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殿友(江門市技師學院)
AutoCAD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究
康殿友
(江門市技師學院)
針對技校學生的特點,對AutoCAD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定的探究,闡述了一些相對應的方法。AutoCAD實踐性較強,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何種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一直是教師追求的目標。主要介紹AutoCAD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與經驗。
AutoCAD;教學法;學習興趣;學習效率
AutoCAD是一門應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課程。技校學生文化基礎差,自身素質偏低,再加上大多數學校用于教學的教具和設備又很缺乏,極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和棄學的情緒。如何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AutoCAD課程教學方法作一些總結。
經過多年AutoCAD繪圖員考證的教學探究,筆者總結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溫故知新法
利用課前幾分鐘,對上一個教學單元所學內容簡要回顧一遍,以便承上啟下。比如,在學習橢圓時,讓學生通過“圓是經過如何投影變成橢圓的?橢圓參數有哪幾個?”等問題來回顧相關基礎知識;“繪制圓有幾種方法?如何畫相切于一條直線,一條圓弧面的圓?”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能在回憶中導入新課,同時對新課的講授也起到很大的幫助。
2.深入淺出法
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要由淺入深,注意比較,并盡量舉一些學生容易接受的生活事例。這樣學生就可以對該形體的結構特征形成深刻的理解,運用已有的知識進一步分析、判斷其結構關系,準確地繪制和表述出第三視圖的特征就會變得順理成章。
比如繪制零件圖時,很多學生面對如此高難度的零件圖,往往會心生害怕,這時我就引導學生把復雜的圖形看成若干部分,先易后難地繪制。主要步驟是:(1)先繪制中心線,定好位置;(2)畫圓和直線等容易繪制的輪廓線;(3)再繪制弧線及相切直線等較難的輪廓線;(4)檢查哪些需要畫剖面線;(5)繪制看不到的輪廓虛線;(6)對零件圖進行標注。這樣學生就有了一個思路,不會面對大的零件圖時不知如何入手。
3.分層目標教學法
分層目標教學法有時也稱為分層教學法,就是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學習成績等差異,因人而異,分層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求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的一種教學法。
分層目標教學法是在承認學生之間差異的基礎上,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位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身潛力,并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三維旋轉命令”時,按照學生的成績差異,把他們分成好、中、差的A、B、C三組。先詳細講解簡單圓柱體、圓錐體的旋轉生成過程,要求B、C組學生按照老師的示范,同理設計圓球體、圓錐體;要求A組再開動腦筋,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構思花瓶、茶杯等復雜實體的設計。再如,在學習“陣列”時,先詳細講解簡單陣列的過程,要求B、C組學生按照前面的示范,同理設計;要求A組再開動腦筋,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去構思五角星、落地扇的風葉和網罩等對稱圖形的設計。
分層目標教學法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充分體現了后進生轉化、優生提高這一目的要求。
4.榜樣激勵法
通過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和事例,營造典型示范效應,鼓舞學生“學先進、幫后進”。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可把教學內容分成若干部分單獨講解,以降低教學難度,增加教學內容的易接受性,從而提高繪圖速度。我先讓學生自己畫,尋找自己的方法,然后老師再用自己的方法畫一遍,比較師生繪圖速度的快慢和準確性,然后一起討論哪種方法好,哪種方法好大家就選用哪種;老師也可以作為學生的榜樣,但老師要對提出更優方案的學生給予表揚,樹立榜樣;這樣可以激勵學生去嘗試、去發現,增強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興趣。
為了提高效率,可以給繪圖水平欠佳的學生安排一位“優等生”做他的“老師”,一方面激勵學生爭當榜樣,另一方面鼓勵學生之間多交流,互相取長補短,爭取使他們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對于基礎非常差的學生,老師要個別輔導,并及時表揚他們的突破點;對一些不想畫,比較懶惰的學生,更要激勵和表揚,發現有進步,就及時給予表揚,讓他感覺自己也是優秀的,也是其他后進生的榜樣,同時教師要多關心、少抱怨,這些都有利于后進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信心的建立。
AutoCAD課程教學中,很多學生聽老師講時都理解了,但自己畫時有的部分就忘了,有個別指令不會用,無法繼續繪圖。遇到這種情況,如果老師對每個學生都重新講一遍,一個班60人左右,一個人兩分鐘,兩節課就沒有了,如果老師講課時,學生沒注意聽或沒聽清楚,輔導的工作量就加大了,這是許多老師感到困惑的問題。
筆者利用屏幕撲捉工具把繪圖過程錄制成視頻,共享給學生,講課結束后學生可以打開觀看,以方便不同進度的學生觀看。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節省老師的輔導時間。

圖1

圖2
以一張“軸承座”為例,演示軸承座的形體分析、三維造型及補全三視圖(如圖1)的整個過程。整個演示過程制成微課,供學生課前預習,上課期間對不清楚的隨時觀看,省時高效。
為了解決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較弱的問題,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用切蘿卜、捏橡皮泥的方法來制作實體,幫助學生提高空間想象能力。筆者目前使用了AutoCAD軟件在電腦中進行建模(如圖2),這些實體模型可以旋轉,能表達組合體的組合形式,各個面、線的實際形狀以及各部分的連接關系;還可以通過動態觀察器旋轉實體,看清楚形體六個方位上表面的連接關系,再使用“三維視圖”改變視圖方位,逐一分析視圖情況,然后畫出三視圖。
總之,AutoCAD的教學方法很重要,老師要結合自身特點和學生特點,大膽嘗試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合理地使用現代教學手段,構建面向中技、內容豐富、集文字與圖片、二維與三維動畫、視頻、虛擬現實等多種手段于一體的現代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1]李秉德.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3.
[2]劉培晨.AUTOCAD2013中文版機械制圖繪制實例教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0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