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芳,伍祥林,劉海霞△
(1.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重慶 400016;2.重慶市腫瘤研究所醫務部,重慶400030)
?
合理縮短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可控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武芳1,伍祥林2,劉海霞2△
(1.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重慶 400016;2.重慶市腫瘤研究所醫務部,重慶400030)
術前平均住院時間作為平均住院時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醫院整體管理水平,尤其是手術科室整體運行水平最直接、最敏感的指標[1]。術前平均住院時間延長,不僅增加患者的負擔,同時還影響醫院的收容量和經濟效益[2-4]。如何進一步縮短術前平均住院時間,加快手術周轉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為此,本文對某院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影響因素展開調查,針對可控因素實施干預措施,并對實施效果進行評價。
1.1一般資料收集某院2012~2015年相同時間段(1~7月)手術科室患者術前平均住院時間資料。隨機抽取醫院臨床、醫技、護理人員作為調查對象,以臨床手術醫生為主。調查對象各級職稱和年齡均勻分布,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基本信息(n=82)
1.2調查方法采用專家咨詢、問卷調查與結構化訪談的形式對影響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可控因素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82.00份,有效回收率為82.00%。
1.3干預措施根據調查結果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1.3.1建立管理責任制,加大監管力度(1)設立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指標[5-7]:在醫院統一組織領導下,由醫務部具體負責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管理工作;在醫院總體調控目標基礎上,根據各科室實際情況制訂科室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指標。(2)列入醫療質量考核體系[8-9]:術前平均住院時間作為一項單獨考核指標,納入各科室每月的醫療質量考核體系,與科主任及科室考核掛鉤,全年考核不達標者,取消其科主任及科室年度評優資格。(3)加大監管力度:科室每月進行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匯總與分析;至少每6個月進行1次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對比、分析與總結,并提出改進措施。職能部門每6個月進行1次全院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管理工作督導與檢查,將檢查結果進行反饋,并提出改進措施。同時,定期召開座談會,至少每6個月召開1次科主任、護士長均參與的臨床與醫技科室的溝通會,進一步研討相關對策,體現持續改進。
1.3.2完善規章制度,強調執行力引導各科室加強內涵建設,落實醫療核心制度,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進一步優化診療服務流程,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管理效能,加強各臨床科室的配合,實現多學科協作。嚴格執行疑難病例、三級查房、首診負責等制度,執行會診醫師資格和時效管理,保證會診質量和會診時效性。嚴格執行并落實術前討論、手術分級制度、術前風險評估、重大手術報告等手術相關核心制度,切忌流于形式。加強麻醉科與各手術科室的配合,麻醉科應合理安排手術,嚴格執行手術患者接送流程,縮短接、連臺手術的銜接時間,用好麻醉誘導室和麻醉復蘇室,加速手術周轉。
1.3.3加強設施配置,提高設備使用率先進檢查儀器等醫療設備的配置可以讓醫技科室的工作事半功倍,醫院應根據實際需要,科學地論證需求關系,有計劃地添加或更新設備,加強儀器設備的管理與維修,提高使用率與完好率,盡最大可能減少由于硬件限制導致的等待時間延長。如磁共振成像(MRI)全負荷運轉也不能滿足臨床需要,病理科的自動免疫組化機和組織快速處理儀使用率偏低等。鑒于此,醫院召開院辦公會集中討論新設備的添置計劃,包括MRI、超聲、實驗設備等,并對某些醫技科室采取扶持政策;其次,制訂具有導向性的設備成本考核方案,讓科室“敢用、愿意用”,以激勵科室使用新設備,提高設備使用率,使其發揮最大效能。如病理科的新進設備在成本考核方案調整后,使用率大大增加,出報告的質量和速度均得到改善。
1.3.4規范檢查流程,改進檢查預約方式嚴格執行新住院患者的處置時間控制,及時診斷、送檢等。確立醫技科室的時限目標[10]:加強影像科、病理科、超聲科、檢驗科、腫瘤實驗室等醫技科室的時效性管理,各科室按規定時限預約、檢查和出具報告單;積極推行同級醫院檢查結果互認制度,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查。改進檢查預約方式[11-13]:實現檢查預約信息化管理。設立預約中心,對檢查項目進行網上和實地的分時段預約,以及多項目的聯合預約、分段預約。聯合預約:如遇到需同時做多項檢查的患者,預約中心可根據檢查項目的要求及檢查當日的預約情況為患者制訂最優化、最適合的檢查時間計劃,使患者盡可能地在同一天完成所有檢查或盡可能多地完成檢查,梳理診療過程,加快確診速度。延長檢查開放時間,解決下午入院患者的檢查預約問題。在不增加醫療設備的情況下,周六全天開放檢查項目(所有檢驗項目、大型儀器檢查等),并充分考慮節假日上班補助問題,同時滿足門診及住院患者的檢查需求。
