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華英
(陽江市衛生學校,廣東 陽江 529500)
角色扮演在社區護理課程中的應用
敖華英
(陽江市衛生學校,廣東 陽江 529500)
社區護理是護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隨著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難度的加深,對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仍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必將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學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為解決這一問題,嘗試使用角色扮演教學法結合小組學習法開展教學。
社區護理;角色扮演;護士執業資格考試
社區護理是衛生學校護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也是一門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為一體的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學習社區護理之前,學生已經學過護理學基礎相關內容,但由于學生自學能力弱,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且本課程學時短(34學時),內容瑣碎繁多。對此,筆者對本課程的社區健康教育部分,采用了角色扮演教學法結合小組學習法開展教學。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往存在的教學內容無趣的難題。
角色扮演教學法屬于模擬法中的一種。它是學生通過扮演現實生活或社會環境中存在的一個角色,并據此模擬環境條件下可能遇到的問題,制訂解決問題方案的一種教學方法[1]。這是一種激發學生主動意識、提高學習興趣相當顯著的教學方法。學生通過模擬工作中將會遇到的場景[2-3],積極地參與并沉浸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由被動地聽教師講課,轉變為主動地根據環境的具體情況和變化進行思考,從而達到自我解決問題的效果。
目前,雖然大多數院校的護理專業都開設了社區護理課程,但是由于存在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強等條件的限制,教學大多局限于課本內容,其主要任務是讓學生知道社區護理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針對這些內容社區護士可以采取哪些護理措施。這種教學模式中,大多數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節,學生修完課程后,在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時,對此內容印象不深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因此,必須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方面做出相應調整。
3.1課前準備
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實施前提是小組學習。將全班學生分組,布置目的明確的角色扮演任務。為了讓學生知道本次學習的目的,在課程正式開始前,提前告訴學生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如:通過本次課的學習:(1)能列出健康教育的概念、內容和方法。(2)能熟練評估社區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3)能正確表述社區護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是,通過角色扮演實踐,學習將來遇到此種情況將如何處理。這是學生在特定環境下學會制訂決策、付諸行動、處理問題的一種方式。以往的教學大多數是按照章節內容進行,不能很好滿足短時間內完成較多教學內容這一要求。考慮到學生今后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筆者根據大綱要求,把社區健康教育這部分內容進行整合,以任務卡的形式濃縮成幾個小任務,見表1。

表1 社區健康教育教學任務及時間
3.2課堂實施
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需合理分組。在授課前,向班主任及以往的任課教師了解該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將班上的學生大致分為4~6組,每組都有學習成績較為優秀、中等、居后的學生。這樣可以讓每組學生的平均學習能力達到較為一致的水平,成績較好的學生也可以幫助成績較為落后的學生。角色扮演活動需要設定相應的環境和背景,包括相關人物及行為。教師必須給定一個有詳細信息的劇本。根據該章節內容,舉例如下:如果你是一名社區護士,某天上班時遇到一名患者(人物,抽簽)前來咨詢與自身疾病相關的內容,你對他先進行診斷,然后進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式,抽簽)。組織學生分別扮演患者和護士,表演完畢要求說明健康教育的實施步驟及具體的評價方法。
括號里的內容由每組抽簽決定,如“人物”這一項包括健康人、患者、患者家屬及照顧者等,于是設定的抽簽內容為“健康人、高血壓患者、肺癌晚期患者、肺癌晚期患者家屬”。每組學生演完后,教師將該組學生的扮演情況結合課本的理論知識一起點評。任務卡中的第三、四項內容是促進學生思考、鞏固所學內容,相互學習、交流的一種方式。
實踐證明,角色扮演教學法可以較好地將課本中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生的表演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角色扮演,可以提前體驗將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或狀況。教師結合課本相關內容,點評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現,鼓勵學生大膽討論、大膽交流,在促進學生表達能力提高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更深一層理解課本知識。
[1]張勛.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法分析及案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2]王峰,吳秋云,邵繼紅,等.情景劇表演在食品安全監督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6):51-52.
[3]劉華青,王春華,江城梅,等.角色扮演教學法在營養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9):38-39.■
G40-03
B
1671-1246(2016)16-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