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狂熱粉絲布朗之死
40歲的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約書亞·布朗于5月7日死于一場不幸的車禍中。
當日他駕駛的特斯拉Model S轎車在佛羅里達州萊維縣境內的27號高速公路上撞上了一輛正在轉彎的大型拖掛式貨車:特斯拉從貨車底部穿過,車頂直接被掀翻。駕駛座上的布朗當場死亡。

約書亞·布朗車禍現場
讓這起車禍變得不同尋常的地方在于:布朗當日開啟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在轎車撞上貨車的那一刻,他的雙手并沒有握在方向盤之上。當地警方稱,當時他可能正在使用便攜式DVD觀看哈利·波特系列電影。
各項調查沒能證明是自動駕駛造成了事故。但可以肯定的是,車禍前,自動駕駛功能已經激活。它理論上本該在意外發生時剎車,但卻沒有在這個案例中拯救布朗的生命。
這場意外不僅讓特斯拉陷入公關危機,更讓自動駕駛技術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這是自動駕駛技術自上路測試以來發生的首次致命事故,而作為特斯拉忠實粉絲的約書亞·布朗頗為諷刺地成為了全球首位在自動駕駛狀態下命喪黃泉的司機。
在此之前,布朗曾多次在網絡上發布他親自體驗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的視頻。看得出來他不僅是特斯拉這一先鋒品牌的嘗鮮者,更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狂熱支持者。
事件發生后,特斯拉并沒有第一時間主動向外界通報。直到近兩個月后,特斯拉官方才向大眾通報此事。在此期間,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悄然拋售了價值近20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售價每股215美元。對此,《財富》雜志撰文質疑,馬斯克故意隱瞞車禍,并在車禍后悄悄售股套現。
實際上,“布朗案”并非近期發生的唯一一起涉及特斯拉的車禍。7月1日,一輛特斯拉Model X汽車在賓夕法尼亞州使用自動駕駛功能時撞上隔離欄,隨后沖入逆行車道,與水泥隔離墩相撞后發生翻車,所幸無人喪生,司機和車上一名乘客受傷;9日晚,一名蒙大拿州的車主在駕駛Model X途中突然發生右轉,撞到了路邊密布的木樁。車主向警方表示,發生事故時他使用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功能,而且沒有把雙手放在方向盤上,時速在55-60英里之間,發生事故前他“沒有得到任何預警”。
這樣一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模式已經在兩個月內搞出三次重大事故,監管層和大眾都開始陸續關注這一革命性技術的安全性。美國國會參議院汽車安全事務委員會主席致信馬斯克,要求特斯拉向該委員會陳述5月7日發生的致命車禍事件;有消費者團體則敦促特斯拉禁用自動駕駛系統。
馬斯克拒不背鍋
在性格方面頗有幾分“硅谷特朗普”觀感的馬斯克面對外界的質疑一向反應激烈。目前為止,《紐約時報》《福布斯》《財富》甚至是英國汽車節目《TopGear》都有過和馬斯克貼身肉搏的“互撕”歷史,這位被稱為“鋼鐵俠”的科技大佬對那些負面評價從來都是“愛咋咋地”的瀟灑態度。

馬斯克
這一次,對于這一串可能是因為自動駕駛導致的事故,馬斯克的態度也不例外。在由特斯拉發出的公開信中,整五段文字中有四段用數字解釋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是如何安全、特斯拉如何盡了告知義務——只有最后一段向死者家屬致哀。
公關專家伯恩斯坦批評馬斯克的做法簡直是“公關自殺”。他說:“一個公司的CEO在處理產品造成亡命事件時,應當充滿人性的憐憫之心,表達出處理事件的能力和信心。”但馬斯克及特斯拉方面并非如此,“他更多表達出的是帶有怒火的辯護?!?/p>
不過馬斯克顯然不在乎?!安祭手?,特斯拉已經測試了1.3億英里。而全美國每9400 萬英里就有一起致命車禍,全球則幾乎每 6000 萬英里就有一起?!?/p>
法律專家則認為,讓特斯拉“甩鍋”更容易的一點在于:該公司已經多次告知車主即使在自動駕駛狀態下也要緊握方向盤隨時準備接手操控,而這三起事故中,車主顯然都違反了特斯拉的操作守則——事實上,大部分特斯拉的車主都沒有這么做:在網絡上的車主體驗視頻中,丟開方向盤后汽車仍然高速平穩行駛顯然是最精彩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美國監管機構的分級標準,現階段的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頂多被歸類為“半自動駕駛”,而絕對不等同司機擁有在高速行駛中觀看哈利·波特的自由。一旦布朗被證實的確有違規駕駛,特斯拉或將不必面臨法律指控。
消費者團體因此吐槽特斯拉虛假宣傳——因為即使在官方網站上,“自動駕駛”也經常被用來做噱頭,這對不懂技術的消費者而言顯然有極大的誤導作用。而馬斯克本人也多次在社交網絡上轉推網友發布的“雙手甩方向盤”視頻,顯然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已經介入“布朗案”的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事故的最終調查結果還需一段時間才能出爐,但特斯拉方面必須在此期間做好配合。目前NHTSA已經要求特斯拉在8月26日之前回答有關2015款Model S致死事故的所有問題。如果在此之前特斯拉沒有應對答案的話,它將面臨每天21000美元的罰款,罰款上限為1.05億美元。

