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財經學院 李紀
?
我國外商投資環境的地區差異性研究①
江蘇大學財經學院 李紀
摘 要:我國外商投資總量不斷增加,但區域分布不均衡。本文從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四個方面構建了區域投資環境評價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對我國31個省市的投資環境進行空間差異比較研究,最后給出改善我國區域投資環境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投資環境 層次分析 聚類分析
目前,我國吸引外資的規模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2014年,我國外商直接投資額達到1195.62億美元。但是我國在利用外資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外資流向的地區明顯不均衡。東部地區外商直接投資占85%,外資企業單位數占全國外資企業個數的88%,明顯領先于中西部地區。因此研究我國區域投資環境差異,對發揮優勢吸引外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學者們從不同視角對區域投資環境問題進行了相關的研究。Hao Huang、Yehua Dennis Wei(2015)認為外國投資者基于機構變化和集聚效應會改變他們在一些投資區位的行為,為了減少不平等,他們采用空間統計和分析,研究在地區和地級城市之間的外國直接投資的空間不平等的變化,并采用回歸模型和空間制度分析調查影響因素的不平等[1]。Danny T. Wang、Wendy Y.Chen(2014)研究了機構發展如何影響外商直接投資的環境外部性,認為制度發展減少了外商直接投資的負外部環境[2]。劉蓉(2008)建立了一套衡量區域投資環境優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標體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30個省的投資環境進行綜合測評,得出我國各省投資環境的相對優劣并進行排序[3]。張芝剛(2009)在建立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江蘇省52個縣級城市的投資環境進行了初步評價,得到城市投資環境的綜合排名[4]。張志雄(2013)基于闡述福建省的外商投資環境,并借助SWOT分析法,分析福建省外商投資環境的優勢、劣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和威脅,提出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的對策建議[5]。
綜上所述,學者們對區域投資環境研究角度各有不同,然而仍然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本文在眾多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仍然選取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作為研究對象,從四個方面選取32個指標構建投資環境評價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和聚類分析進行比較研究和綜合評價,最后給出改善區域投資環境的對策建議。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投資環境進行分析,這種方法將人的主觀判斷用數量形式來表達和處理,原理比較簡單,有較嚴格的數學依據,廣泛應用于復雜系統的分析與決策。
本文將目標層我國區域投資環境評價(A)分為準則層四個指標自然環境(B1)、基礎設施(B2)、經濟環境(B3)、社會環境(B4),以及要素層11個指標(C1~C11),要素層指標具體又分為34個指標(D1~D34)。具體如表1所示。
指標數據均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2015)》及計算所得,首先對我國區域投資環境評價指標原始數據做標準化處理,標準化后指標值在0~1之間。上述指標中存在廢水排放總量(萬噸)等逆指標,故需要對其進行正指標化處理(正指標處理公式為:,逆指標處理公式為)。
按照層次分析法所得到的權重與指標標準化的數值(D),計算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投資環境的各級指標得分,最終得到綜合得分及其排序,如表2所示。
在自然環境(B1)方面,山東、河南、江蘇、安徽、黑龍江排名前五。山東、江蘇、黑龍江為東部沿海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充裕,在城市建設用地面積以及綠化面積上優于其他省份。河南、安徽雖不是沿海地區,但是水資源和土地資源豐富,滿足外商投資對水資源和建設用地的需求。因此,當地政府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優勢,在良好的自然環境基礎上,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吸引外商投資。
在基礎設施(B2)方面,廣東、北京、江蘇、山東、浙江、上海排名前六。良好的基礎設施有利于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本文基礎設施指標主要包括生活設施、交通設施以及郵電設施。上述地區為東部沿海地區,生活水平高,交通郵電便利。中西部特別是西部地區,由于受限于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投入成本高,因此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落后。
在經濟環境(B3)方面,廣東、江蘇、上海、天津、北京排名前五。北京是我國首都,其他地區大都是改革開放較早的經濟發達地區,擁有優惠政策和經濟自主權,地理位置優越,比其他省市有較好的發展機遇。開放的經濟市場吸引大量外商投資,對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社會環境(B4)方面,北京、江蘇、廣東、上海、浙江排名前五。本文社會環境指標主要包括人民生活和科技創新兩個方面。上述地區經濟發展處于一線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高。企業發展更加注重科技研發和投入,促進科技創新。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湖北、陜西等中部地區也加大了科技創新力度。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有利于高新技術的引進。

表1 我國區域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及各評價指標權重

