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穎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
?
商業車險改革的背景與發展方向
孟 穎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

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以下簡稱“商業車險改革”)是國務院推進保險業改革創新、全面提升行業發展水平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保監會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的重要舉措。自2015年6月起,中國保監會分兩批在全國18個省市地區開展了商業車險改革試點工作。
2014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為1.54億輛,保險行業承保汽車1.38億輛,隨著汽車保有量和投保率的快速提升,車險的覆蓋面、影響力都在不斷擴大。2014年的車險保費收入為5515.93億元,占整個財產保險保費收入的比重達到73.11%,是絕大多數財產險公司的主力險種。車險的價格和服務對于數億老百姓都可能產生影響,車險不單是一個行業問題,也是一個民生問題、公共熱點問題。
我國現行的商業車險費率條款主要是基于2006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制定的A、B、C三套標準,責任范圍和費率水平基本一致,行業沿用至今,調整甚微。這種相對集中統一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在我國保險市場不發達、消費者保險意識不強的情況下,對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問題逐步顯現,無論是社會、行業,還是消費者方面,都對這種近乎單一的車險條款體例發出了不同的聲音。社會公眾和保險行業對車險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漲,期待越來越強烈。
(一)社會有需求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會議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其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近十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環境、道路交通安全狀況、汽車產業發展、消費者保險意識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變化,而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卻仍然處于十年前的水平,一直未進行實質性的改動。市場缺少合理的車險條款費率調整機制,車險價格沒有與時俱進的客觀反映市場的變化和風險的實際水平,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沒有發揮其決定性的作用。
(二)行業有追求
近年來,由于車險的條款、費率是統一的,缺少給予保險公司進行車險條款創新的通道,公司無法根據自有條件對客戶進行較為明顯的差別化管理,其主動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的內在動力不足,對監管部門的依賴也越來越強。常常出現市場手續費走高了,呼吁監管部門去治理;渠道價格混亂了,提交監管部門去解決。公司缺少自發改善的動力去加強內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加速轉型升級等,也沒有在怎樣為消費者提供好的服務、低廉的價格、滿足其真實需求的保險責任上花功夫、下力氣。車險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及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行業整體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后勁,與經濟社會快速向前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三)車主有訴求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針對車險的訴求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車險條款不合理,“高保低賠”“無責不賠”、保單中免賠條款過多等是被消費者最為詬病的問題;二是車險服務水平低,消費者出險后進行車險理賠時,遇到公司以各種理由“拖賠”“惜賠”,車險市場存在較為突出的“理賠難”問題;三是消費者保費負擔較重,現行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由于缺乏市場化的基礎,對風險的甄別和差異化管理比較單一,無法達到精細化運作,車險費率一直整體處于較高水平,商業車險保費仍然比較貴,成為公眾輿論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2012年,以解決“高保低賠”“無責不賠”等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為契機,中國保監會針對商業車險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開展了多輪調研。為解決車險市場長期存在的一些體制性、機制性問題,更好地保護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推動保險行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保險市場可持續健康發展,綜合財險行業的資本情況、車險保費收入情況、綜合賠付情況以及行業整體經營情況等多方面因素,2015年6月1日,中國保監會在黑龍江、廣西、陜西、重慶市、青島市以及山東其他地區拉開了商業車險改革試點的帷幕。
本輪商業車險改革是推動商業車險條款費率市場化的重要開端,通過探索商業車險條款內容的客觀性、完備性,初步建立商業車險費率的動態調整機制。為下一步擴大行業示范條款種類、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創新條款,實現風險單位差異化管理夯實基礎,進而推動行業整體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保險服務經濟社會能力不斷增強,逐步實現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的全面市場化改革。
