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濤
參賽選手摩拳擦掌地等待入場,航拍直升機在體育館上空盤旋,舞蹈演員身著五彩服裝賣力表演,受邀明星的歌聲則被淹沒在觀眾歡呼聲中……這種氣氛熱烈的典型奧運會開幕式場景通常來說預示著賽事主辦方的多年努力終于有了回報:現在只需要待在后臺祈禱一切順利即可。
對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來說,情況卻有些不同——7月17日當天,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加拿大前首相皮埃爾·特魯多以及73000名現場觀眾的注視之下,傳統上應當要首先出場的希臘代表團的團員們發現,他們通往體育場的通道幾乎被正在施工的建筑工人給全部堵塞了。

蒙特利爾奧體中心
彼時,體育館中央一片歡騰,但在體育館后臺、攝像機鏡頭捕捉不到的地方,工作人員正在瘋狂地揮動鐵鏟和掃帚清除來不及運走的建筑殘渣。賽會開幕前幾個月,3000多名勞工曾以24小時不間斷施工的方式想要確保奧運會能有條不紊地展開。遺憾的是,他們并沒有成功。
事實上,被譽為“史上最漂亮的體育場”的蒙特利爾奧體中心最終直到1987年才宣告完全竣工——比賽結束11年后修好主體育場,這在奧運會歷史上絕無僅有。
不光如此,當為期兩周的奧運會最終結束時,蒙特利爾人發現他們陷入了曠日持久的后遺癥之中。據說這屆奧運會欠下的巨債一直到2007年才完全還清,蒙特利爾的納稅人莫名其妙地成為了所謂“蒙特利爾陷阱”的受害人。
據統計,1976年奧運會的最終花銷超過預期的13倍。為了還清將近10億加元的債務,蒙特利爾所在的魁北克省采取發行全民彩票,征收煙草稅等手段進行籌資,引發不小的社會反抗。在短暫的全球關注度消散之后,蒙特利爾人發現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連串的政府貪污或瀆職丑聞、一堆大而無當的體育館以及持續多年的經濟衰退。40年之后,仍然沒有哪座城市像蒙特利爾這樣,因為一次無力負擔的盛會而幾近破產。
縱情享樂的蒙特利爾
平心而論,2004年的雅典以及2016年的里約熱內盧也都先后遭遇到了奧運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但與中等資本主義國家希臘以及新興工業化國家巴西不同的是,加拿大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列強,經濟發達的蒙特利爾也似乎完全有操辦一屆無瑕疵奧運會的實力。
“蒙特利爾人有縱情享樂的資本”——這是上世紀70年代加拿大人的共識。這座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混血城市和它的兄弟城市多倫多相比,完全是另一個次元的存在。溫文爾雅、成熟有教養并永遠走在潮流前線,蒙特利爾大約是全北美“逼格最高”的一座城市。當多倫多的商業白領埋頭苦干到深夜11點時,蒙特利爾人正在街頭狂歡。
在那個年代,蒙特利爾是加拿大毫無爭議的金融中心。這座充滿了歐陸風情的城市融合了北美和歐洲的精華,包豪斯風格的摩天大樓和中世紀裝飾的紅石教堂交相輝映,全世界的財富則滾滾而來,集中到這座優雅之城。
正因為如此,當1970年蒙特利爾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國際奧委會上奪得第2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時,時任市長讓·德拉皮奧對其市民宣布說:“這就像家里多添了個孩子一樣。”意即富庶的蒙特利爾無論如何都負擔得起——畢竟,4年前在這座城市舉辦的世博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整座城市都彌漫著樂觀的情緒。
