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瑋

船工,是杭州西湖的另一種倒影。
沈玉法從西溪到西湖,他的大半輩子都與舟楫牽絆著。
今年12月,沈玉法就要正式退休了。放下船槳對他而言,只是一種告別的形式。手劃船經過的每一條河道、每一個小島、每一座亭子,從出現、變遷到重生,都深深淺淺地落在這個老船工的心里。
哥哥與榮迷
西湖上有一條161號手劃船,主人是沈玉法。
翻閱西湖游船史,有無數名人蹤跡。16年前,沈玉法載帶著張國榮游過一次西湖。從那時候開始,“哥哥”和161號的前塵往事,在每年的4月1日前后都會被提起。
每到這一天,沈玉法都會接到不少張國榮粉絲的電話,約他泛舟游湖。今年也不例外,他一直在接待預約前來的“榮迷”。
沈玉法與張國榮的這段緣分發生在2000年9月23日,“哥哥”到杭州開演唱會的前一天。張國榮和兩個攝影師坐上了沈玉法的161號手劃船,從杭飯碼頭出發,往白堤走,到了三潭印月,再沿著蘇堤返程,游覽了2個小時。
有個“榮迷”把沈玉法的手機號碼貼到了張國榮的百度貼吧里,每年4月1日前后,他的游船就會被預訂。16年過去了,沈玉法幾乎每個月都要遇上好幾批“榮迷”,從世界各地趕來,重走一遭“哥哥”的游船線路,聽一聽當年發生在161號上的故事。“有一個日本歌迷,連著坐了兩天船,一游就是一整天。”
這些年在杭飯碼頭,沈玉法還接觸過不少明星,他前兩年還給吳秀波一家劃過船。劉德華和周杰倫當年也是從這個碼頭上的船。
沈玉法是個念舊之人,也很惜情。六張“哥哥”游覽西湖的原照,一張親筆簽名的三潭印月門票,還有當年的那個搪瓷果殼盤,他都一直留著。沈玉法也常聽張國榮的歌,最喜歡的是《風繼續吹》。
從西溪劃進西湖
沈玉法是杭州西溪人,一家人都吃著水上飯。來西湖劃船之前,這個木匠在西溪造了16年龍舟,雕龍頭、制木槳、刻花板、鑄兵器,樣樣精通。
生活在一個港汊縱橫的水鄉,劃船是賴以生存的技能。在蔣村鄉的各個村里,五歲的孩子就會嬉水弄船,端午節男人們上了龍舟個個都是飛波劈浪的高手,沈玉法也不例外。而且,他體力充沛,方向感好,應變能力強,對一個船工來說就是先天的優勢。
1994年,杭州市西湖游船總公司公開招聘手劃船船工,沈玉法順利入選了,就這樣走出了西溪,劃進了西湖。
手劃船是西湖最具傳統特色的游船,其尺度、風格從明清沿襲至今,古稱“瓜皮船”,近代稱“劃子”。1974年,手劃船曾一度消失,1978年才恢復。“我剛開始劃的時候,整個西湖有70幾條手劃船,畫舫和電動船還很少,也沒有搖櫓船。”沈玉法回憶道。
西湖里的手劃游船,按規定,每年保養一次,6年更換一次。22年間,沈玉法的161號手劃船已經換了幾次,一直保持著最傳統的模樣——船體用杉木打造,白底藍邊的布篷撐起船頂,座套、靠背、茶幾臺布都用了清一色的青花布。
每天早上8點,沈玉法和他的手劃船準時上崗,到了傍晚6點左右,裹著夕陽,慢慢劃回郭莊碼頭,現在夏天有夜游,要到晚上10點才收工。沈玉法對西湖典故如數家珍,他勞作一天,在劃船途中,常會吟首小詩或者哼曲《梁祝》《采茶舞曲》,作為一種風雅的解乏。
湖上的愜意感受
“湖水變清了,水域變大了,游客變多了。”泛舟湖上20多年,沈玉法見證了一次次西湖的歷史性變遷。
2002年,西湖綜合保護工程開始。一年之后,西湖西進工程啟動,楊公堤重新建成開放。“楊公堤還叫西山路的時候,那一帶就是城鄉接合部。只有原住民,幾乎沒有游客。”這是沈玉法握槳以來,西湖游船游覽范圍最大的一次變化。