1.4效果評價比較2012~2015年相同時間段(1~7月)術前平均住院時間,以及2015年1~7月不同月份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繪制2013~2015年相同時間段(1~7月)術前平均住院時間趨勢圖,評價干預前后術前平均住院時間。

2.1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影響因素管理因素中檢查效率不高(79.27%)、內部流程管理不暢通(74.39%)和醫療規章制度落實不夠(64.63%)是影響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最重要的3個因素。制度執行因素中會診(53.66%)、術前討論(37.80%)、手術分級制度(34.15%)等規章制度的執行最能影響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檢查效率因素中大型儀器檢查(75.61%)、動態心電圖(57.32%)和病理檢查(47.56%)3項是最能影響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檢查項目。流程暢通因素中等待檢查時間過長(82.93%)、預約方式方法不完善(54.88%)、多種檢查之間銜接不完善(42.68%)是影響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最主要的3個原因。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影響因素分布,見表2。

表2 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影響因素分布(n=82)

續表2 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影響因素分布(n=82)
2.2干預效果
2.2.12012~2015年相同時間段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比較2012~2015年相同時間段(1~7月)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72.602,P=0.000)。采用LSD-t法進行兩兩比較,結果顯示:2015年1~7月術前平均住院時間與2012、2013、2014年相同時間段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2012、2013、2014年1~7月術前平均住院時間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012~2015年相同時間段術前平均住院 時間比較
*:P<0.05,與2015年1~7月比較。
2.2.22015年不同月份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比較2015年1~7月不同月份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5.397,P=0.000)。采用LSD-t法進行兩兩比較,結果顯示:1、2、3月間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1月與4、5、6、7月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月與3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月與4、5、6、7月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3月與4、5、6、7月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4、5、6、7月間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015年不同月份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比較±s,d)
*:P<0.05,與1、2、3月比較。
2.2.32013~2015年相同時間段術前平均住院時間趨勢圖繪制2013~2015年相同時間段(1~7月)術前平均住院時間趨勢圖,結果顯示:與2013、2014年比較,2015年數據明顯下降,且2015年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整體呈下降趨勢,3月份以后下降明顯,4月份以后趨于平穩,表明采取的干預措施有一定效果。

圖1 2012~2015年相同時間段術前平均住院
術前平均住院時間從側面反映了醫院的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管理水平及綜合保障能力[14]。醫院應努力縮短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提高手術科室床位的利用率和周轉次數,合理利用醫院資源,提高醫院整體效率和醫療服務質量[15-16]。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檢查效率不高(79.27%)、內部流程管理不暢通(74.39%)和醫療規章制度落實不夠(64.63%)是管理因素中影響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最重要的3個因素。此外,硬件與平臺的構建、醫療技術水平不足,以及績效考核與激勵不到位等因素也不容忽視。經訪談發現:由于績效考核原因,部分科室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甚至造成某些新設備利用不夠,比如自動免疫組化機和組織快速處理儀,由于設備使用成本高,影響科室績效收入,造成科室不愿意使用。
