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群陽 徐基平 王 昊 劉成高 蔡春蓮
?
養血透骨法對肺癌化療后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
饒群陽徐基平王昊劉成高蔡春蓮
湖南省衡陽市中醫醫院腫瘤Ⅱ科(衡陽 421001)
摘要:目的觀察透骨法對肺癌化療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標記全血溶血法、流式細胞儀技術檢測治療前后肺癌化療后患者外周血血清T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NK細胞及巨噬細胞水平。結果在提升肺癌化療后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透骨養血法能明顯提升肺癌化療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并能改善其化療后的臨床癥狀,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毒副反應少,具有明顯的療效優勢。
關鍵詞:養血透骨法;肺癌化療后;直接免疫熒光標記全血溶血法;流式細胞儀技術;免疫功能
腫瘤發病率逐年增加,治療后復發率逐漸上升,研究表明惡性腫瘤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1],接受化療的肺癌病人免疫功能受損以細胞免疫功能受損為主[2],細胞免疫在腫瘤免疫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分別由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組成,T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又分為CD4+T淋巴細胞和CD8+T淋巴細胞,在機體的抗腫瘤免疫系統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肺癌化療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及下降導致治療的失敗,導致腫瘤的復發、轉移以及免疫抑制,全身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在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期間,筆者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標記全血溶血法、流式細胞儀技術檢測100例肺癌化療后患者外周血血清T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及NK細胞水平,研究養血透骨法對肺癌化療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1.1一般資料患者來源均為我院2013年05月至2014年11月的腫瘤內科及呼吸內科肺癌化療后的住院病人,共觀察100例,按隨機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各為50例,治療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 19~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5±9.55)歲,病程在0.5~8年,平均病程為(3.5±2.2)年;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在33~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4.6±9.75)歲,病程在0.25~9年,平均病程為(3.8±2.0)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均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參照:虛癥參考標準[3]。 西醫診斷標準依據《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4~5]。
1.3納入標準[6](1)經病理學及細胞學確診并住院接受化療后,不愿或不再接受化療的晚期肺癌化療后病人。(2)心電圖提示大致正常。(3)血生化(肝、腎功能)、凝血常規基本正常,白細胞在3.5×109/L以上,紅細胞在6.0×1012/L以上,血小板在50×109/L以上的患者。小便常規基本正常,大便常規未見隱血,基本正常。(4)K氏評分在60分以上,預計壽命在3月以上的患者。
1.4觀察方法采用單盲平行對照法觀察,觀察藥物劑量、給藥方法及療程。
1.5治療方法
1.5.1治療組養血透骨法(衡陽市中醫院協定方),中藥水煎服,每日1劑,三煎后分2次溫服。
1.5.2對照組口服貞芪扶正顆粒(由通化修正藥業公司生產,產品批號:001624 131121),一次1包,沖服,一天2次。
1.5.3療程2周為一療程,觀察1月(注:根據臨床用藥經驗及回顧性研究確定)。
1.5.4服藥方法每次均由住院部責任班護士將藥物配成200ml的湯劑,端與病人口服,每日2次,兩組患者服藥時間及劑量相同。
1.6相關說明凡入選病例,觀察及治療期間僅采用與提升患者免疫力無關的相應的西醫對癥處理方法,并記錄其具體用量。
1.7剔除標準患者中斷觀察研究在7天以上者,中途出現嚴重的肝腎功能、出血、心臟病、死亡等以及其他嚴重病癥不能繼續堅持研究的患者。
1.8觀察指標(1)療效性觀察:①研究前后患者血生化、血常規、心電圖等對比。②研究前后患者相關癥狀、體征、卡式評分標準(KPS)等對比。卡式評分標準[7]、臨床癥狀療效評定[5]。(2)研究指標(免疫指標)觀察方法:①標本采集:在檢查當天上午7:00至9:00采血,采血時間分別為:治療前(一周內),用藥期間第15天(前后三天),觀察結束后(一周內),每次抽血均檢查2次取其平均值作為觀察數據。每次采血2ml作為標本,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處理。②試劑與儀器:FACSARIA流式細胞儀(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型號為EPICS-XL。試劑由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統一提供,包括鼠抗人單抗克隆CD4-FITC/CD8-PE和CD3- PECY5等單克隆抗體。(3)檢測方法:①細胞免疫的熒光標記,將鼠抗人單抗克隆CD4-FITC/CD8-PE和CD3- PECY5,加入抗凝全血0.1ml中,雙標記抗體20μl,充分混勻后避光于溫室孵育30min,使用免疫熒光制備儀進行紅細胞裂解,溫室避光15min后,使用流式細胞儀對各細胞亞群百分比進行檢測。②流式細胞儀檢測 使用BECKMAN-COULTER公司配套的Sy-stemⅡ系統軟件數據處理系統處理數據,先進行光路流路的校準,校準后進行熒光補償,然后上樣本檢測。
1.9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先進性方差齊性檢驗,方差齊則組內采用配對t檢驗(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相關數據處理),組間采用兩樣本比較的t檢驗。各組有效率比較采用radit分析及χ2檢驗。
