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世彬
摘 要:法律風險存在于企業管理的過程中,通過對法律風險類型的充分了解,建立健全以總法律顧問制度為核心,以制度和規范的流程為重點的管理程序,可以更好地實現企業規范化管理目標。企業建立有效的法律風險防控措施,完善的法律風險評估機制,可以切實有效地降低企業管理中的法律風險。
關鍵詞:法律風險;概念;特征;類型;防控措施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國內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間的經濟活動越來越頻繁,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新的法律、法規的出臺等,都對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給企業帶來新的機遇和風險。現代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開始逐漸意識到防范企業法律風險的重要性,重視和加強法律風險管理是我國企業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客觀需要。
一、企業法律風險概述
(一)企業法律風險的概念
所謂企業的法律風險是指由于企業外部的法律環境發生變化,或由于包括企業自身在內的主體未按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有效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而對企業造成的負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2006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開始在央企推廣全面風險管理,2009年國資委辦公廳發布《進一步加強當前形勢下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有關問題的通知》,2011年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編制了《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并作為國家標準發布施行。企業法律風險的防范與管理逐漸被現代企業所重視。
(二)企業法律風險的特征
1.發生原因的法定性或約定性。企業違反法律規定、合同約定,侵權,怠于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等原因,都是由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的,否則不能直接導致法律風險的發生。
2.發生結果的強制性。企業的經營活動如果違反法律法規,或者侵害其他企業、單位或者個人的合法權益,勢必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甚至刑事責任等法律責任,法律風險一旦發生,企業必然處于極其的被動地位并承擔不利后果。
3.發生領域的廣泛性。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都離不開法律規范的調整,企業實施任何行為都需要遵守法律規定。法律是貫穿企業經營活動始終的一個基本依據。企業法律風險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和各項業務活動之中,存在于企業從設立到終止的全過程。
4.發生后果的可預見性。法律風險是有法律規定的原因產生的法定后果,因此事前是可以預見的,可以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加以防范和控制。企業法律風險的事前防控正是基于法律風險的可預見性實現的。
二、企業常見的法律風險類型
(一)合同行為中的法律風險
合同是由各合同相對方訂立、履行的,不可能完美無缺,因此就會有人利用合同,將合同中的漏洞變成危險的陷阱。在合同訂立、生效、履行、變更和轉讓、終止及違約責任的確定過程中,合同一方或多方利益損害或損失的可能性,就是合同行為中的法律風險。
(二)并購、融資中的法律風險
企業并購涉及公司法、稅法、知識產權法等多個法律部門,操作程序復雜,產生法律風險的可能性較高。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經常會面臨融資困難,既難以通過銀行貸款方式獲得融資,此時往往通過民間借貸、集資、違規借貸等方式籌資。這類融資手段一旦遇到資金周轉困難,便極有可能將企業推入絕境,最終導致企業破產。
(三)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風險
商業秘密、專有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產權缺乏有效保障,是企業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一些掌握了企業技術秘密或商業秘密的人員跳槽時,往往會帶走企業的技術秘密、客戶信息甚至客戶關系,這種商業秘密的泄漏或丟失,往往會對一個企業造成致命影響。
(四)人力資源管理法律風險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過程的各個環節,從招聘開始,面試、錄用、簽訂勞動合同、員工待遇直至員工離職這一整個流程中,都受到勞動法律法規的約束。企業的任何不遵守法律法規的行為,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勞動糾紛,給企業造成不良影響。
(五)企業涉及訴訟、仲裁的法律風險
企業若想贏得一場官司,就必須了解相關司法程序及實體法方面的知識,掌握必要的訴訟或仲裁技巧,以保證自己不受對手的誤導或限于訴訟之累。這樣才能更胸有成竹的面對法律事件,防止企業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三、企業法律風險防控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總法律顧問制度
建立以總法律顧問為核心的法律風險防控機制,總法律顧問全面領導企業的法律事務,充分發揮自身的核心作用。明確法律事務部門的定位與職責,發揮其牽頭和引導作用,并與業務部門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
(二)強化企業法律風險意識
提高和強化法律風險意識是識別風險、化解風險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的思想基礎。必須強化企業領導人和員工的法律風險意識。企業領導人的法律風險意識,是有效防范企業法律風險的關鍵。
(三)建立法律風險評估機制
企業應對其所面臨的現有以及潛在的法律風險進行初步評估,就評估過程中發現的重大法律風險提出解決方案,確定具體措施、實施期限和先后順序。法律負責人應當制定法律風險管理戰略的具體實施計劃,企業總法律顧問和法律負責人承擔其實施與管理職責。
(四)法律風險管理的規范化
建立法律風險管理的基本制度,從制度層面上防范與化解企業在處理內外事務中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并實現規章制度管理的靜態與動態結合,保證規章制度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實踐中不斷的完善創新,進而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制度管控體制。
(五)形成科學的流程,實現防控程序化
企業要主動建立法律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依據流程進行確定目標、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風險應對、處理反饋,將法律風險、法律防控措施落實到業務流程中,實現法律風險防控的程序化管理。
(六)優化合同管理機制
不斷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強化合同溝通、談判、審查、訂立、履行等交易主要環節的管理,實現合同管理全過程的制度覆蓋。要推進合同文本標準化,避免合同條款不完備的風險。建設合同管理信息化網絡,規范合同行為。
(七)加強法律培訓和法律顧問隊伍建設
加強對企業員工法律風險知識培訓,尤其應重視對法務專業人才的培養與選拔,提高企業骨干的法律經營管理水平。通過外聘專業律師,建立起律師和法律顧問參與企業決策及經營環節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