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焱,桑有順,淳 俊,陳 濤,湯云川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 溫江 611130)
?
栽培基質對紫色馬鈴薯原原種產量的影響
馮焱,桑有順,淳俊,陳濤,湯云川
(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 溫江 611130)
摘要:以紫色馬鈴薯新品種蓉紫芋5號脫毒試管苗為材料,采用單因素隨機設計,設計6種基質類型,分析了不同栽培基質對紫色馬鈴薯原原種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以“椰糠”作為栽培基質,可獲得最佳的產量和效益,其次是“椰糠+營養土=1∶1”的基質。
關鍵詞:馬鈴薯;原原種;基質;產量性狀;經濟參數
馬鈴薯是糧、菜、飼、加工兼用型作物,它適用性廣,豐產性好,營養豐富,經濟效益高,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糧食作物。目前,四川省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總產均居國內第一位,馬鈴薯已成為四川省的優勢特色作物之一。馬鈴薯種薯質量是影響馬鈴薯產量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提高生產水平的關鍵。國內外大量研究和生產實踐證明,馬鈴薯脫毒種薯較未脫毒的退化種薯增加單產30 %以上。但脫毒種薯生產能力低、生產成本高已成為制約馬鈴薯產業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利用莖尖脫毒、組織培養和基質栽培技術生產脫毒馬鈴薯原原種,是現階段主要的繁育技術。當前四川省工廠化生產脫毒馬鈴薯原原種一般采用蛭石加珍珠巖等作為生產基質,但這些基質的取材成本均較高,限制了脫毒原原種在四川省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為此,筆者將資源豐富的營養土(屬于優質低位泥炭土)、椰糠(椰子外殼纖維粉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栽培基質,旨在篩選出適于脫毒苗生長、取材容易和低廉、產量高的基質,用于紫色馬鈴薯原原種的高效生產。
1.1試驗材料和地點
選用紫色馬鈴薯新品種蓉紫芋5號的脫毒試管苗為試驗材料,試驗安排在位于成都市溫江區的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園區內的馬鈴薯專用隔離網室中。
1.2試驗設計和方法
采用單因素隨機設計,共設6種基質配方處理,(詳見表1)。3次重復,小區面積1m2,扦插密度為784株/ m2,各小區基質體積用量相同。

表1 不同的基質配方
2015年3月7日按試驗設計配制基質,并對苗床基質進行滅菌防蟲處理。2015年3月9日將脫毒試管苗減去根部、洗凈培養基及浸泡完生根液(NAA20PPM)后扦插入苗床。生育期間,從扦插苗生根開始,每隔7d噴1次營養液,同時防治各種病蟲害,保證植株正常生長。在生長期不同階段分別測定各小區扦插苗長勢。2015年6月1日達到成熟,按小區收獲,統計有效薯粒數、大薯粒數、大薯率和總產量。
1.3調查和測定項目
1.3.1扦插苗長勢扦插后分別于15d、30d、45d、75d調查株高,觀察扦插苗長勢。
1.3.2有效薯產量(粒/m2)指單位面積上收獲的大于1g的原原種粒數。
1.3.3大薯產量(粒/m2)指單位面積上收獲的大于3g的原原種粒數。
1.3.4大薯率指單位面積上收獲的大薯占總產量的百分比。
1.4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07和DPS 7.55統計軟件計算與分析試驗數據。
2.1不同栽培基質對扦插苗長勢的影響
馬鈴薯扦插苗長勢受不同栽培基質的影響差異十分明顯。從圖1中可以看出,生長15d不同處理的扦插苗株高差異不明顯,但隨后差距逐漸拉大。生長30d后,采用不同栽培基質的株高由低到高依次為:“蛭石+珍珠巖=2∶1”(CK)、“蛭石+椰糠=2∶1”、“蛭石+椰糠=1∶1”、“營養土”、“椰糠+營養土=1∶1”和“椰糠”。生長期內不同栽培基質的株高一直保持這種差異,生長75d后,最高的植株為采用“椰糠“的基質(株高達30cm以上),最矮的植株為采用CK“蛭石+珍珠巖=2∶1”的基質(株高達15cm),差異十分顯著。這可能是由于不同栽培基質的通風透氣性不同,導致其保水保肥效果也不同。其中椰糠松軟透氣,利于根系生長和營養吸收,植株長勢最好;營養土雖含一定營養,但其保水保肥性略有不足,易干易濕,對植株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影響,植株長勢次之;蛭石透氣性相對差些,不利于植株生長,植株長勢最差。

