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茹云 程若鶯 徐秀芝
?
校院合作辦學模式對提高護生臨床職業能力的效果分析
俞茹云程若鶯徐秀芝
目的:探討合作辦學模式在護生中的應用效果,為進一步優化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依據。方法:采用自設問卷,從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理論3個維度調查50名合作班和50名在校班護生的職業能力水平,并比較兩班護生技能考核和理論考核的成績。結果:合作班護生對職業態度、職業技能兩個維度的9個條目評價為“好”的比例均超過50%,與在校班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職業理論維度的4個條目中,除職業防護知識的掌握程度評價最好(P<0.05),其余3個條目與在校班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技能考核成績合作班高于在校班(P<0.05),理論考試成績合作班低于在校班(P<0.05),但兩班全國護士執業考試的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校院合作融合式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生的臨床職業能力,對職業態度和職業技能的提高尤為明顯。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護生;臨床職業能力
江蘇省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常實行“3.5+1+0.5”分段培養模式[1]。近年來,我校大膽創新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無錫市第九人民醫院、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先后進行特色班試點(以下簡稱“合作班”),探索“2.5+2+0.5”校院融合式的工學結合模式。合作班的學生早期融入臨床,在醫院2年開展專業理論、專業技能、見習、實習為一體的教學實踐,實現教室與病房融合、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融合,學生身份與護士融合、教師身份與護師融合、理論與實踐融合。為了解融合式培養模式相較于傳統的交替式培養模式有無優勢,筆者通過調查問卷、理論和技能考核,比較兩種模式對護生臨床職業能力的影響,為進一步完善和創新護理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選擇我校護理系2010級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其中合作班學生50名,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在校普通班學生50名,均為女生,年齡18~20歲。所有學生均已完成臨床實習,于2015年3月返回學校。
1.2方法
1.2.1在校班采用傳統3.5+1+0.5在校學習方式。
1.2.2合作班探索“2.5+2+0.5”校院融合式的工學結合模式。合作班的學生早期融入臨床,在醫院2年開展專業理論、專業技能、見習、實習為一體的教學實踐,實現教室與病房融合、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融合,學生身份與護士融合、教師身份與護師融合、理論與實踐融合。
1.3評價方法
1.3.1問卷調查法調查者在參考相關文獻[2-5]的基礎上,經過專家論證后形成最終職業能力評價問卷。問卷內容包括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理論3 個維度,13個條目。問卷各指標以好、一般、不好3個層次進行評價。調查對象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問卷,問卷發放后1周內收回。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 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3.2技能考核和理論考核護生回校后第1周參加護理技能考核和核心課程的理論摸底考試,技能考核的項目和評分標準參照2015年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醫藥衛生類護理技能項目實施方案。從3月初到4月底,按照我校教學計劃安排,學生統一參加護士執業考試輔導,5月中旬參加全國護士執業考試。滿分均為100分。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兩班護生臨床職業能力評價比較(表1)

表1 合作班和在校班學生臨床職業能力評價比較(名)
2.2兩班護生理論考試與全國護士執業考試成績比較(表2)

表2 兩班護生摸底考試與全國護士執業考試成績比較(分,±s)
2.3兩班學生護理技能考核成績比較(表3)