制度執行因素中,會診制度(53.66%)、術前討論(37.80%)、手術分級制度(34.15%)等制度的執行最能影響術前平均住院時間。例如:很多需要會診解決的術前問題,若未得到及時解決,手術根本不能開展。疑難病例若得不到及時討論,可能會延遲患者的整個疾病診治過程,延誤手術時機。多學科聯合會診申請提交不及時,可能加重患者的痛苦,延誤最佳治療時期。
在檢查因素中,大型儀器檢查(75.61%)、動態心電圖(57.32%)和病理檢查(47.56%)3項成為臨床醫護最為關注的檢測項目,也是最能影響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檢查項目。分析原因:(1)常規檢查項目入院當天都能夠完成檢查并得到結果;但周五下午、周六、周日入院的患者大多數不能按時完成檢查或取得報告。(2)大型儀器檢查,其檢查結果回報為1~4 d,耗時較長,特別是MRI,預約之后平均需等待3 d左右。由于硬件設備限制,滿負荷運轉也不能滿足臨床需求。(3)對于病理檢查的調查了解到,病理活檢報告時間偏長,對術前平均住院時間有一定影響。
此外,流程暢通因素中,等待檢查時間過長(82.93%)、預約方式方法不完善(54.88%)、多種檢查之間銜接不完善(42.68%)是影響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最主要原因。該院檢查項目的預約由各醫技科室具體實施,患者往往是做完某項檢查再去另一個科室預約其他檢查,反復預約和等待檢查時間較長;同時,如遇到需要提前做準備的檢查,如空腹超聲、膀胱充盈、造影服藥和動態心電圖等,可能需要更多時間。這種科室各自為政的預約檢查方式不利于統籌安排,嚴重影響輔助檢查的周轉效率;而且各科室派人專職負責預約,對人力資源也是一種浪費。此外,等待手術也是術前平均住院時間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據手術室調查人員表示,雖然臨床申請的手術計劃在準備完善的情況下均可得到安排,但在手術開臺、接臺、錯峰安排等手術管理流程上仍可做一些優化,以加快手術周轉。
本文結合醫院實際情況,通過專家咨詢、問卷調查與結構化訪談,對可控影響因素進行歸納總結,繼而實施一系列干預措施,收到顯著效果。但術前平均住院時間的影響因素眾多,不僅有醫院內部可控因素,也有患者等外部不可控因素,縮短術前住院時間任重而道遠。
[1]歐陽琳,李鵬.某軍隊綜合性醫院平均住院日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重慶醫學,2009,38(14):1827-1828.
[2]李思睿,趙多,李靜,等.某軍隊大型綜合醫院合理縮短術前平均住院日的干預研究[J].實用醫藥雜志,2012,29(9):855-858.
[3]李衛紅,趙莉麗,吳虎兵.擇期手術術前住院日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病案,2013,14(4):25-27.
[4]薛麗,李達,趙育新,等.術前平均住院日影響因素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3,32(6):433-435.
[5]徐菁.某院術前平均住院日分析[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3,20(11):1029-1030.
[6]楊天桂,石應康,程永忠.平均住院日定義和標準探討[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9,16(4):14-16.
[7]薛麗.某三甲醫院外科手術患者平均住院日影響因素分析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3.
[8]彭相文,任慧,王永晨.影響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分析與對策[J].中國醫院管理,2010,30(5):40-42.
[9]李淑霞,趙作偉.合理降低術前平均住院日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0,17(1):45-47.
[10]賴偉.國內外平均住院日比較與分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0,17(2):21-24.
[11]李韶霞.胃惡性腫瘤患者術前平均住院日的統計分析[J].中國醫院統計,2007,14(1):61-62.
[12]張文新,張博恒,張淵.縮短平均住院日有效地提高醫院的效率和效益[J].中國衛生經濟,2007,26(7):36-37.
[13]李雪梅,張志毅,高士洪,等.適宜控制醫院平均住院日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醫院管理,2013,33(9):50-51.
[14]路陽,王飛,陸晨,等.平均住院日等主要住院指標的管理及成效[J].中國醫院管理,2013,33(9):51-52.
[15]朱暉,張瑞萍,郭建新.烏魯木齊某院平均住院日影響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J].重慶醫學,2012,41(25):2633-2634.
[16]張靖,鐘若冰,廖菁,等.分析評價四川省340家公立醫院的技術效率[J].重慶醫學,2011,40(19):1929-1931.
武芳(1985-),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醫院管理研究。△
,E-mail:799100394@qq.com。
·衛生管理·10.3969/j.issn.1671-8348.2016.19.043
R197
B
1671-8348(2016)19-2717-03
2016-02-20
201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