表2 我國各省市投資環境綜合得分及排序
為進一步分析區域投資環境差異,運用PASW(SPSS)18.0軟件,對綜合得分進行聚類分析。
第一梯度地區有江蘇、廣東、北京、上海,這些地區大部分是我國改革開放較早的經濟發達地區,擁有獨特的政策優惠以及經濟自主權,開放的市場環境使得大量資本流入,人力資源充裕,注重加強科技創新,勞動力素質高,能滿足各個層次的需求。
第二梯度地區有浙江、山東、天津,它們都是沿海城市,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基礎設施完善,經濟發展水平高,同樣吸引大量外商投資,有眾多工業企業集聚,并且不斷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投資環境良好。
第三梯度地區有河南、陜西、內蒙古、福建、遼寧、安徽、四川、河北、湖南、湖北,絕大部分是中部省市,經濟效應和社會環境比較弱,所以綜合得分處于中等水平。 目前“一帶一路”戰略的推行,它們可以利用自身比較優勢,吸引中等水平的勞動密集型外商投資,并依托一些開發區和科研院等經濟載體實現向技術密集型投資轉變。
第四梯度地區有貴州、云南、黑龍江、重慶、吉林、江西、新疆、山西。值得注意的是,山西作為中部省份,長期以來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來促進經濟發展。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其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得分很低,過度開發資源能源使得環境惡化,經濟效益降低。同樣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黑龍江、吉林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些地區應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大科技投入,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五梯度地區有廣西、海南、青海、西藏、寧夏、甘肅,除海南外大部分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較差,加上地理條件的局限,整體投資環境處于劣勢。這些地區還是要大力改善投資環境,盡可能吸引大型跨國公司投資,提升產業結構和企業管理水平。
基于對區域投資環境的層次分析和聚類分析,結果顯示,各地區在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四個方面的優劣勢不盡相同,由此提出四點建議。
5.1發展區位優勢,推動投資環境建設和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使得西部省市成為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中部地區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基地。東北地區發揮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東部沿海地區利用其經濟和地理區位優勢,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合作。
5.2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改善產業協作環境
東部地區產業定位主要為高科技產業、新興第三產業、信息產業,引資更注重高質量、高水平的外資。中部省市產業定位主要為科技含量高的重工業、化工工業、機械制造業等關聯性較強的產業,同時兼顧服裝等輕工業以及旅游等文化產業。西部地區以工業發展為主線,立足于本身豐富的能源、資源,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走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道路[3]。
5.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是影響外商在我國投資的重要因素,要以交通設施建設為先導,加快完善能源、通信、倉儲物流和水利等服務設施和產業配套條件。進一步完善交通網絡,對接周邊省份,打通向東、向西的快速發展通道,密切東部與西部資源地區的經濟聯系,同時網絡設施建設也要不斷加強[3]。
5.4充分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
政府政策也是外商投資的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一方面,政府出臺的政策既要有利于吸引外資,又要控制引資的質量,有利本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吸引人才,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也依賴于政府優惠政策。因此,政府應當正確、合理地規劃投資區域,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
參考文獻
[1] Hao Huang,Yehua Dennis Wei.Spatial inequalit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Institutional change,agglomeration economies,and market access[J]. Applied Geography,2015(69).
[2] Danny T. Wang,Wendy Y. Chen.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and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4(3).
[3] 劉蓉.區域投資環境評價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9.
[4] 張芝剛.江蘇省縣級城市投資環境評價[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09(1).
[5] 張志雄.福建省外商投資環境SWOT分析[J].對外經貿,2013 (7).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c)-009-03
基金項目:①國家統計局統計科研項目“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評價指標體系、關鍵因素與實現路徑研究”(2014566)。
作者簡介:李紀(1992-),女,漢族,江蘇泰興人,江蘇大學財經學院應用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國際經貿、區域經濟與產業經濟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