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仙
摘 要:企業的政工管理是促進企業競爭實力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手段,而工會是企業政工管理工作中的所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其具體管理工作的重要表現和組織機構。工會是黨民聯系的重要樞紐和關鍵,其在政工管理工作中(政治工作、思想品德建設等內容)有著積極意義。因此,在企業不斷提升其經濟競爭實力的同時,還需要對內部的管理進行完善,加強政工管理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工會的管理工作更是要重視其特殊性、重要性及其相關工作的開展。本文通過對企業的政工管理中的工會管理工作、體制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問題,探討完善其體制和管理工作便捷開展的相關措施,建設和打造出更優秀、更高效的內部管理體制和協作團隊,以便于能夠由內而外地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關鍵詞:企業管理;政工管理;工會;問題及對策;管理體制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各類型企業也如春筍般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并逐步地且將長期循環地完成優勝劣汰的生存軌跡,而工會這一聯系黨和人民關系的橋梁和紐帶也逐漸成為了企業政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將會因為其內部的管理制度而面臨破產或更進一步,這就需要企業不斷地完善其內部的管理體制,如政工管理工作中的工會工作及其管理的加強和完善,而現實的市場環境中,大部分企業都面臨著工會的工作與崗位職責之間無可調和的矛盾和漏洞的問題,這就造成了企業的內耗嚴重,面對外部競爭顯得無力、勢頭后勁不足等。因此,對處于企業內部的管理中的政工管理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工會的管理、職責等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探討出相關的改進措施和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是很有必要的。
一、工會
(一)工會的內涵與職責
工會是工人聯合會或勞工總會的簡稱,代表的是企業職工的利益,而其基本的職責就是依法維護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保障工會組織能夠在政工管理工作中發揮積極效用,調動廣大職工參加公司建設、改革和完成各項任務的積極性,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培育職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等素質,建設技能高、綜合素質高的職工隊伍等。同時,其法律性質為社團法人,而具有法人資格的工會組織,法律賦予了其獨立地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權利與職責。其中,某些企事業單位建立的工會組織,按照法律及其相關的司法解釋規定的內容來看,他們是各自獨立的法人主體,能夠分別而獨立地承擔民事責任、享有民事權利。
(二)工會在政工管理中的意義
工會在政工管理工作中的對職工的政治工作、思想品德建設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如此,工會的基本職責中也規定了需要對企業的職工進行思想道德、文化素質等方面進行培養和教育,但是在新中國的企事業政工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進入了瓶頸期,面臨著許多新的時代問題,這就要求了企業在進行自身建設的同時,重視工會這一獨特的優勢和作用,與時俱進,迎難而上,把握好工會與政工管理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工會在思想、政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二、企業的政工管理工作中工會常見的問題分析
(一)工會缺乏活力
現今,在社會進步、企業淘汰率和成長率快速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大部分企業的工會都存在著活力不足、后勁不足、不能滿足職工的需求、不能為職工全面而周到地服務等問題,造成了職工在企業活動中的積極性快速下降、企業凝聚力下降等問題。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工會缺乏合理而科學的工作方式,雖然工會內的人員對于部分企業職工的的問題和困難,但是沒有相應的解決措施和方法,不能充分發揮工會的職能,造成工會流于形式;其次,由于企業重視生產力的建設而忽視了組織機構及其內部管理體制的建設,特別是工會的建設,造成了工會在企業中的低位和形象的下降,導致其凝聚力下降,工會的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行為散漫;最后由于工會的工作人員成分中不包含臨時工、農民工等,薪資水平階層的差異性較大,并且在企業改制過程中也沒有對其組成成分進行改變和創新,導致了工會的組織能力和動員企業職工的能力不高,工會維權難度上升,造成工會的活力下降。
(二)工會工作的法律保障體系不完善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生存發展都將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活動,特別是以法律為支撐的、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工會,其工作的開展必將是以法律法規為基礎和依據。但是在目前的工會發展現狀中,可以發現其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普遍不高,其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和現有的不健全的法律體系還不能夠完全滿足職工的需求,同時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手段、執法保障來確保工會對企業職工合法權益的保全工作順利進行。例如,《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障法》、《工會法》等法律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保障內容,但是由于其強制性不高且沒有配套的執法體系,造成了企業職工在合法權益的維權道路上困難重重,也導致了政工管理工作的停滯不前。
(三)工會干部的素質較低,且崗位職責不明確
企業工會的部分干部缺乏工作經驗、工作能力較弱、綜合素質不高,且工會內部的各個崗位分工不明確、職責不明確,不能有效地促進工會體制高效而貼心地運行。例如,部分干部缺乏對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進行維權的意識,自身的法律知識掌握度不高,法律素養和法律信仰不高,當需要其進行保護職工維權時不知從何下手,也不能有理有據地與領導進行談判,具有害怕領導在職工維權過程中形象有損而對自己有害的思想,在維權過程中出現問題和責任互相推諉等等,都造成了企業職工對工會的信任度不高、積極性不強,導致了工會的工作及相關活動參與度不高、所得效果不佳等現象。
三、企業政工管理中工會的工作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改革和創新工會的工作方式
工會應該摒棄傳統的工作方式,同時應該依據企業的生存條件、發展環境、上升空間等具體而實際的問題進行改革和創新其工作的方式。例如,提升工會自身的工作能力,工會的規模應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工作內容的增加而擴大,建設專業化、法律化、流程化、便捷的流水線工作模式,落實各個崗位的權責分工,同時還可以改變工會以往被動的工作模式,主動貼近企業職工的生活、工作,及時發現并解決其生存和工作問題,讓企業職工享受到貼心、優質、高效的服務,深切地感受到工會對他們的關愛,從而增強工會的活力。
(二)建設高素質的專業化工會團隊
隨著企業的發展速度加快,工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豐富,工會的干部、工作人員所面臨的責任、任務加劇。這就要求要對工會的干部、工作人員進行強度較大的法律知識、科學文化、工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訓,解放其老舊的思想,培育務實、開放、創新的思想,樹立法制觀念,增強其在解決企業員工問題、維權等方面的創新能力,增加各個企業的工會之間的經驗交流活動,建立完善的報告制度,結合先進、務實的經驗和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進行以工作計劃、問題解決進度等為內容的報告,以便于能夠打造一支法律素養高、專業化技能強、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高的工作團隊,從而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維護的需求,促進工會的發展。
(三)完善配套的法律體系
在不斷完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強制性、執法能力高、監督制度完善的配套體系的建設,這樣就可以確保工會在為企業員工維權工作的順利進行,減少其維權道路上的阻礙,從而能夠培養起企業員工的法律信仰和法制觀念,提高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定和經濟的健康發展。
四、結語
在我國企業的政工管理工作中,工會的發展和日常工作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活力不夠、動員能力不強、法律依托不足、權責分工不明確、干部素質不高等問題,這就需要加強工會內部的建設,如加強干部和工作人員的專業化、法律化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健全和完善法律體系及其配套設施,改革和創新工會的工作方式等等,以便于能夠增強工會的活力,讓其名副其實,從而促進企業內政工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進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張全哲等.企業政工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江西建材,2014(4):293-296.
[2]鄭立新.新時期公司工會政工管理現狀探究[J].企業研究,2013(16):183.
[3]閔世寬.注重和發揮工會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優勢[J].內江科技,2009(11):34.
[4]陸浩.國有企業工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科技,2009(1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