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春
?
【臨床研究】
中醫辨證論治兒童支氣管哮喘的臨床分析
秦春
山西省西山煤電職工總醫院社管科(太原 030053)
摘要:目的探討兒童支氣管哮喘采用中醫辨證治療臨床效果。方法本次選取兒童支氣管哮喘80例,均為我院兒科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隨機分組,就常規西醫方案治療(對照組40例)與中醫辨證治療(觀察組40例)效果展開對比。結果觀察組選取的支氣管哮喘患兒臨床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前兩組哮喘發作率無明顯差異(P>0.05),組后均有降低,觀察組更為明顯(P<0.05)。結論小兒支氣管哮喘采用中醫辨證論治治療,可顯著提高臨床效果,保障患兒預后,具有非常積極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小兒;痰喘;痰熱壅肺型;風寒犯肺型;脾肺氣虛型
小兒時期,哮喘為肺系常見疾病,遷延難愈,反復發作,以氣道高反應性為特征,由多種細胞和細胞組分共同參與[1]。中醫學將其歸屬于“痰喘”“哮證”“暴喘”等范疇。應用中醫辨證方案治療,可平喘、降氣、祛痰,不良反應少,效果肯定。本次選取相關病例,隨機分組,就西醫常規治療與中醫辨證治療效果展開對比,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本次選取小兒支氣管哮喘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齡2~14歲,平均(6.5±1.3)歲,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劃分,組間一般情況具可比性,無明顯差異(P>0.05)。
1.2診斷標準(1)多與接觸變應原、化學性刺激、運動、呼吸道感染等相關,反復發作喘息、胸悶、氣促、咳嗽等,常在清晨和(或)夜間發作或加劇。(2)發作時雙肺多有散在或彌漫性哮鳴音,以呼氣相為主。
1.3納入標準依據臨床癥狀和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與WHO診斷標準符合。
1.4方法
1.4.1治療方法對照組應用西醫方案常規治療,依據年齡、病情,取沙丁胺醇霧化,布地奈德鼻噴劑噴鼻。觀察組行辨證論治,具體如下。(1)痰熱壅肺型:證見痰黃質稠、喘咳痰鳴、咳吐不爽、胸中煩悶,咳引胸痛,口渴,發熱有汗,喜冷飲,脈浮數,苔黃膩。治則為平喘、祛痰,鎮痛。取清氣化痰丸(陳皮,清半夏,瓜萎仁,膽南星,黃芩,杏仁,枳實,茯苓)應用。其中半夏、膽南星祛痰;陳皮抗組胺引發的支氣管痙攣,具平喘功效;另外,加黃芩和茯苓,可促機體免疫機能,對變態反應抑制。(2)風寒范肺型:證見痰清稀或咳泡沫痰,喘咳痰鳴,形寒無汗,喜熱飲,脈浮緊,口不渴,苔膩或白滑,治則為宣肺、解痙、止咳,取三拗湯(麻黃,生姜,杏仁,藿香,射干,草珊瑚,桔梗,蜈蚣,蟬蛻,紫菀)應用。方中杏仁降氣行痰,麻黃祛風止咳宣肺,一宣一降,可促肺功能恢復,紫菀、桔梗宣肺,協同麻黃,可利咽化痰,蟬蛻祛風利咽,蜈蚣抗過敏,祛風活絡,解痙。(3)脾肺氣虛型:證見鼻塞噴嚏,面色蒼白,舌淡苔膩,大便溏薄,疲乏無力,多痰,脈無力。治則化痰止咳嗽、生津潤燥,取人參五葉子湯(沙參,甘草,麥冬,天花粉,桑葉,玉竹,杏仁,桔梗,款冬花,百合)應用,其中甘草、沙參、桑葉、玉竹、麥冬具生津潤燥,養肺潤肺功效。無痰干咳者取標款冬花、百合加用,伴咳嗽者取杏仁,桔梗加用,可化痰止咳,清肅肺氣。上述藥物應用時,均依據病情及年齡設定劑量。
1.4.2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臨床總有效率,及兩組治療前后哮喘發作次數。
1.4.3療效判斷標準顯效:肺部哮鳴音及哮喘等臨床癥狀呈消失表現;有效:肺部哮鳴音及哮喘等臨床癥狀呈基本消失表現;無效:上述癥狀和體征變化均不明顯。
1.4.4統計學方法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選取的支氣管哮喘患兒臨床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前兩組哮喘發作率無明顯差異(P>0.05),組后均有降低,觀察組更為明顯(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例,%)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哮喘發作次數比較
