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中,孫學瑛
1.海豚出版社,北京 100037 2.電子工業出版社,北京 100036
?
大企業小團隊如何做好出版工作
曹振中1,孫學瑛2
1.海豚出版社,北京 100037 2.電子工業出版社,北京 100036
摘 要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小團隊傾向于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資料整理出書。尤其是類似于BAT的大型互聯網企業,其知名度和獨有資源,使得大企業里的小團隊只要出版圖書不少就是暢銷書,當然有也失敗案例。文章主要從四個層面講述筆者近幾年在幫助大企業小團隊策劃出版圖書的一些工作體會,其中不乏策劃思路和經驗,可供策劃編輯,以及想出書的大企業小團隊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計算機圖書;IT出版;策劃編輯;BAT;暢銷書;互聯網+時代
大企業小團隊出書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趨勢現象,他們身處大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當中,擁有一流團隊,接觸一線資源,打造一流產品,將團隊積累出版成一本暢銷書,越來越成為好多團隊領導人心頭優先級較高的事情。本文作者及其所在團隊曾幫助過微軟、IBM、英特爾、騰訊、阿里、淘寶、搜狐、京東等大企業當中許多小團隊策劃出版過圖書,積累了一些經驗與教訓。每一本書就是一個產品,每一位策劃編輯就是一位產品經理,所以本文即將用產品經理的思路來闡述如何幫助大企業小團隊從0到1地出版自己滿意、市場好評的圖書。
因為產品經理是貫穿產品生命周期的重要角色,所以本文以產品經理思維當中比較經典的“產品研發的五個基本層次①”為模板針對出版行業的特點做了借鑒與修改,將從戰略層、范圍層、內容層、表現層四個方面來探究大企業小團隊如何出書這一問題。
對于出版一本圖書而言,戰略層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希望從中得到什么;二是作者希望讀者從中得到什么。而這里的作者是指大企業小團隊,表面上看不是一個人,實則是團隊領導人在其中起了主導作用,因此,團隊領導人的心理和態度決定這本書的最終定位。
當大企業小團隊決定寫書時,可能會有各種不同心理,有的會想:“競爭對手出了一本書賣得不錯呀,我們也能出吧。”有的會想:“做了這些年,想用一本書來梳理沉淀下這么多年的經驗和資源。”有的會想:“這技術我們絕對是市場第一接觸的,出本書估計能被冠以國內首本呢。”有的會想:“我們團隊獨一無二,不出本書可惜了呀。”……無論什么樣的心態,一旦決定寫書,團隊領導雖然不能把優先級設置為最高,但是態度一定堅決,因團隊寫作需要協作。我們當初與阿里云一個團隊合作出版關于SaaS的書,當時團隊領導人每天下完班帶著小團隊集體鎖著門在會議室里討論與撰寫,時常到深夜兩三點,一直持續近三個月,最終將書出版出來,成為當時市場上第一本全面剖析SaaS的書。
1.1 定主導人
對于團隊出書,據我們的經驗而言,一般較好狀態就是整體寫作,整體包裝,整體運營。團隊出版的書更是代表團隊的形象與品牌,所以在寫之前,需要定一位主導人作為主要責任人,這位主導人需要具備以下素質。
