設(166);隊伍建設 兼職檔案員(423);檔案人員/檔案員(419);政治素質/綜合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196);素質/人員素質/管理人員素質(188);制度建設 檔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153);作用研究 教學工作/教學管理(部門、水平)/教學活動(556);改革/教學改革/教育改革(203);教學質量(169);高校評估/評估(167);作用/檔案作用(155);性質研究 檔案事業(478);高校檔案館/大學檔案館/檔案館(工作)(400);綜合檔案室(219);館藏檔案/館藏內容/檔案館藏(178);問題策略 對策/策略(553);問題/存在問題(415);措施(203);建設(157);
從表2.5可以看出,高校檔案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十個方面,分別是高校檔案工作管理對象研究、檔案管理工作本身研究、信息化研究、利用服務研究、信息開發研究、隊伍建設研究、制度建設研究、檔案工作重要作用研究、檔案工作性質研究及問題和策略研究。
總體上看,這些關鍵詞基本上囊括了高校檔案工作的絕大部分內容,并且比較注重檔案的開發利用和服務,同時也注重高校檔案工作人員隊伍建設,但我們從表中依舊可以發現如下一些問題:
1.高校檔案研究較多的是人事、教學、科研等檔案,但對照片檔案、聲像檔案等特殊載體檔案和實物檔案研究較少;
2.檔案管理主要集中在歸檔的各個環節,對歸檔后的保管及安全問題研究較少;
3.檔案信息化研究方面,對安全問題重視程度不高;
4.高校檔案工作管理體制和管理制度方面研究較少。
結合表中顯示的研究重點和熱點,再進一步分析數據,筆者發現當前高校檔案工作的研究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特殊載體檔案和實物檔案的研究;
2.安全問題日漸引起人們的注意;
3.高校檔案館體制改革及創新;
4.高校檔案館網站建設及服務;
5.高校檔案館文化建設功能及教育功能研究;
6.高校檔案館的社會服務功能拓展;
7.高校檔案學會工作的創新和發展;
8.高校檔案工作者隊伍建設及激勵機制研究等。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檔案局.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Z].2009-9-1
[2] 中國人民大學檔案館.中國人民大學文件材料劃分年代的方法介紹[J].檔案工作,1956:4-8
[3]浙江大學文書處理與檔案工作制度[J].檔案工作簡報,1979:12-16
[4] 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