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明,姚 璐,李沛純,楊 帥,李 琳,高 杉,于春泉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 300193)
血府逐瘀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
高樹明,姚璐,李沛純,楊帥,李琳,高杉,于春泉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300193)
[目的]對血府逐瘀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定量分析,以期為其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導辨證。[方法]檢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及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截至2015年12月已經發表的中英文文獻,納入單獨使用血府逐瘀方或者合并西醫常規用藥,與西醫常規用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進行療效評價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所有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章,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局的效應指標以相對危險度(RR)及95%可信區間(CI)來表示。[結果]共有10篇文獻745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符合納入標準,合并效應檢驗結果顯示治療組療效好于對照組,P<0.00001,RR=1.27,95%CI=[1.19,1.37],且尚未見有關血府逐瘀方的嚴重不良反應報道。[結論]血府逐瘀方在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方面,具有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少的特點,但由于納入研究的樣本質量較低,可能存在發表偏倚等因素影響,需要更加嚴謹的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對血府逐瘀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驗證。
血府逐瘀方;冠心病心絞痛;Meta分析;隨機對照試驗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指由于各種原因累及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性改變,進而造成血管管腔狹窄甚至閉塞,最終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乃至壞死而發生的一類心臟疾病,簡稱冠心病(CHD),亦稱缺血性心臟病(IHD)。《中國心血管病報2014》指出近年間中國心血管病病死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臟病患病率的升高,截至2008年中國大陸地區已經有1031.59萬人罹患冠心病,且其發病率仍成上升態勢[1]。心絞痛作為冠心病常見的癥狀,一般在30秒內迅速發生,之后逐漸減弱或消失,應用硝酸甘油可加速其消失進程。疼痛的感覺一般集中在胸部,以胸骨中部最為常見,出現發緊、壓榨或縮窄的感覺,并可向頸、左肩和左臂放射擴散,也有少部分患者累及頜、齒、右臂、背部及上腹[2]。
根據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表現,中醫將其歸屬為“胸痹心痛”范疇,在《中醫內科疾病名稱規范研究》一書,明確將以胸悶心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統一規范為胸痹心痛,與西醫之冠心病心絞痛相應。治療主以活血化瘀法為代表,血府逐瘀方是常用方劑。血府逐瘀方出自清代醫家王清任所著《醫林改錯》,由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及牛膝組成,王清任以此湯用來治療頭疼、胸疼、燈籠病、心跳心忙、夜不安等一類系血瘀導致的病證,收獲良效,世人習此,沿用至今。現代藥理研究也已證實,血府逐瘀方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一定保護作用,其可以有效抑制心臟間質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和心肌細胞的壞死、凋亡,并在抗動脈粥樣硬化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延緩甚至阻遏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進程,同時可以有效誘導內皮細胞增殖和血管新生[3],現今已廣泛為臨床應用。西醫的常規治療在具有起效快、療效顯著的同時,一些常用藥物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4-7],也暴露出因耐藥性不宜久服的弊端[8]。本文旨在通過對血府逐瘀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分析研究,試就傳統中醫藥代表方劑血府逐瘀方是否可以有效規避不良反應并減少西藥用量抑或替代西醫常規治療這一臨床現實問題做以闡述。
1.1納入與排除標準
1.1.1研究設計隨機對照試驗。
1.1.2研究對象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所有受試者均要求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1979年制定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
1.1.3干預措施試驗組給予血府逐瘀方加減或由血府逐瘀方原方方藥構成的其他劑型,可以合并西醫常規治療;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或其他常見療法。
1.1.4結局指標包括一級指標,心肌梗死或猝死;二級指標,含臨床總體療效及心電圖改變,均參照2002年國家衛生部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胸痹(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評價標準。
1.1.5排除標準排除重復發表的文章;排除原始數據無法獲得且聯系作者亦無法獲得有效數據的文章;排除冠心病心絞痛合并其他急危重癥或并發癥較多,>2類并發疾病的文章;排除血府逐瘀方合并其他中藥方劑,或原方基礎加減>3味藥物的文章。
1.2文獻檢索檢索英文數據庫,包括Pubmed, Web of science,Cochrane圖書館及Elsevier,中文數據庫,涵括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臺及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中英文檢索,日期建庫截至2015年12月。中文檢索詞由血府逐瘀,冠心病,心絞痛,臨床,隨機構成;英文檢索詞包括 xfzy,xzd,xuefuzhuyu,xuefu zhuyu,xue fu zhu yu。各檢索詞分別作為主題詞、關鍵詞自由組合,中英文分別檢索。
