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何南西四川農業大學管理學院 黃旖旎
?
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現狀及競爭經營戰略分析
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何南西
四川農業大學管理學院 黃旖旎
摘 要:本文通過對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狀況的分析,重點分析了外資銀行在華競爭的環境,從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分析了外資銀行面對的競爭狀況。其中,外部環境主要介紹了監管環境、稅收環境和市場環境;內部環境主要對資源和能力兩方面進行探討。最后通過SWOT分析外資銀行在華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和優勢劣勢,進而提出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的競爭戰略,即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不同的戰略類型、擁有核心競爭力走特色化經營、借助中資銀行、利用自身天然優勢。
關鍵詞:外資銀行 競爭環境 SWOT分析 經營戰略
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步發展,外資銀行不斷進入我國,在我國境內開展多種業務,使得原有的金融市場結構發生了變化,這種沖擊是雙向的,對外資銀行和國內金融市場結構都具有重大影響。外資銀行的進入,能夠推動中國金融市場化進程,改善中資銀行的公司治理,促進中資銀行與國際接軌。但是,外資銀行的進入也對中國金融法規和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不得不考慮逐步建立更加靈活的系統監管體制。因此,制定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的戰略將對外資銀行具有非常重要意義。如何在競爭激烈的銀行系統中立足并良好發展成為各大外資銀行需要考慮的問題。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外資銀行監管的相關條例也有所放寬,如放松外資銀行開設分行的限制以及人民幣業務牌照的管理規定放開等。存款利率市場化的前提是要設立存款保險這一險種,這是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步驟之一。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推進,外資銀行的優勢將逐漸凸顯。過去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的競爭中,網點布局一直不占優勢,但隨著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網點優勢將弱化,外資銀行有望在這個過程中尋得有利發展機遇[1]。
外資銀行自進入中國后,在資產質量、流動性、盈利能力和資本充足方面都表現穩健且愈發良好。截至2014年底,外資銀行在我國27個省份69個城市設立了38家外商獨資銀行(下設296家分行)、2家合資銀行(下設3家分行)、97家外資銀行分行、182家代表處,營業網達1000家,資產總額達2.79萬億元,是2001年我國剛加入WTO時的6.98倍,年均增幅達到50%。表1為2016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主要指標分機構類情況表(法人)??梢娡赓Y銀行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資產利潤率在本季度情況相對良好。

表1 商業銀行主要指標分機構類情況表(法人)(2016年)(單位:億元、%)
環境競爭力反映的是銀行外部環境對其競爭力的影響,外資銀行的業務組合以及發展戰略與其所面臨的環境競爭力密切相關。本文主要將其分為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來進行分析。分析外資銀行的競爭環境,是為更好地認識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背景[2],把握好外資銀行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為外資銀行SWOT分析以及競爭策略分析做好鋪墊。
2.1外部環境。
