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中醫院普外科,江蘇徐州 221116
對比分析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和傳統根治術治療結腸癌的臨床效果
董宇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中醫院普外科,江蘇徐州221116
目的對比分析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和傳統根治術治療結腸癌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該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120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實驗組采用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而針對對照組所實施的治療方法為傳統的根治手術治療;結合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的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實驗組手術時間為(69.59±10.2)min,對照組手術時間為(86.32±20.54)min,實驗組明顯小于對照組;實驗組和對照組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分別為(73.25±38.45)h、(81.12±40.12)h;平均住院時間較短,根據數據統計,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中淋巴清掃個數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的手術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根治術,值得廣泛應用。
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傳統根治術;結腸癌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improved right-side colon resection and traditional radical clinical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Methods Our hospital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120 cases of random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60 people,improved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right colon resection,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radical,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69.59±10.2)operation time of experimental group,control group,operation time was (86.32±20.54),the experimental group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time were(73.25±38.45),(81.12±40.12);shorter average length of stay,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data w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peration(P>0.05).Conclusion Modified right-side colon resection effect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radical surgery,is worth wide application.
[Key words]The modified right hemicolectomy;Traditional radical surgery;Colon cancer
結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在中國的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僅次于胃癌、肝癌、食道癌。結腸癌好發部位依次為乙狀結腸、回盲部、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1]。結腸癌的轉移途徑主要是淋巴轉移,所以在手術治療結腸癌時要將癌變細胞以及淋巴組織全部清除。在以往傳統手術治療后,患者復發率較高,遠期效果不理想。該研究以2014年1—12月該院收治的120例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對兩種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法所取得治療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4年1—12月這一時間段內的總計120例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齡43~60歲,平均為55.2歲。所有患者均經鋇餐造影和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為結腸癌。將其分為兩組,實驗組6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齡為54.3歲,包括盲腸癌16例,升結腸癌27例,(近)肝區結腸癌17例,病程3個月~2年。對照組60人,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為55.6歲,包括盲腸癌28例,升結腸癌16例,(近)肝區結腸癌16例,病程4個月~1.5年。兩組患者均無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傳染病,等。所有患者資料使用前均經過患者同意,并且通過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于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手術治療方法,其中具體的手術方法為:入院后進行常規入院檢查。做好術前的各項準備,患者取仰臥位,并進行氣管全身插管和全身麻醉,結合患者腫瘤的位置及大小進行手術切口的確定;在集體腹壁成功切開后,進行常規的探查,并對腫瘤上下腸管和系膜根部的血管進行結扎處理,隨后對腫瘤所屬系膜以及淋巴結進行全部切除,實現端端吻合。
而對于實驗組患者采取的是一種經過改良后的右半腸切除方法。術前準備同對照組。手術方法:切開腹壁后,以右側旁中間做一個切口,并對橫結腸和回結腸的末端進行結扎處理;隨后進行結扎的分離并成功切除橫結腸,并對系膜間的血管進行結扎和切開操作,分離并切除右半結腸,清掃周邊淋巴結,重新建立消化道,沖洗完畢后關腹[3]。兩組患者術后行抗感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情況以及淋巴結清掃個數,等幾項指標。
1.3 統計方法
在該次研究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s)進行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情況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
由此可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疾病分期,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對比情況,見表2。
表2手術各項指標對比(±s)

表2手術各項指標對比(±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 腸道功能恢復時間(h)淋巴結清掃個數(個)實驗組(n=60)對照組(n=60)t P 69.59±10.2 86.32±20.54 5.235 0.000 13.14±2.92 15.84±4.36 3.874 0.000 73.25±38.45 81.12±40.12 2.486 0.001 11.86±4.65 12.55±5.78 4.239 0.065
由此可見,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三項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淋巴清掃個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兩組患者相比,吻合不良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感染率和死亡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術后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對比[n(%)]