1.3文獻篩選及質量評價由兩名文獻評價員根據檢索策略分別進行檢索,對所得到的文獻根據題目及摘要按照事先既定的納排標準進行初篩,對于不能根據題目或摘要確定是否合格的文獻,應全文通讀以便納入或者排除。如若兩名評價員的意見不一致,當由兩人商議決定,商議后仍存在分歧的當交由第三方議定。
根據Cochrane協作網推薦的偏倚風險評估方法[9]對本研究所納入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類文獻進行測評,具體涵括:分配方案的產生是否遵循隨機原則;是否分配隱藏;是否對受試者采用盲法;資料收集及分析人員是否也實施盲法;數據結果是否完整;有無對結果進行選擇性報告;其他偏倚。兩名評價員根據如上評價指標,確定每一風險的評估結論:高偏倚風險,低偏倚風險或風險不明。
1.4資料提取兩名評價員分別對納入的文獻進行資料提煉,包括如下內容:文獻作者、出處,樣本量,干預措施,對照措施,療程及結局指標,不良反應報告等。
1.5結果的統計與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對各個研究間的異質性進行評價,以I2≤50判定多個同類研究之間不存在異質性,應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合并效應量檢驗。二分類資料的表示選取相對危險度(RR)及其95%可信區間(CI),連續變量資料則用權重均數差(WMD)及其95%可信區間表示。
2.1文獻檢索及其篩選結果共計檢索到文獻1934篇,其中英文文獻11篇,中文文獻1923篇,查重后剩余597篇,根據研究設計的類型采納188篇文獻,再根據本研究預先制定的納排標準剔除178篇不符合研究需求的文獻,最終納入符合標準的文獻共10篇[10-19],受試對象745例。具體篩查過程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Fig.1 Flow chart describing the article selection
2.2納入文獻的基本資料及偏倚風險評估本課題最終納入的10篇文獻基本資料見表1。根據Cochrane風險評價方法評估得到的偏倚風險結果見圖2。
2.3臨床療效本研究納入的10篇隨機對照試驗均涉及臨床療效評價內容,結果采用顯效、有效、無效及加重表示。固定效應模型下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其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為P<0.000 01,RR= 1.27,95%CI=[1.19,1.37],森林圖見圖3。
2.4心電圖改善情況本研究納入的10篇隨機對照試驗有8篇[10,12-15,17-19]以心電圖(ECG)療效變化作為治療組與對照組的評價比較指標,結果采用顯效、有效、無效及加重進行統計。固定效應模型下的Meta分析結果顯示,治療組的心電圖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其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為RR=1.48,P<0.000 01,95%CI=[1.32,1.67],森林圖見圖4。
2.5不良反應報道納入的10篇文獻,共有5篇報道了不良反應情況[10-11,15,18-19],其中2篇未見明顯的不良反應。剩余3篇文獻中,1篇[11]報道了對照組有3例患者出現面紅、頭痛的癥狀,但安全指標未見異常,另1篇[10]報道有5例患者出現了輕度眩暈,而并未影響用藥,還有1篇[18]報道治療組有3例患者出現了胃痛的情況,但其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均未受影響。
本文就冠心病心絞痛隨機對照試驗的臨床總體療效及心電圖改善情況進行匯總分析,結果不難看出,較西醫常規治療相比,單用血府逐瘀方或合并西醫常規用藥的作用更為明顯。雖然在臨床試驗進行過程中,有小部分患者出現了以眩暈、胃痛為主要表現的不良反應,但情況均在可控范圍內并于短時間內恢復,且未累及臨床受試者的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

圖2 偏倚風險評價匯總Fig.2 Percentage and summary of risk of bias

圖3 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總體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Fig.3 Comparison of Meta-analysis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funnel plot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血府逐瘀方實系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基礎上加桔梗、牛膝而成,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臨床主治胸中血瘀證。方中桃仁、紅花共為君藥,破血活血,祛瘀行氣以止痛;赤芍、川芎可增活血化瘀之勢,活血理氣而逐瘀,合牛膝引血下行,通經活血總相宜,同是臣藥;再佐桔梗、枳殼升降有序以使氣順,柴胡疏肝解郁理乎氣滯,生地滋陰清熱,以期養血之效,當歸補虛潤燥,共奏活血之功;最后配以甘草調和諸藥而筑調達,遂藥到病除,事半而功倍。全方配伍,氣血通調,升降兼顧,活血而不耗血,行氣又未傷陰,可謂妙哉。

圖4 治療組與對照組心電圖改善比較的Meta分析Fig.4 Comparison of Meta-analysis of improvement of ECG betwee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表1 納入文獻資料提取表Tab.1 Literature to extract tables
雖然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明確了血府逐瘀方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領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考慮本研究所納入的文章數目較少,質量普遍不高,一些對評價文獻具有指導意義的指標及論述尚未在文章中明確提及,因此無疑對文獻評價造成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各類偏倚的風險,如未指出是否隨機,交待隨機但未明確隨機方式的操作執行方式,或對療效的評價多采用主觀指標有效、無效等表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試驗執行者的主觀偏倚,降低試驗結果的可信度。因此,根據以上這些可能影響偏倚風險的因素,筆者建議報道者應詳實報道具體操作流程,嚴格把控納排標準,盡量統一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價指標,多采用定量數據作為結果而非進行定性表述等。同時,對于本研究所得到的結果,也需要更加嚴謹的大樣本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參與印證,使結果更加真實可靠,以期對臨床應用具有更大的實際指導意義。
[1]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概要[J].中國循環雜志,2015,30(7):617-622.