本文將外部環境劃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監管環境。外資銀行在經營范圍方面同中資銀行一樣可從事各種人民幣業務,其管理機制靈活,在外匯存貸業務上處于更有利的位置。銀行監管法規規定中資銀行不能混業經營,必須明確劃分業務范圍,但對外資銀行則無此要求。外資銀行的業務種類可集保險、商業銀行、投資、證券于一身,使得外資銀行能夠靈活開展并組合其業務服務,提供各類個性化完善的業務產品,以滿足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2)稅收環境。所得稅和營業稅在稅收方面對外資銀行的影響是最大的,在實施全面營改增之前,金融系統仍屬于繳納營業稅的范疇。對于所得稅,不同于中資銀行,外資銀行適用于全國人大制定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其與中資銀行在所得稅稅制上存在較大差異。第一,二者適用稅率不同,外資銀行由于享有稅率優惠,其適用稅率一般低于中資銀行。第二,稅前準予扣除的項目不一致,外資銀行稅前扣除項目幾乎都允許據實扣除,不受稅收法制扣除限額的限制。而中資銀行稅前扣除項目不能據實扣除,受扣除限額的約束,其應納或可抵扣的部分必須相應調增或調減其應納稅所得額。第三,稅收優惠政策不一致,由于國家對外資銀行規定允許享受許多稅收優惠政策,使得外資銀行的稅負明顯低于中資銀行。外資銀行不僅可以享受地區性稅收優惠,再投資時還可享受退稅優惠,比如外資銀行在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可享受20%的低稅率優惠等。
(3)市場環境。近年來,中國中高層收入水平的人群逐漸擴大,簡單的存貸款業務已經不能滿足這類客戶的需求。因此,對于善于設計個性化理財產品、能提供多種服務業務的外資銀行來說無疑是個巨大市場。另外,隨互聯網絡的發展,外資銀行在全球建立的經營網絡和專業的服務水平讓外資銀行處于優勢地位。但擁有優質的客戶群體是銀行生存的重要因素,如今中資銀行在零售業務市場方面的發展明顯優于外資銀行,有些外資銀行由于缺乏網點支撐以及因零售市場對外資銀行在一些業務方面設置的高門檻,使外資銀行在零售市場方面顯得力不從心[3]??傊赓Y銀行要想在中國市場環境中立足,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加強本土化經營。
2.2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是指外資銀行在經營發展過程中能夠控制的因素,是其發展經營的基礎,是制定相關戰略的出發點。這里主要分析外資銀行的資源和能力兩方面。
(1)資源。外資銀行的資源可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對于有形資源,銀行一般用財務報表來呈現,是可見的、能用貨幣計量的一類資源,能夠從市場直接獲得并用于參與市場競爭,包括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4];無形資源指根植于外資銀行的發展歷史,長期積累下來、不易被辨識和量化的資產,不能從市場上直接獲得也不能用貨幣進行計量,如技術資源和商譽資源,但卻能為銀行創造價值且不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和復制,是銀行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2)能力。資源本身不是競爭力和優勢,外資銀行對資源的優化整合能力的強弱就是其本身的競爭力大小,優化整合能力越強,其對資源的整合效率越高,凝結在產品中的價值就越大,反之越小。外資銀行的能力主要分為財務能力和營銷能力。財務能力可用各項財務指標來反映,例如資產收益率、所有者權益比率等;營銷能力的強弱往往體現在外資銀行自身開發的產品所具備的競爭力、外資銀行開發新產品的能力以及內部組織管理的能力上,與銀行經營成敗和發展直接相關。
3.1SWOT分析

機遇 Opportunity 挑戰 Challenge優勢 Strength SO戰略 SC戰略劣勢 Weakness WO戰略 WC戰略
(1)SO戰略(優勢機遇)。由對外資銀行外部競爭環境的分析,可見中國對外資銀行業務限制方面實行的寬松政策,外資銀行在進入中國以后其業務需求量增長十分迅速,使得外資銀行需不斷尋求提供更優質的業務服務,也使其業務競爭力不斷上升。
(2)WO戰略(劣勢機遇)。由于中國對外資銀行存貸業務的限制,導致外資銀行吸收存款不足,外資銀行的大部分人民幣資金需要從同業借入,因而導致可能存在外資銀行與客戶親近感不足和信息交換缺乏的問題[5],導致一些客戶在選擇合作的時候容易偏向中資銀行。
(3)SC戰略(優勢挑戰)。外資銀行在經營方式、業務創新能力、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上相對于中資銀行都有一定優勢。經營方面,由于外資銀行不受混業經營的限制,可以滿足多種多樣的業務需求,爭取更多的客戶[6];業務創新能力方面,外資銀行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使得它們在金融創新、衍生金融產品的方面飛速進步,且始終處在領先地位,在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