(一)商業車險示范條款體系更加豐富合理
一是保險金額確定更合理。此前社會關注的“高保低賠”問題,可以通過新商業車險示范條款的改進而解決。新條款明確約定車損險的保險金額按投保時被保險機動車的實際價值確定。在發生全部損失時,按照保險金額為基準計算賠付。發生部分損失,按實際修復費用在保險金額內計算賠償。
二是保障范圍更廣泛。新條款將冰雹、臺風、熱帶風暴、暴雪、冰凌、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駕駛證失效或審驗不合格、未上牌照新車、被保險機動車所載貨物、車上人員意外撞擊所導致的損失、家庭成員人身傷亡等情形納入保險保障范圍,大幅提高了商業車險風險保障水平。
三是索賠方式更加明確。車輛受損后車主既可以向責任方索賠,也可以向責任方保險公司索賠,還可以向自己的保險公司申請先行賠付,并授權該公司向責任方追償。這將有效解決車主在無法找到責任方而要求理賠時己方保險公司“無責不賠”的困擾,更多地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
此外,在示范條款的基礎上,引導財產保險公司為保險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的商業車險保障與服務,以創新型條款滿足社會公眾不同層次的保險需求。對創新型條款的投放建立科學、客觀、公正的評估機制與創新保護機制。
(二)車險定價與風險更為匹配
一是按車型確定基準純風險保費。將原先以車輛市場價為基礎的計算方式改為車型定價,使不同車型的費率水平與風險水平合理匹配。把汽車后市場的維修成本納入保險體系,進行風險差異區分,市場價等同的車輛中,“零整比”高的品牌車輛厘定的費率相應提高,即出險頻率高、維修成本大的車型將匹配更高的基準純風險保費。
二是保費調整機制更為科學。改革前,商業車險的價格并不是完全由市場決定,導致條款設計中部分風險評判因子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形同虛設。改革后,保費調整因子從行業角度實現了簡化,與包括出險次數、自主核保系數、渠道系數、交通違法系數等系數相掛鉤。而從公司自身角度,則可以根據車主的年齡、性別,業務來源渠道等不同情況自行確定自主系數使用值,進一步提高風險與保費的匹配度,更好地體現消費者保費負擔的公平性。
三是發揮交通違法系數的作用,實現“獎優罰劣”。將交通違法系數作為保費計算的客觀因子之一,根據車主是否發生違法違章事項進行次年保費浮動,遵守交通規則不違章的車主即可享受保費下降的福利,從而引導車主謹慎駕駛,降低事故發生頻率,促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商業車險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商業車險市場體系,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市場化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包括以行業示范條款為主體,以創新型條款為補充,建立標準化、個性化并存的商業車險條款體系;以大數法則為基礎,市場化為導向,逐步擴大財產保險公司商業車險費率厘定自主權;以動態監管為重點,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加強和改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監管。
(一)以改革激發行業內在動力,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商業車險改革構建了新的市場競爭格局和生態環境,通過條款費率管理制度的頂層設計,挖掘基層保險公司的內在創新管理動力,有力促進行業提質增效升級。一是通過改革的逐步深化,促進行業不斷提升風險定價能力。隨著商業車險改革的不斷深入,推動公司根據自身風險識別能力、風險成本情況和風險定價能力,能夠對不同風險水平的機動車和駕駛人厘定不同的商業車險費率。二是通過改革督促行業提升自身管控能力。新的商業車險費率體系在無賠款優待、車型定價等方面加大了風險區分度,公司必須在核保控制中引入更多的精算技術和方法,加強成本核算管理,對公司的內部資源配置能力與分析監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未來開放公司自主申報的創新型條款時,更是要求公司必須以成本控制為根本,實現符合公司自身發展特點的車險精細化管理,車險行業整體由粗放經營向“精耕細作”逐步改變。
(二)以改革保護消費者權益,發揮社會管理功能
隨著行業相關數據基礎的不斷積累和制度的不斷完善,最終實現條款費率制定權全部放給車險經營機構,實現全面的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
改革本身都是要創造紅利,返利于民。商業車險改革的最終效果是要使億萬保險消費者分享改革成果,進一步加大保險在社會經濟中的服務作用。一是在新的商業車險條款費率體系下,“高保低賠”爭議徹底被解決,風險保障范圍得以拓寬,代位求償機制得到優化,要求保險公司必須提高消費者服務水平,提升了消費者的理賠服務體驗。二是費率與風險更加匹配后,眾多低風險車主的車險費率必然下降,“獎優罰劣”的相對公平機制有效提升消費者滿意度。三是提升了保險在道路交通安全和汽車產業鏈中的價值,有力促進汽車安全駕駛和道路交通安全,推動汽車風險評級、安全設計等汽車和道路運輸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三)以改革提升保險監管能力,落實簡政放權
商業車險改革的實質是把商業車險產品的制定權交給保險公司,把產品的選擇權交給消費者,釋放保險公司發展創新的活力和自我管理的動力。通過改革的漸進與相應條款費率調整制度的建立健全,逐步減少政府干預的人為因素,放開前端,增強事中事后監管能力,管住后端,通過對財產保險公司商業車險費率厘定和使用情況的回溯分析機制,有效防范因費率厘定不科學、不公平、不合理所帶來的風險隱患。商業車險改革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及國務院相關改革要求,做到簡政放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體現。
當前,商業車險的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仍處于初級階段,以新老車險條款的順利銜接、市場平穩過渡為近期主要目標。隨著行業相關數據基礎的不斷積累和制度的不斷完善,最終實現條款費率制定權全部放給車險經營機構,實現全面的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按照中國保監會的統一部署,2016年上半年全國剩余地區的商業車險改革初期階段工作將全部完成,實現新老車險條款費率的全面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