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巨富+++楊曉艷
一、當前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2016年上半年,全區堅定貫徹自治區黨委、政府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一系列戰略部署,攻堅克難,多措并舉,工業經濟總體保持平穩,呈穩中有進、穩中向好、高于全國及周邊省市的態勢。
(一)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主要體現在工業生產保持平穩、要素供給平穩有序、多數工業行業保持穩定增長。一是工業生產保持平穩。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增長8.1%,高于一季度0.2個百分點。從月度走勢看,從2月份開始逐月向上,平穩增加0.1個百分點,居全國位次延續去年底一直保持第七位、居周邊省市第一位。二是要素供給平穩有序。上半年,全區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1%,高于一季度1.7個百分點,高于全國(0.5%)及周邊省市(除陜西增長7.3%);成品油銷售量逐月回升態勢明顯,同比增長6.9%,高于一季度5.2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17.5個百分點;全區完成鐵路貨物發送量同比下降2.6%,降幅較一季度收窄3.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收窄8.8個百分點;公路運輸同比增長7.3%,較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3.9個百分點。三是多數產品、行業保持增長。上半年,全區重點監測的30種主要產品中,19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比上月增加3種,增長超過10%的有11種。其中,乳制品同比增長14.2%、電石增長12.3%、PVC增長16.0%、鐵合金增長19.9%、鋁材增長70.3%、多晶硅增長29.9%、單晶硅增長31.3%、轎車增長72.1%。乳制品全國占有率由去年同期10.2%提高到10.6%,電石占有率由33.5%提高到 37.6%,鐵合金占有率由17.1%提高到20.7%;全區41個規模以上大類行業增加值增速實現增長的有37個行業,其中超過全區平均增速的有22個。冶金、農畜產品加工、裝備制造、高新技術4個行業實現較快增長,分別同比增長12.2%、8.5%、12.2%和20.0%。
(二)工業經濟穩中有“進”
主要體現在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主要工業品價格回升、經濟效益穩步提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一是高技術行業發展較快。全區高技術行業同比增長20.0%,增速高于全區11.9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5%,較去年提高0.2個百分點。二是高耗能行業發展放緩。能源、化工行業同比分別增長6.3%和0.03%,增速低于全區平均水平1.8和8.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2.6%,較去年下降1.6個百分點。三是中小企業較快發展。全區新登記市場主體同比增長8.8%,規上中小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高于全區增速2.9個百分點。四是區域經濟結構更趨合理。占全區工業53%的呼、包、鄂3市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4%、8.8%和8.6%,全部高于全區平均水平。主要產品價格回升。7月中旬,自治區經信委監測的30種主要工業品價格中,與年初比有24種上漲、1種持平,價格回升產品占80%。其中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比年初上漲45元/噸、螺紋鋼上漲590元/噸、熱軋卷上漲610元/噸、電解鋁上漲2000元/噸、鋅上漲3640元/噸、PVC上漲700元/噸、甲醇上漲250元/噸、焦炭上漲180元/噸。經濟效益穩步提升。1-5月,利潤總額盈虧相抵同比增長1.1%,由負轉正較去年同期提高29.1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總額同比增長7.6%,較去年同期減少17.0個百分點。
(三)工業經濟穩中有“憂”
主要體現在市場需求總體不旺、企業困難仍然較大、增長后勁尚顯不足。市場需求總體不旺。6月份全區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3.6%,已經連續49個月同比回落。經信委監測的30種主要工業品中,雖然環比大部分上升,但同比下降15種,占50%。企業困難仍然較大。企業虧損面仍然較大,企業利潤雖有增長但增速仍低于增加值增速,銷售利潤率仍然很低,貸款難、貸款貴、債務高仍未有較大緩解。前5月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收入成本額84.5元、每百元主營收入利潤額4.8元。6月末,全區制造業貸款余額占全區貸款余額11.6%,較去年同期占比減少0.5個百分點。增長后勁尚顯不足。全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6%,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9.1個百分點。主要是企業投資能力減弱,投資方面不明,投資意愿不強,能源、化工、冶金投資分別回落20.6、47.4和5.5個百分點。新型產業領域少、成長不快,動能轉化艱難,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回落147個百分點。
二、實現增長的機理分析