德拉皮奧領銜的奧組委當時估計,整個奧運需要花費1.2億加拿大元,主體育場奧體中心的預算為7100萬加元。被稱為“空想家”和“偏執狂”的德拉皮奧是個十足的宏偉建筑愛好者。在他的主導下,奧體中心選了最奢華、最狂放的一款設計:整個體育場被打造成一艘揚帆出海的巨輪,而高達175米的斜塔則構成了巨輪的“桅桿”——這座斜塔后來成為世界最高的傾斜式人工建筑,比美國華盛頓的華盛頓紀念碑還要高。
不曾料想到的是,進入70年代后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陷入了經濟危機,物價暴漲導致場館建設成本不斷攀升。以鋼鐵價格為例,施工期間短短幾年就翻了三倍。在這種情況之下,德拉皮奧仍然堅持要按照原方案進行施工,不做任何妥協。此外,修建過程中勞資糾紛不斷,在1974年12月到1976年4月的總共530個施工日中,工人罷工了155天,這使得施工進度嚴重滯后。
到1975年,蒙特利爾的上級、魁北克省政府再也看不下去了,整個奧組委和施工團隊被迫接受調查。一位調查人員表示:“奧運會的籌辦工作顯示出系統性的腐敗……其中一些涉案人員幾乎是直接搬走錢箱……”
德拉皮奧雖然因為某些原因被免于起訴,但他的個人政治生涯也算到了頭。那句“就像添了個孩子一樣”的大話也一直成為媒體嘲笑他的把柄。
40年的蛻變史
雖然賽前歷經波折,但1976年奧運會的比賽本身還算一帆風順。唯一遺憾的是,作為主辦國的加拿大成為首個沒有奪得金牌的奧運會東道主,場面略微尷尬。
8月1日,第21屆奧運會終于閉幕。奧組委統計最終花銷為16億加元,超過原本預算的13倍。而作為主要工程的奧體中心則花費了11億加元,更是暴漲超過15倍。
與此同時,另一件影響蒙特利爾未來命運的大事件也在悄然發生:當年11月,主張魁北克獨立的魁北克黨獲得了省議會的絕對多數席位,變成了魁北克省的執政黨。這個政黨一上臺就宣布要舉行一場事關加拿大命運的獨立公投,引發市場恐慌。消息一出,加拿大保險業巨頭“陽光生活”就把自己的總部從蒙特利爾搬遷到了多倫多,開啟了蒙特利爾金融中心的衰落進程。
1980年的公投中,獨立派雖然被否決,但金融業對蒙特利爾的信心已經遭受重創。再加上奧運會債務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蒙特利爾將加拿大第一金融中心的位置拱手讓給了多倫多。現如今,持續多年的“多蒙之爭”塵埃落定,說英語的多倫多成為毫無疑問的加拿大首席大都會。
更讓蒙特利爾人心塞的是,花了大價錢修出來的“昂貴玩具”最后還不怎么好用。
賽后,奧體中心連續發生了好幾次危險事故,原因都是當初設計施工不善。1991年,一塊重達55000公斤的混凝土板從房頂滑落,所幸沒有發生傷亡,政府只好用固定的房頂代替了之前可移動的屋頂;1999年,館頂的一部分崩塌,冰雪頓時砸向了場館里的工作人員。雖然工作人員隨后安裝了新的屋頂,但并不牢靠,仍然需要定期修補。

主體育場里多次發生事故的巨大屋頂
經濟蕭條、人口流失之后的蒙特利爾也無法吸引到更多的文體活動,因此奧體中心長期處于空置狀態。2004年蒙特利爾展覽隊將主場遷離后,奧體中心的人氣更是一落千丈。現今,奧體中心主要靠收取斜塔觀光門票來維持運營。游客在登上斜塔后,蒙特利爾的美麗風光盡收眼底。但有報告指出,這項收入在巨額維護成本下仍然入不敷出。
40年之后終于逃出了債務陷阱的蒙特利爾也丟掉了“加拿大第一城”的頭銜。它正在努力使得自己變得更加宜居、更加有內涵。如果說多倫多將長期占有經濟和金融中心的位置的話,蒙特利爾則將捍衛自己的文化中心地位。這座城市現如今被譽為全球設計之都,街頭藝術和世界一流的爵士樂讓它重新成為一座生機勃勃的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