表3 兩班護生護理技能考核成績比較(分,±s)
3.1校院合作融合式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可提升學生的職業忠誠度表1結果顯示,合作班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專業態度、責任心被評價為“好”的比例均超過70%,與在校班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我校“2.5+2+0.5”校院融合式的工學結合模式,學生比在校班提前1年進入臨床,并且直接將職業教育場所從學校轉移到醫院。學生面對的不再是沒有感情的模型人,看到病人被病痛折磨的痛苦,看到護士參與搶救,職業的認同感、使命感得到較大的提升,有利于樹立責任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課余時間學生可以廣泛參與醫院的文化構建, 融入醫院的工作生活,以主人翁的精神參加醫院、衛生系統組織的活動, 在活動中加強德育教育, 認真做事、誠信做人,并以此作為校院融合式工學結合學習模式下德育課的重要變革內容,有效提高了職業的忠誠度。
3.2校院合作融合式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表1調查結果顯示,職業技能的6個條目中,合作班學生選擇“好”的比例均在50%以上,其中基礎護理技術評價為“好”的比例占到80%,優于在校班學生(P<0.05)。同時,表2結果顯示,回校后護理技能4個項目的考核成績合作班均高于在校班(P<0.05)。這些結果均提示合作班學生的職業技能優于在校班。合作班學生通過兩年在醫院融合式的工學結合,達到早實踐、多實踐、反復實踐的目的,實現職業教育的真正內涵,從根本上實現以能力為本位的最新職業教育理念。融合式的工學結合模式改變了傳統的集中見習、實習方式,將見習、實習時間和專業課理論授課時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采用半天見習實踐,半天理論知識學習的方法,充分發揮醫院資源優勢,展現護理的實踐性,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想。
3.3兩種工學結合模式對學生職業理論水平的提高差異不明顯表1顯示職業理論維度的4個評價指標中,合作班學生對“職業防護知識”的掌握程度評價最好,這跟融合式工學結合學生接觸醫院真實的環境、真實的病人,職業防護的意識較強,學習和運用職業防護知識的機會較多有關;但是,其他3個指標與在校班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顯示,實習結束理論考試的成績合作班低于在校班(P<0.05),這可能與合作班的師資教學水平有關。承擔合作班教學任務的老師為醫院的護理骨干和臨床醫師,他們雖然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但是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對重點的把握、難點的剖析、課堂溝通的技巧有待提高。教學成熟要有一個積累過程, 臨床經驗融入教學規律要有一個轉化和提煉過程[6]。但是,合作班學生5月份參加全國護士執業考試的成績與在校班比較差異已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為在融合式工學結合的模式下,學生“圍著病人學護理”,參與整體護理的全過程,教學內容直觀,護理情境真實, 真正達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融合[7],利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所以,合作班學生通過回校短時間的復習,理論成績提高很快。
“2.5+2+0.5”校院融合式的工學結合模式,充分利用醫院完備的職業崗位現場、豐富的技術人力資源、具體的醫院崗位培訓和文化熏陶,使所學知識和技能與實際工作崗位充分契合, 實現學校職業教育與醫院的“零距離”對接,利于學生臨床職業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職業態度和職業技能的提高效果尤為明顯。但是兩種工學結合模式培養下,學生對職業理論知識的掌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需要不斷豐富臨床兼職教師的教學經驗、提高理論教學水平,促進護生臨床職業能力的全面提升。
[1]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100-103.
[2]胡三蓮,錢會娟,方秀琴,等.護理大專生職業能力評價指標的構建[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6):250-252.
[3]周彩華,張玲芝,饒艷,等.護理專科生臨床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與信效度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3,12(9):815-818.
[4]李丹,張翠.構建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0,7(4):175-178.
[5]宋雪佳,楊艷杰,陳力.護理人員職業能力傾向測評體系的研究[J].護理管理,2012,32(3):54-55.
[6]陳敏,李新娥,武茹,等.高職護理校院合作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7):1551-1553.
[7]赫光中,馮華.護理專業“三一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9):35-37.
(本文編輯崔蘭英)
Analysis of effects of academy-hospital collaborative school-running mode on improving clinical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nursing students
YU Ru-yun,CHENG Ruo-ying,XU Xiu-zhi
(Wuxi Higher Health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Wuxi214028)
Objective:To discuss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ollaborative school-running mode on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work-study integrate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five-year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pecialty.Methods: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vocational competences of 50 nursing students from collaborative class and another 50 from school class in terms of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professional attitude, professional skill and professional theory. Scores in technical and theoretical tests of nursing students from both classes were compared.Results:For nursing students from collaborative class, each of the 9 items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and professional skill had a rate of over 50% to be assessed as "good".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from school clas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P<0.05).Collaborative classP<0.05),which is one of the 4 items of professional theory, while the differences in remarks of the rest 3 items between nursing students from both class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P>0.05). Collaborative class got higher scores in technical test (P<0.05), but got lower scores in theoretical test than school class (P>0.05).Conclusion:Academy-hospital collaborative and work-study integrated mode of talents cultivation can increase clinical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nursing students effectively, especially their professional attitude and professional skill.
the highest remark of professional protection knowledge (
Academy-hospital collaborative;Work-study integrated;Nurse student;Clinical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2015-11-30)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3.051
214028無錫市江蘇省無錫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務處
俞茹云:女,碩士,副教授,處長
基金課題:2014年江蘇省衛生廳衛生職業教育科研立項課題(J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