特斯拉CEo埃隆 ?馬斯克稱,作為一種用于輔助駕駛員的自動駕駛技術,目前Autopilot已經能夠幫助汽車在道路上正常行駛,包括前后車距保持、加/減速、剎車、變換車道
自動駕駛行業信心受挫
盡管馬斯克仍然表態強硬,但“布朗案”及后續兩起事故顯然對處于萌芽階段的商用自動駕駛產業打擊巨大。馬斯克本人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聲稱特斯拉不會停用現有的半自動駕駛功能,還重申會在2018年如期推出完完全全的自動駕駛套件——哪怕他個人在布朗去世后、消息揭露前拋售股票的事實被媒體抨擊。
今年為止,特斯拉的股價已經下跌了近10%。一些媒體將特斯拉與生物創業公司Theranos作對比,后者所謂的“一秒出血液檢測結果”已經被證實是一場驚天大騙局。
目前在自動駕駛領域大出風頭的企業除了特斯拉以外,則要數仍然在硅谷兢兢業業做實驗的谷歌。與特斯拉直接甩出“測試版本”給并未經過專業訓練的車主相比,谷歌在投入商用方面顯然要謹慎得多。年初谷歌自動駕駛測試車輛曾在加州山景城與一輛巴士相撞,但沒有造成嚴重后果。
批評者認為特斯拉把互聯網研發過程中的“測試抓bug”文化錯誤地嫁接到了汽車產業上面來:手機軟件的不完善版本導致的最嚴重后果無非就是程序崩潰、手機死機,但汽車自動駕駛功能稍有差池,則會出人命。
“當臺式電腦或手持電子設備中的軟件被標注為測試版的時候,這通常意味著它的功能尚未被完全開發出來,仍然在進行調試,”消費者團體代表《消費者報告》就敦促特斯拉公司停用這種“半生不熟”的所謂自動駕駛功能,因為普通車主不應當是“小白鼠”。
事實上,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曾宣稱即使在車主走神、沒有及時接管方向盤的情況下,它也具備識別障礙物并進而主動剎車減輕損失的能力。但在“布朗案”中,這個功能并沒有發揮作用。
特斯拉解釋稱:在強烈的日照條件下,探測器未能注意到大型拖掛車的白色車身,因此未能及時啟動剎車系統。但隨后仍然補充稱,自動駕駛的躲避功能是最后一道防線,不能完全依靠它。暗示布朗沒有握住方向盤導致事故的發生。
無論如何,布朗之死已經對這一行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可忽略的負面影響。摩根士丹利汽車行業分析師亞當·喬納斯就發布報告警告投資者,稱這一行業未來的發展可能面臨來自監管層的嚴厲干預,因為“安全和倫理方面仍然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當自動駕駛肇事導致路人傷亡時,沒有人知道應該由誰來負責。
受布朗案的影響,德國聯邦機動車輛局于近日下達禁令:如果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仍處于測試階段,那么德國政府不會批準特斯拉電動車裝備該系統。考慮到德國是歐洲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特斯拉在歐盟的銷售或將遭遇寒冬。
目前尚不清楚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態度會在布朗案后發生怎樣的變化。但今年1月一份由美國汽車協會進行的調查顯示,有75%的受訪者表示,“坐在無人駕駛汽車里面,他們會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