1)有統稿能力。團隊寫作需要一個統稿人,文筆好,能夠將團隊寫作當中不一樣的文風統一成一樣文風,能夠串聯現有資料,最終能通讀全書,是對整本書最了解的人。
2)有組織和溝通能力。團隊寫作需要一個接口人,與內部接口,與外面出版社接口,既要協調內部資源,又要組織團隊成員進行寫作,既要向團隊領導匯報進展,又要與出版社協調進度。
3)有決斷能力。除了團隊領導之外,團隊寫作還需要把控圖書整體寫作與設計,理想情況下,主導人應該形成光環效應,光環越耀眼,就越容易獲得團隊成員的信賴,團隊齊心協力的能力越大,出版的圖書產品就越成功。
即使大企業小團隊寫作資源很多,如果沒有一個優秀的主導人作為寫作團隊的核心骨干,圖書出版這件事往往很容易被很多其他雜情耽擱而最終無法上市。
我們曾與淘寶大學合作過一系列圖書出版,這位主導人就非常有主見,先期調查學習圖書出版這個行業的各種知識,后期直接將作者編輯封閉在賓館里一個月,快速高效地完成全套圖書的寫作和出版。
1.2 競品分析
根據自己團隊特點和想寫的主題,購買市場相關圖書,組織團隊迅速熟悉這些圖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通過快速瀏覽目錄了解圖書架構,可以列出一張表格,對比相關主題的所有圖書,有的內容估計是相關主題的所有圖書都會寫,團隊可以選擇寫,也可以選擇不寫。
3)通過去京東、當當、亞馬遜、豆瓣、知乎等網站瀏覽一下圖書的讀者評價,尤其是豆瓣和知乎的讀者評價尤其值得收集和閱讀。
4)最后可從品相上進行總結,如開本、用紙、印張、定價、封面、版式體驗等參數進行數據收集和總結,從中可想象一下自己圖書將來會長什么樣子。
通過競品分析,可以初步確定團隊圖書寫作的細分主題、內容范圍,以及后期包裝品相等,最終形成團隊圖書寫作的一份戰略文檔,備忘。
1.3 定策劃編輯
在寫書前期就引入策劃編輯有幾大好處:一是確定出版方,后期圖書寫作中的好多事情出版方會給出幫助,幫助團隊省時省心;二是優秀的策劃編輯在前期會幫助團隊框定寫作范圍,因為他們接觸的作者更多,接觸圖書市場比團隊更深入,一般會知道哪些題目會更受當前讀者歡迎;三是編輯與作者在前期互動得越多,相互了解得越多,對于圖書成品把控也就越精準。
而團隊在確定策劃編輯時需要以下依據:一是確定出版方要與自己主題密切相關,可調查以往出版圖書,一般國內出版商或出版社均有自己擅長的領域,什么書都能出的出版方一定是不夠專業的;二是找到合適的策劃編輯就等于為自己的圖書找到了家,無論在出版過程當中還是在出版后期營銷,優秀的策劃編輯都會想盡辦法調用各種資源為團隊圖書出力。
戰略層是大企業小團隊即將開啟圖書出版之旅的第一步,但這些都是可以隨著事件進展而微調的,不要寄期望于一步成功,這中間人員調動、團隊項目緊急程度等各種因素均會有致命的影響,唯有小步快走,不斷改進,才能成為貫穿整個圖書出版之旅的驅動力。
不經歷戰略層直接進入范圍層,正如我們曾經參加過新浪某團隊的大綱討論會一樣,表面上討論得精彩紛呈,主題也分散到了寫作大綱、包裝、運營推廣等圖書出版的整個流程,光大綱就列舉了七八種,最終因過于分散無果而終。
2.1 定目錄
定目錄的過程就是確定團隊出品圖書要寫什么,不寫什么,怎么寫的過程。圖書出版是一種產品生產過程,圖書出版最重要的過程就是定目錄。
從編輯的角度看,目錄大綱是與讀者交流的最好窗口,所以擬標題的時候,既要注意直接展現主題又要具有親和力。同時目錄也是圖書銷售過程一個重要組織部分,一定要告訴讀者他們將要學到什么。目錄也體現了讀者的學習路徑,你是確定起點和終點的人,你要求哪個階段的讀者從哪里出發,學習完整本圖書讀者會得到什么樣技巧的提升,這都需要進行藝術的策劃和創作!