支氣管哮喘在臨床好發于寒冬季節,氣候變化急劇時,易誘導本病發生[2]。當機體抵抗力下降,虛弱,或肺部痰液積聚,當遇精神抑郁,吸入粉塵,環境突變,風寒感冒,飲食不節等多致病因素時,均可對肺部積痰觸及,進而誘發支氣管哮喘。對小兒肺部組織特性進行分析,尚未發育完善,加之腎常虛,脾常不足,致使腎臟、肺臟、脾臟功能失調,進而誘導痰飲。當有外邪侵襲時,痰隨氣升,因痰阻,對氣道造成阻塞,致吸少呼多,氣息喘促,痰鳴哮吼。臨床小兒支氣管哮喘,多有白色泡痰咳出,中醫辨證理論中,屬寒痰。分析舌象,舌苔白,質淡,屬痰癥或/和寒證舌象,中醫有多種針對喘證的分型,但歸納起來,總體包括虛喘和實喘,實喘又包括痰喘、熱喘、寒喘。
臨床上,一般將支氣管哮喘分為發作期、遷延期兩類,發作期病變在肺,包括寒、熱兩證,遷延期脾腎受累,均為虛證。依據證型和個體差異,支氣管哮喘采用中醫治療時,需因人、因地、因時辨證施治,不良作用小,對癥性強,在治療支氣管哮喘時,中醫發揮的作用較為顯著[3]。本次選取的病例,針對痰熱壅肺證,取清氣化痰丸應用,可平喘、祛痰、鎮咳嗽;風寒犯肺證,取三拗湯應用,可止咳、宣肺、祛風;肺脾氣虛證,取人參五味子湯應用,可潤燥生津。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選取的支氣管哮喘患兒臨床總有效率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前兩組哮喘發作率無明顯差異(P>0.05),組后均有降低,觀察組更為明顯(P<0.05)。提示中醫辨證,可起到較佳的臨床效果。
小兒哮喘多為內有伏飲,外感風寒,肺失肅降,寒飲凌肺所致。小兒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屬稚陽稚陰之體,外邪極易侵襲,但小兒有旺盛的新陳代謝,合理用藥,可較快康復。本次選取的組方中,麻黃、射干疏散風寒、止咳平喘、溫肺化飲;干姜溫化寒飲;杏仁降氣平喘、化痰止咳;半夏化溫健脾;紫菀止咳化痰。諸藥共用,可溫肺化飲,疏風散寒,止咳平喘[4]。可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哮喘為常見的小兒時期的呼吸道疾病,中醫有多種治療方案,無毒副作用,其優勢相較西醫,更為明顯,隨著研究的深入,對小兒哮喘病理機制認識漸趨完善,無論內治和外治,均可發揮理想療效。針對病因病機論治特點包括:(1)治風:為外邪為患的主要治療方法,分析此類患兒臨床特征,起病急驟,病情反復發作,主要行祛風解痙治療,以解痙,祛風,平喘,化痰,病情遷延日久者,需標本兼治;(2)痰濕為患:患兒痰濕,氣道遏閉者,有氣機逆亂和氣機郁滯,故需疏理氣機,宣肺,化痰,以治痰為要點;(3)氣血瘀滯:患兒眼下發青,面色灰暗,舌下脈絡怒張,故需活血化瘀治療;(4)臟腑失調:病還必須緩解后,需加強固本治療,以補虛扶正,使體質增強。小兒支氣管哮喘采用中醫辨證治療,本著清熱解毒、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疏經通絡等治療原則,采取隨癥加減方案,可使肺部垃圾盡快清除,促使體質增強,以防感染擴大。避免盲目用藥,使治療有效性提高,減輕擴張支氣管藥物和激素類藥物的耐藥性和依賴性及毒副作用,在短時間內促使肺部病變區域減少、消失,最大程度改善預后[5]。
綜上,小兒支氣管哮喘采用中醫辨證論治治療,可顯著提高臨床效果,保障患兒預后,具有非常積極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美珠,呂紹光. 兒童支氣管哮喘30例中醫辨證施護觀察[J]. 福建醫藥雜志,2012, 34(2): 146-147.
[2]陳文霞,張巖,宋桂華. 兒童支氣管哮喘發作期中醫證型與臨床特征相關性的回顧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 2014, 30(3): 79-80.
[3]張雪榮,李云海. 扶正化痰合劑對兒童支氣管哮喘緩解期(肺脾氣虛)的影響[J]. 光明中醫, 2014, 29(3): 536-537.
[4]黃騰,葉敏如,許尤佳. 中醫藥聯合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50例臨床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 33(9): 1284-1286.
[5]程航,成煥吉,劉麗. 兒童支氣管哮喘過敏原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1, 26(23): 3569-3570.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4.023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4-0502-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王冬云201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