2.1T淋巴細胞亞群、NK細胞治療前后變化的比較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及NK細胞變化 (例,x±s)
注:*P<0.01,治療后治療組和對照組之間存在有顯著性差異。提示:在提升肺癌化療后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2.2各組患者臨床癥狀療效治療前后變化的比較分析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療效變化 (例,%)
注:*P<0.01,治療后治療組和對照組之間存在有顯著性差異。提示:在改善肺癌化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方面,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2.3兩組患者KPS評分治療前后均在60分以上,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
研究表明,惡性腫瘤T細胞亞群較健康人減低[8~10],而B 細胞影響較小,McMichael認為[11]T淋巴細胞作為細胞免疫調節的中心樞紐,Th和Ts細胞之間的平衡是通過CD4+和CD8+細胞之間的百分比表達出來的,其值下降表示免疫狀態受抑制。目前研究還發現,CD4+細胞在協同殺傷腫瘤細胞中起著重要作用[12],CD4+細胞數減少可使腫瘤細胞發生免疫逃逸[13~14]。中醫藥在增強劑機體免疫功能方面療效顯著,周立峰等[15]的研究表明,圣愈湯能糾正環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小鼠T細胞亞群的異常,升高血液中IL-2及IL-4的含量,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應答水平。黃梅等[16]研究證明,四君子湯可調整機體內細胞因子水平及功能狀態,通過健脾補氣增加脾的衛氣功能從而調節免疫功能。
癌癥的發病率日益上升,正成為人類第一致死原因。而化療仍為臨床腫瘤內科的基本手段,對于化療引起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等最近成為研究熱點,尤為突出。本課題取自曾廣盛先生(湖南省第一批名老中醫、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指導老師)“病在氣血以補益為本,以開竅為觸機,二法同用方可補而不滯、令其氣血生機盎然”的經驗,選用枸杞子、當歸、熟地黃、阿膠、黃芪、西洋參、牛黃、穿山甲、冰片等中藥組方成透骨養血法。其功能為益氣養血、開竅透骨、滋腎健脾,適用于癌癥化療后氣虛血弱、免疫功能低下等,改善其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通過實驗室方法為臨床提供依據,其中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枸杞子滋補肝腎;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當歸補血活血;共用以滋腎補血活血。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熱生津;黃芪補氣升陽健脾、托毒排膿、斂創生肌;二者養陰益氣,配合補血藥,以益氣生血、養陰生津。穿山甲活血通經、搜風通絡;牛黃清心、豁痰、開竅、熄風、解毒;冰片開竅醒神、清熱解毒,三者共用芳香走竄,以開竅為動力,引諸藥直達病所,以透骨為目的,直搗病所,補血與透骨兩法合用,補益而不滋膩,散收結合,氣血雙補,肝脾腎兼顧,氣血互資共補,共奏益氣養血、開竅透骨之功,提升并激活患者血液免疫機制,達到提高免疫力,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的臨床療效。其立法、組方、治則緊扣癌癥化療后之氣陰兩虛、脾腎虧虛之病因病機,故而能效驗于臨床。
參考文獻
[1]王潤潔,胡紅,黃芳,等.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臨床醫學工程,2009,16(9):26-28.
[2]吳昊.化療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分析[J].Internal Medicine of China,Otc.2011.6(5):433-434.
[3]全國中西醫結合虛證與老年病研究專業委員會.中醫虛證辨證參考標準[M].中西醫結合雜志,1986:198.
[4]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1998:422.
[5]湖南省衛生廳,湖南省醫院管理協會.常見疾病診斷依據與療效判斷標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一輯[S].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1993:57-59.
[7]劉亞嫻.中西醫結合腫瘤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98.
[8]莫勝福,何偉佳.五行匯總劉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檢測機意義[J].華夏醫學,2007,6(20):1295-1296.
[9]徐紅,毛一香,張學光,等.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化療前后T細胞亞群的變化[J].癌癥,2008,27(4):418-424.
[10]李焱,王士勇,于環,等.惡性腫瘤患者換藥前后免疫功能狀況及胸腺五肽等的調節作用[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1,6(14):924-927.
[11]Mc Michael. Monoclonal antibody in clinical medicine[J].Academic Press,1982,24(1):366.
[12]Ortalao JR,Mason A,Overton R. Lymphckine-actived kill cells:analysis of progernitors and effectors[J]. J Exp Med,1986,164:1193.
[13]蘇燎原,徐映東,耿勇志,等.淋巴細胞亞群與免疫的初探[J].免疫學雜志,1992,8(4):251.
[14]付體輝.腫瘤的免疫逃避機制[J].國外醫學腫瘤分冊,1999,17(6):366.
[15]周立峰,邱玉華,程鋼,等.圣愈湯對環磷酰胺誘導的免疫低下小鼠T細胞亞群和細胞因子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09,21(9):805-813.
[16]黃梅,夏天,張仲梅,等.四君子湯對脾虛患者血漿細胞因子的影響[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1,21(4):411-413.
*基金項目:衡陽市科技局項目(No.S30)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1.008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1-0016-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周曉艷201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