[2]Lee Goldman,Dennis Ausiello.西氏內科學(上冊)[M].第22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589.
[3]吳劍宏,陳幸誼.血府逐瘀方方劑的現代藥理研究進展[J].中成藥,2013,35(5):1054-1058.
[4]劉秀麗,張燕.靜滴消心痛引起嚴重不良反應5例分析[J].臨床醫學,2010,30(1):109.
[5]楊雅芬,于向陽.硝酸甘油不良反應47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9):2183-2184.
[6]盧淑貞.單硝酸異山梨酯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及不良反應監測[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5.
[7]袁易,郁黔玲.常用心痛定、消心痛、地高辛的不良反應監測與分析[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1999,13:270.
[8]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不穩定性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6): 8-11.
[9]趙明明,王海蓉,熊峰,等.血栓通聯合常規西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華西醫學,2015,30(2):263-269.
[10]金永俊.血府逐瘀方加減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06,6(1):9-11.
[11]李影華,吳欣芳.血府逐瘀方加減治療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藥,2011,31(11):1076-1077.
[12]伊艷清.血府逐瘀方加減治療心血瘀阻型勞累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6):1255-1257.
[13]周碧源.血府逐瘀方加減治療瘀阻心脈型勞累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0,12(10):1744-1746.
[14]董衛民.血府逐瘀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40例[J].現代中醫藥,2010,30(1):8-9.
[15]蔡豐穗.血府逐瘀膠囊治療心絞痛的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8):128-129.
[16]高向軍.血府逐瘀方加減治療變異性心絞痛24例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2(2):45-46.
[17]趙磊.血府逐瘀方加減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8):1415-1416.
[18]汪洋.血府逐瘀方加減治療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資訊,2010,2(8):97-98.
[19]王永秀.血府逐瘀方治療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研究[D].長沙:湖南中醫學院,2004.
(本文編輯:張震之,于春泉)
Xuefu Zhuyu prescri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GAO Shu-ming,YAO Lu,LI Pei-chun,YANG Shuai,LI Lin,GAO Shan,YU Chun-qu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
[Objective]To quantitative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angina pectoris by Xuefu Zhuyu prescription.[Methods]Retrieving total 8 databases,such as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CNKI,Wanfang,CBM,and VIP,the literatures as of December 2015 were published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which were absorbed into angina pectoris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at the treatment of Xuefu Zhuyu prescription alone or merg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and compar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All reports which were selected in accordance with strict inclusion criteria would be analyzed with Revman 5.3 softwar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end effect index to relative risk(RR)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CI).[Results]A total of 10 articles were 74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included in the standar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00 01;RR=1.27;95%CI=[1.19,1.37]).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f Xuefu Zhuyu prescription had been reported.[Conclusion]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Xuefu Zhuyu prescription c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and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ss adverse reaction.However,due to effect of the low quality of the absorbed studies of samples,publication bias and other factors,there has to be more high-quality,multiple-center,largesamp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o valid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uefu Zhuyu prescription.
Xuefu Zhuyu prescript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Meta-analysi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541.4
A
1672-1519(2016)05-0274-05
10.11656/j.issn.1672-1519.2016.05.05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2014CB5429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403198)。
高樹明(1990-),男,碩士研究生,從事中醫學方向的研究。
高杉,E-mail:bianjibugs@163.com;于春泉,E-mail:ycq-4@163.com。
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