2.2 定寫作計劃
到了這一步,就需要詳細地用文檔記錄下來,讓團隊里的每個人都知道圖書出版是怎么回事,什么時候能夠完成,圖書也不再是停留在主導人或者團隊領導人或者是策劃編輯頭腦當中,在團隊內部每一個參與者都要參與其中。
此時召開頭腦風暴會議會更有效率,讓大家貢獻自己最擅長的方面內容,領取自己熟悉的寫作任務,并確定交稿日期。寫作計劃是主導人讓團隊成員了解整本圖書的入口,也相當于這本書的地圖,每個人拿著它均能分得清南北,也能知道自己在其中做的事情。
對于有諸多資源積累的大企業小團隊,內容層相對范圍層不必動太多腦筋了,主要涉及內容組織管理與整合。內容層最基本的前提是要把自己想象成閱讀這本書的讀者,設身處地地真正為讀者著想,讓讀者能容易閱讀下去。
3.1 現有資源整合
大企業小團隊寫作可以沿用軟件設計當中的“高內聚,低耦合”的標準,相同的模塊功能放在一起,可請策劃編輯提供一份寫作模板,各級標題清晰明確,圖表形式統一,團隊成員按照模板整理現有資源會事半功倍。
先期盡量多多收集相關資源,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層次梳理,只要把目前資源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整理出來,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按寫作大綱順序逐個模塊填寫進去即可,這樣做會使自己思路清楚。
3.2 寫作
同樣一件事,不同的表達方式,讀者的理解程度也會有差別,將表達分為兩種:藝術表達和思想表達,前者一般很難達到,需要一定的文化功底。大多數大企業小團隊寫書,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小團隊,都在做“思想表達”,利用文字把自己所學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即可。
大企業小團隊寫書除了整合現有資源以外還需要新寫作一定篇幅。在全新寫作時可適當給團隊成員做一些小培訓,比如帶領大家閱讀《金字塔原理》一書,它可以幫助大家理解語言邏輯,讓寫作更符合人腦的閱讀習慣,也可以幫助大家一起克服先期的寫作畏難心理,比如規定每天推進三千到四千字,兩到三個月下來基本會積累成書。
3.3 主導人串聯
當團隊成員把自己所有的寫作成果提交上來的時候,內容層的最后一步是由主導人進行串聯。串聯建議使用“統一”的原則,主導人就像一部電影的導演負責整部電影的統一和完整性,團隊成員提交的各個部分需要主導人在前期做過的戰略層和范圍層的工作基礎之上進行整合、統一。
串聯時還需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則,不要期望一本書能夠解決所有問題,不要抱有內容多了讀者可以自己選,少了讀者沒得選的心理。此時主導人串聯時要識別出讀者心中真正需要的內容,刪去沒必要的內容,力爭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書干凈利落,字字干貨。
對于個人作者,表現層的內容一般由出版方主導。而對于大企業小團隊出書,表現層由團隊內部實施會更好,因圖書是團隊品牌可視化形式之一,表現層做好,能夠更有效地傳遞團隊品牌信息。
4.1 品相包裝
品相包裝,借用軟件設計術語就是“界面設計”,涵蓋了開本、封面設計、版式等。良好的封面設計能使讀者有打開翻閱的欲望;良好的目錄設計能讓讀者在內容中自由“穿行”;良好的內容版式設計能讓讀者迅速抓住重點,學到要點;良好的紙張運用,能讓讀者在閱讀當中有愉悅感。
團隊出品圖書在品相包裝上還要關乎自身品牌,給讀者形成一個統一的品牌體驗,更容易帶動品牌粉絲購買圖書。
4.2 細節設計
目前很多書把營銷小技巧都直接設計到圖書正文當中,比如有一團隊寫PowerPoint操作的圖書,便把模板下載二維碼直接印到各個篇章頁,這樣讀者讀著的過程中掃一下即可獲得更多操作模板,提升閱讀體驗;比如小米的《參與感》用由設計師精心設計的海報貫穿整本圖書;比如某數據公司寫的數據分析的圖書,在書中穿插了十幾個二維碼,掃描可下載超乎圖書容量的資源。
大企業里的小團隊更有條件和資源為自己的圖書設計更多的制勝細節。
做書,如做產品,更如做人,唯有為他人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內容,讓他人更受益,圖書才能暢銷。于大企業小團隊這樣的作者,雖說協作不易,但有戰略優勢;雖說定位不易,但有團隊優勢;雖說寫作不易,但有導師優勢;雖說包裝不易,但有資源優勢,所以相對個人作者而言更容易出暢銷品,只要堅持到底。
注釋
①此概念最早出現于《用戶體驗要素》一書,以時間為單位囊括了一款產品從無到有的歷經過程。
作者簡介1)通過閱讀初步了解作者背景,主要據其職業分析其所長所短,因書如其人,作者的知識范圍和行文風格直接奠定了圖書的整體基調。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04-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