新開挖恢復的近80公頃水面,船工們習慣稱作新西湖。由于受到橋高的限制,只有手劃船和岳廟碼頭的小電瓶船,才能從外西湖進入這個區域。到了陽春三月,沈玉法劃著船進這一汪碧波的新西湖。沿著彎彎狹長的聯通水道一路蕩漾,他最愜意感受片片桃花瓣被微風吹落、飄滿湖面的情景。
現在,整個西湖水域有28個手劃船碼頭。這些年游湖客人逐漸增多,在旅游旺季,手劃船服務常常會供不應求。從花港觀魚到六公園的南山路沿線一帶,游船生意往往是最好的。船工們也往往喜歡在孤山、平湖秋月附近的幾個碼頭扎堆。但沈玉法的手劃船大都停靠在杭飯碼頭,雖然這里客流不大,卻是冬天擋風、夏日遮陽。沈玉法和大家一樣,相互之間不搶生意,依次排隊接待游客,而且,只要游客雙方都同意,他總按規定允許拼船。
除了警衛線水面以及水生植物保護區之外,沈玉法手劃船劃遍整個湖面。游客可以自主選擇游覽的路線,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都能上島。不過,游客常讓沈玉法自由地劃,農歷六月一定會去曲院風荷賞荷,中秋佳節不能錯過蘇堤的桂花。他最懷念2008年冬天的西湖雪景——三面環山,銀裝素裹,被擊碎的冰湖像片片通透的翡翠。
依水而生
“人生有三苦,撐船、打鐵、賣豆腐。”沈玉法劃船幾十年風吹雨打久了,如今他的掌心布滿了老繭,也落下了嚴重的肩周炎。天氣一潮濕,關節就又酸又脹。
“現在連續劃上三四個小時,我的腰就快撐不住了。夏天高溫的時候出船,臉和手臂被曬得又紅又燙。”沈玉法每在湖上打個來回,就得靠岸休息20分鐘。但再熱也不忘為游客著想,休息的時候正好給船降降溫,他總把揩布巾往湖里浸浸,然后擦拭一遍坐墊。
“如今,從西溪到西湖來劃船的船工只剩下我一個了,還有兩個船娘。”說起西湖船娘,2006年5月西湖游船總公司在全國范圍內招聘的20位手劃船船娘正式上崗。沈玉法的妻子吳紅美就是西湖搖櫓船的船娘,前年退休后回到了西溪濕地繼續搖船。在西湖,像他們這樣的船工船娘夫妻檔還不少,一家兩口都依水而生。
記憶如漣漪中的倒影
每年5月西湖開啟“夜游模式”,這就意味著沈玉法得開始上夜班了,他的手劃船單雙號輪流上崗。暖風沉醉的夜晚,坐在懷舊的手劃船上是最愜意的,聽槳聲,看燈影,泛舟湖中。“不過,重新回歸的西湖音樂噴泉沒有夜場了,我覺得挺可惜的。”
夏天劃夜船,常常會發生突發狀況,沈玉法得靠自己看云識天氣。“去年一個夏夜,我載著游客剛剛駛出碼頭天色就大變,一片黑壓壓的云從北高峰翻滾而來,一定是場瓢潑大雨,我拆掉船篷,迅速回撤。”沈玉法回憶說,從出船到上岸才短短兩分鐘,再晚一點后果不堪設想。
今年12月,沈玉法就要正式退休了,161號手劃船將會換上新的船工。不過最近,為了即將到來的G20杭州峰會,這個老船工還正兒八經學起了英語。“公司從今年3月份開始,就對我們進行日常對話、景點講解、文明禮儀、規范經營等方面的專門培訓。現在我已能用英語向外國游客簡要介紹,這是我們西湖的貢多拉。”
云山煙樹,橋塔樓臺,霏霏細雨飄灑在湖面上,遠了又近,實了又虛。沈玉法說,這樣的西湖誰不留念呢?“家從西溪搬到了三墩,上下班交通工具從自行車變成了電瓶車,但工作用的161號手劃船跟隨了我整整22年。”
退休以后,沈玉法或許會回到西溪濕地,繼續祖輩們的姿勢劃槳撥水,或許就不回去了。他的老家深潭口這個地名已經從行政區劃中抹去,如今成了西溪濕地的一個熱門景點。
西湖是沈玉法的第二生養地。游客給的小禮品、明信片和感謝信,他都珍藏著。所有的舊物就像一條線,能牽起他如漣漪般蕩漾的記憶:那些熟悉的山色湖光,也有了另一種倒影。
(除署名外,本文圖片由小五拍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