圖1 不同栽培基質對株高的影響
2.2不同栽培基質對原原種產量的影響
采用不同栽培基質的馬鈴薯原原種產量結果如表2所示:總產量最低的是“蛭石+珍珠巖=2∶1”(CK)的基質(902.66粒/m2),最高的是采用“椰糠”的基質(1477.34粒/m2),除了“蛭石+珍珠巖=2∶1”(CK)和“蛭石+椰糠=2∶1”、“蛭石+椰糠=1∶1”和“營養土”間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各處理間差異都達極顯著;各處理相較于“蛭石+珍珠巖=2∶1”(CK)原原種的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產幅度從低到高為:“蛭石+椰糠=2∶1”(5.17%)、“蛭石+椰糠=1∶1” (14.03%)、“營養土”(18.16%)、“椰糠+營養土=1∶1”(38.7%)和“椰糠”(63.66%);各處理的大薯率也相對于對照有不同程度提高,大薯率從低到高為“蛭石+珍珠巖=2∶1”(CK,3.32%)、“蛭石+椰糠=2∶1”(7.53%)、“蛭石+椰糠=1∶1”(11.46%)、“營養土”(12.56%)、“椰糠+營養土=1∶1”(14.16%)和“椰糠” (15.79%)。這說明采用添加椰糠和營養土的栽培基質對馬鈴薯原原種產量和質量的效果都優于蛭石,其中椰糠的效果最佳。這可能是由于椰糠松軟透氣,利于根系生長和營養吸收,植株生長健壯且利于匍匐莖生長和塊莖膨大,增產效果最佳;營養土雖含一定營養但其保水保肥性略有不足,易干易濕對植株生長發育和塊莖膨大有一定的影響;蛭石透氣性相對差些,不利于植株根系發育,植株生長偏弱,不利于結薯。

表2 不同栽培基質對產量性狀的影響(粒/m2)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0.05水平差異,大寫字母表0.01水平差異。
多年來,中國各種薯繁殖區域針對馬鈴薯脫毒苗的生長特性和當地資源情況,圍繞生產基質的問題開展了廣泛的篩選研究。多位學者研究了多種栽培基質,如蛭石、珍珠巖、草炭、砂子、菌渣、谷殼、秸稈、爐灰等,將多種基質單一或混合使用,篩選出了許多較好的基質配方,采用這些配方也取得了較高產量和一定的經濟效益[1-9]。此外,還有研究將牛糞、羊糞等動物糞便添加到基質中,也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研究針對紫色馬鈴薯生長發育的特殊性,引入資源豐富、價格低廉、易于操作的椰糠和營養土作為新型栽培基質,用于紫色馬鈴薯原原種生產,由于椰糠松軟透氣利于根系生長、營養吸收、匍匐莖生長,營養土富含營養、具良好通透性,兩種材料作為栽培基質植株生長勢好,產量高,特別是采用“椰糠”的基質,比傳統對照采用“蛭石+珍珠巖=2∶1”的基質,產量提高63.66%,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通過 “椰糠”基質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原原種產量,降低了生產成本,因此,本試驗表明采用“椰糠”作為基質用于紫色馬鈴薯原原種生產是最佳的選擇,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勇.馬鈴薯脫毒苗在不同基質配比條件下生產原原種的產量性狀和經濟參數[J].中國馬鈴薯,2014,28(3):147-151.
[2]胡振興,李薇,張玲,等.脫毒馬鈴薯試管苗栽培基質的優化比較試驗[J].中國馬鈴薯,2007,21(4):219-220.
[3]李爽,侯杰,張婧穎,等.基質中添加適宜玉米秸稈促進馬鈴薯脫毒苗生長[J].農業工程學報,2015,31(19):195-200.
[4]白金達,何衛,李天,等.諸因素基質栽培對馬鈴薯種薯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2):469-474.
[5]尚春華,楊仕棟,畢慶民,等.馬鈴薯原原種菌渣栽培基質配方篩選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21:69-70.
[6]閆剛,馬宏國,馬丙紅,等.栽培基質重復利用對馬鈴薯原原種經濟性狀和效益的影響[J].蔬菜,2014,9:11-13.
[7]韋獻雅,唐婭梅,周丹,等.四川地區影響脫毒馬鈴薯原原種單株產量因素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6):147-150.
[8]郝興順,吳玉紅,劉勇,等.改良型新基質對彩色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繁育的影響[J].陜西農業科學,2015,61(12):14-16.
[9]劉凌云,包麗仙,盧麗麗,等.馬鈴薯脫毒原原種基質栽培研究概況[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89-91.
收稿日期:2016-6-08
基金項目: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項目(CARS-10-ES17);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四川薯類創新團隊項目
作者簡介:馮焱(1981-),女,高級農藝師,碩士,主要從事馬鈴薯良種繁育工作,E-mail:cdkx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