結腸癌在中國的發病率逐漸增高,而其發病原因同一些息肉病、結腸腺瘤以及慢性炎癥,等病變有著直接的關系;另外由于患者的不合理飲食,缺少纖維素的攝入、而且高脂肪,進而導致致癌物質增多,在結腸滯留過久、與黏膜接觸的機會較多有關。結腸癌在發病早期,通常機體會出現一些不適、腹脹以及消化不良,等反應,隨后導致機體排便習慣發生改變,出現大便增多、便前腹痛[4],等癥狀,隨后出現更為嚴重的粘液性便和粘液濃性血便,等癥狀;后期才出現全身癥狀如消瘦、乏力、貧血、浮腫,等。一旦出現慢性全身性炎癥反應或梗阻表現及觸及腹塊時已非早期。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視早期癥狀,也容易被醫生誤診。而現階段對于結腸癌的治療,最為普遍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但手術方法都會造成較大的創口,不利于腸道功能的恢復,患者住院時間較長,醫療費用較高,患者醫療負擔較重,發生感染和復發的機率也高。
在上世紀80年代,就有相關學者提出了在結腸癌的手術過程中,進行右半腸切除時,要遵循一種在十二指腸前間隙自上而下、由內及外的原則進行解剖[5]。近年來采用的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是在傳統手術的基礎上加以改善,同時在進行淋巴結清掃過程中也涉及到具體的兩種清掃方法,即順行和逆行;其中順興清掃方法也可以稱之為中線入路改良右半腸切除術,在操作過程中,該手術形式能夠同無瘤技術操作要求實現一種良好的契合,從而有效的控制和降低結腸癌發生轉移的可能性[6]。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在操作過程中首先進行血管的分離,隨后在進行腫瘤的全部切除,從而有效的遏制了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另外,血管的根部切斷,也有效的避免了右側結腸淋巴結同血管的并行,進而實現了淋巴結轉移發生率的有效降低[7]。在行改良的右半結腸切除手術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在進行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時要廣泛切除腫瘤部位的淋巴引流區域,將淋巴結按順序清掃干凈;在切除需要切除的腸管之前,要將其周邊的血管進行上、下端的結扎,從而有效地遏制了癌細胞通過血管的繼續擴散[8];對于一些存在結腸梗阻的患者,還需要提前對其結腸進行減壓處理,隨后才可進行手術游離;手術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好右側的輸尿管;手術結束后,要用大量的生理鹽水進行腹腔的沖洗。
綜上所述,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結腸癌與傳統根治術相比,患者手術時間較短、住院時間較短、腸道功能恢復的較快,而且術中出血量相比常規手術方法要明顯較少,患者在術后恢復的也比較快,有效的減輕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從不同手術治療的兩組患者淋巴結清掃個數來看,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為(11.86±4.65)、(12.55±5.78),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一項前瞻性隨機臨床對照研究證實,在Ⅰ、Ⅱ期結、直腸癌患者中 ,腹腔鏡手術組與開腹手術組近、遠期療效無顯著差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都持以這樣的一種觀點,即:即使在手術過程中所清掃出來的淋巴結全部為陰性,但其數量依然同預后呈現一種正相關的關系。對于處于PN1期間的結腸癌患者,如果經過清掃處理所得出的淋巴結個數分別為0~10、11~40以及大于40時,其所對應的 5年生存率分別為 67%、74%和93%。但Ⅲ期病例中,腹腔鏡手術組術后5年生存率或無瘤生存率明顯高于常規開腹手術,認為可能與術者的手術作、開腹手術時的臨床經驗密切相關 。而且Hayashi,等人經過研究也已經成功證實,在實施的右側結腸癌的D3手術中,其中所包含的腫瘤非接觸技術能夠實現術后無瘤存活率的有效提高。該研究結果與申占龍 (13例結直腸癌根據腫瘤大小分別采取腹腔鏡輔助根治術10例,手助腹腔鏡根治術3例,均獲成功,無中轉開腹手術,無死亡病例。),等的報道一致。術后隨訪3年期間,研究組28例患者存活,占93.33%,4例發生淋巴結轉移復發,占13.33%;對照組24例存活,占80.00%,11例淋巴結轉移復發,占36.67%,實驗組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實驗組手術預后較好。同時,Yuzhou Zhao,等[9]人在2010年針對132例進行了右半腸切除手術的患者進行了研究,對其中的64例稍外路徑患者和68例稍內路徑患者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處于III期的結腸癌患者稍內路徑淋巴結的檢出數量明顯較多,而且其中的陽性淋巴結數量也呈現出一種增加的趨勢;而處于I、II期階段的結腸癌患者,兩組淋巴結的檢出數量的差異不明顯;另外,稍內路徑能夠有效的減少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而且也有效地縮短了手術時間。因此,對于結腸癌患者在進行手術時,應盡量采用稍內淋巴結的清掃,而對于處于I、II階段的患者可結合手術醫生的具體能力酌情使用稍外淋巴結的清掃。所以關于結腸癌改良的右半結腸切除術給出他人研究結果中具有代表性的數據的淋巴結清掃的路徑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同傳統的根治手術相比,改良右半腸切術手術的應用,能夠實現手術時間和患者的住院時間的有效縮短,而且患者術后恢復較快,能夠徹底清除腸系膜內的淋巴結,降低了感染率和復發率,同時也不增加吻合不良的發生率,預后良好。值得被廣泛推廣應用。
[1]杜元明.改良式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結腸癌 52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15):70-71.
[2]張尚文.根3式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右半結腸癌24例[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6,16(1):65-66.
[3]蔡耀慶,韓廣森,張健,等.以回結腸靜脈為標記中線入路并左手控制技術在右半結腸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3,5(5):280-283.
[4]蔣駿.右半結腸切除術采用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根治結腸癌的臨床療效比較[J].臨床醫學工程,2015,20(1):37-38.
[5]潘曉.高校實驗室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4,11(7):104-105.
[6]葉亮,張舉強,曾郁.腹腔鏡與開腹右半結腸切除術根治結腸癌圍手術期比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4,15(5):349-351
[7]張勁中,廖海波.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結腸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5,13(18):91-92.
[8]張英展,周應畢,劉斌.淺談基礎醫學實驗室人性化教學管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15):44,46.
[9]Yuzhou Zhao,Guangsen Han,Yingkun Ren,等.腸系膜上靜脈血管鞘內入路在右半結腸切除術中的臨床研究(英文)[J].中德臨床腫瘤學雜志:英文版,2010(11):633-636.
Comparative Analysis Improved Right-side Colon Resection and Traditional Radical Clinical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
DONG Yu
Xu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Copper Mountai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uzhou,Jiangsu Province,221116 China
R735
A
1674-0742(2016)07(a)-0075-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9.075
董宇(1982.4-),男,江蘇徐州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結腸癌。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