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莉
(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城關第一小學 河南信陽 464400)
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學數學
魏 莉
(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城關第一小學 河南信陽 464400)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教育教學活動來影響學生興趣的養成與發展。
興趣盎然 數學 教育
恩格斯說:“初等數學處處充滿矛盾。”引進情境教學,創設問題情境,能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在矛盾中求解,激發學生強烈的控究愿望和學習興趣。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學生觀察后交流,有的學生說:“圓錐有無數條高,并且都相等。”這個答案完全是出乎教師的意料之外的,怎么辦?面對學生的錯誤“發現”,老師沒有馬上做答,而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辨析。首先讓學生指圓錐的高,這時立刻有學生反駁:“高應該和底面垂直,是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所以只有一條。”在辨析中,大家明確了高的含義,并知道圓錐的高只有一條。在此基礎上,教師趁機追問:“怎樣來測量圓錐的高?”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趣盎然,創造出了一個個出乎意料的測理方法。
數學的思維美、對稱美、簡潔美就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好素材。如教《軸對稱圖形》時老師為將數學的“美麗”展現出來,讓學生在“感—識—創—賞”的數學活動中親身感受數學之美,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達到一定的高度。老師把一幅幅美麗且具有對稱特點的實物圖片在大屏幕上依次動態出示,把學生帶入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充滿了審美情趣,促使學生對探究物體的對稱性投入更多的熱情。老師還給學生準備了彩筆、彩色紙、剪刀、格子紙、白紙……讓學生動手創造美麗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欣常,體會數學的魅力。
數學活動課屬于動態的學習方式,活動時不一定按上課的形式進行,因而學習形式的趣味化、新穎化,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小學數學中的數學游戲豐富多彩,新穎別致,情趣盎然,有富有獨創性的“七巧板”,有富有挑戰性的“算24點”;有具有偶然性的“拋硬幣”;更有看似簡單,但結論卻令人震驚的“布豐投針實驗”;還有投擲骰子、挖地雷……這些游戲既有傳統玩法,又有現代游戲規則。在游戲中,孩子們眼中閃爍著渴求探索的眼光,孩子們在游戲中,常常忘記響起的下課鈴聲,忘記了窗外的喧囂嘈雜……數學活動課中還可以開展數學專題講座。在教學《數字的由來》《圓周率》《圓的面積》時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來介紹經驗,指導學法。可以讓學生扮演祖沖之,上臺介紹當年是怎樣計算圓周率的;可以讓學生扮演數學家高斯,講述如何速算連續自然數相加的。使學生在搜集資料,表演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受到熏陶,有效地培養心境和興趣。另外舉行知識競賽、技能競賽等,不僅能喚起學生興趣,還能激起完成學習任務的強烈愿望。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如當學生想獨立探索某個新知時,教師進行情緒鼓舞,“你一定行的”“你通過努力會取得成功的”……使其思維進入“競技”狀態,一旦成功,就會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就會在探究成功的喜悅之中,對數學產生興趣;再如當學生學習停留在一定水平或遇到困難時,可以設定“跳板”,半扶半放地引導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如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出示例題:小芳和小明看同樣一本書。小芳看了這本書的3/5,小明年看了這本書的4/9。學生提出問題:誰看的頁數多?老師放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想出了五種方法。
(1)假設這本書有90頁,過河卒子同小芳看了90÷5×3=48(頁)。
小明看了90÷9×4=40(頁),所以小芳看的頁數多。
(3)根據分數的意義畫圖來比較。
(4)化成小數再比較。
這樣,給學生生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索,充分讓學生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用自己認為適合的方法來比較分數的大小,從而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給學生成功的機會,使學生有成功的體驗,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有效手段。
在教學中,要為學生營造渴望追求新知的情境,帶領他們走出數學金字塔的神秘殿堂,摒棄數學古板、枯燥的嚴肅面孔,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