(4)WC戰略(劣勢挑戰)。外資銀行在客戶群體、營業網點以及政府支持方面都是不可避免的劣勢[7]。政府偏向支持中資銀行,隨著中資銀行在本土發展優勢的愈顯,必然會使得外資銀行在某些業務上的承擔劣勢損失,所以外資銀行應充分考慮應對措施。
3.2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經營戰略
(1)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不同的戰略類型。我國外資銀行在業務組合上相比中資銀行擁有相對的自由,其可以采取更多自由的競爭策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展現不同的經營模式。外資銀行可以與企業結合不同的戰略,例如將外資銀行業務戰略在整體上分為三種類型:主動型、穩健型、專業型[8]。銀行希望取得較高的利潤,應將其主要業務方向定為批發和零售業,例如渣打銀行、匯豐銀行以及花旗銀行,其業務發展較為全面,是主動型銀行的代表;銀行若考慮較高的戰略地位,外資銀行應該充分把握好中國的外商獨資企業,將其定位為主要目標客戶,因為外資銀行在對外業務上具有先天優勢,外商獨資企業是其重要的客戶源。但是外資銀行因進入中國較晚,在零售和人民幣業務上不占優勢。比如日本銀行,以“客戶跟隨”為其發展戰略,屬于穩健型發展的典例;再如紐約銀行在中國的經營貿易結算業務和清算業務,其業務范圍主要集中于現金管理、全球托管和貿易融資,不涉及存貸業務,是專業型銀行的典例。
(2)擁有核心競爭力,走特色化經營。繼續提升本土化管理水平,和中資銀行一樣,共享國內經濟發展的紅利[9]。外資銀行自進入中國,都不斷地做著努力,要想在中國擁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必須加強本土化的決策,建立并壯大其本土化的建設團隊,才能使其推出的產品和服務更加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更具本土經營的特色,才能吸引中國的客戶、更加貼近中國的市場。同時外資銀行也要不斷借鑒中資銀行發展成功的經驗,以前人之路為鑒、取精去糟。外資銀行尤其要注重其特色化經營,擁有核心的競爭力才能更加穩健地立足于中國市場。同時,監管機構要盡力支持外資銀行的發展戰略,因外資銀行業務相對自由靈活,其個性化程度較高,要盡量滿足外資銀行的個性化需求。
(3)借助中資銀行。允許外資銀行以少數股權形式與中資銀行戰略合作是中國銀行業開放和中資銀行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7]。例如,花旗銀行曾通過參股的方式與中資銀行開展戰略合作,在一定時期內繞過了政治壁壘,在本土與中資銀行協同發展。如果外資銀行不與本地銀行進行戰略合作,而是在將來與已參與戰略合作的外資銀行競爭控股引資銀行,則將會失去競爭的機會[7]。如果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實施合作戰略、開展共同業務、降低貸款交易成本,則現有少數股權合作機制下對外資銀行無法有效地起到激勵的作用,導致外資銀行缺乏貢獻自己努力的熱情,這既不利于外資銀行也不利于整個本地信貸市場。
(4)利用自身天然優勢。外資銀行應該充分利用人民幣國際化趨勢和跨境業務的優勢,抓住創造新利潤的機會,這是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發展的先天優勢??缇迟Q易人民幣結算、內保外貸、內存外貸、海外代付等業務在當今發展很快且需求量也愈發巨大,外資銀行應充分把握這一機遇做好本土化經營,結合自身獨有的優勢抓住市場需求,則其在中國的發展將會愈漸良好。
參考文獻
[1] 郭震.東亞銀行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分析[D].對外經貿大學,2011.
[2] 張芳.外資銀行在華發展戰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3.
[3] 薛彤.外資銀行在華稅收負擔比較[J].稅務研究,2014(11).
[4] 劉燕.外資銀行在華發展戰略及經營策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4.
[5] 尚楓.外資銀行在華經營戰略評析[D].北京交通大學,2008.
[6] 張瀅.外資銀行在華發展戰略研究[D].東華大學,2005.
[7] 鄧光軍.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的戰略合作決策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2(7).
[8] 王睿.外資銀行在華發展優劣勢分析及戰略選擇[J].商情,2013(35).
[9] 李娜.外資銀行在華發展動因與發展模式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c)-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