(一)電力綜合政策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年以來我區加大電力多邊交易、大用戶直供、風電消納、電價補貼、價格聯動等一系列電力綜合改革措施,特別是進一步放開多邊交易價格范圍和部分新興產業無限價競價的措施效果明顯。多邊交易每度電平均降價7.1分,蒙東直供每度電平均降價達到12分,總體每度電價平均降低8.97分,蒙西大工業用戶到戶平均電價0.32元/度左右,新興產業到戶電價不到0.26元/度,為全國最低價格,極大提升了我區優勢特色產業的競爭能力,調動了生產積極性,使得主要產品產量大幅提升。特別是自發自用電量同比增長6.4%,支撐作用明顯。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和推進作用逐步顯現
積極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做好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加大產業升級改造、延伸產業鏈,積極推進企業整合重組,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淘汰落后產能,不斷增加有效供給,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市場對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預期發生了積極變化,與我區優勢產業相關的大宗產品市場出現回暖,80%的產品價格與年初比都有不同程度回升。
(三)促進企業復產和降費減稅穩定了存量
年初對814戶停產半停產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和調度,逐戶分析原因,采取“一企一策”措施,推動停產企業復工生產370戶,產值超過200億元。通過推動“營改增”,取消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規范鐵路運價和雜費,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上半年累計減輕企業稅費負擔100億元。endprint
(四)企業兼并重組發揮了積極作用
企業兼并重組工作的快速推進,增強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形成了規模和產業鏈的競爭優勢。去年以來涉煤重組案共完成29宗、涉及企業51戶,其中煤炭企業橫向兼并重組完成16宗、涉及企業26戶,煤炭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完成13宗、涉及企業25戶,重組后企業綜合成本費用大幅下降,競爭優勢明顯增強,對工業的穩定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強化措施落實,鞏固發展態勢
下半年,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堅定信心,主動作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穩運行、促投資,培育新興產業,強化新的發展動能,鞏固全區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良好態勢。
(一)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穩定工業增長
全面落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有關事宜的通知》,調整部分行業生產用電臨時性政策,戰略性新興特色優勢產業用電充分競價,新建電解鋁項目實施價格聯動機制,開展特色工業園區用電試點,支持公用火電企業與用電企業重組;加快推進 “降成本”的政策落實,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制度環境,繼續采取 “一企一策”等措施解決停產企業現實問題,促進企業復產達效,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二)高度重視工業項目建設,全力促進投資增長
貫徹落實好自治區重點工作重點項目推進大會精神,重點抓好今年計劃新開工的和擬竣工投產的工業項目,重點跟蹤調度億元以上項目,尤其是國家給路條的68個重大電力、化工項目,抓住當前施工旺季,保開工、保進度、保投產,跟蹤解決施工的關鍵制約因素,全力跟進27個未核準項目,抓緊推動41個已核準項目建設進度,督促續建項目加快建設進度早日竣工、新建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加大開展不同形式的招商力度,利用富余裝機能力和電價優勢,通過重組、聯合、直供電等多種方式吸引附加值高的配套產業向我區轉移。
(三)堅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
盡快落實我區煤炭、鋼鐵化解過剩產能方案,完成全年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退出煤炭330萬噸、鋼鐵76萬噸,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加大重組兼并力度,重點是全力推動國家給我區路條的47個電力、煤化工重點項目與現有生產的、在建的煤礦聯合重組,這些項目全部達產后,就地新增消化煤炭4.4億噸,實現煤炭就地平衡。同時,在供需兩端持續發力,引導企業優化產品結構,加強產需對接,支持企業加快建立整合“互聯網+”大宗產品新型營銷體系,推動優勢產業和品牌產品“走出去”。
(四)全力營造企業發展環境,推動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開展優化中小微企業政策環境、優化服務環境“雙優”活動,落實國家、自治區各項中小企業政策到位;加強中小微企業園區創業基地配套,提高中小企業平臺服務能力,推動各部門服務資源互聯互通、共享共用,力爭全年服務中小微企業50萬戶(人次),服務滿意率達到95%以上。進一步加快“助保貸”、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研究政府與銀行合作,選擇部分盟市擴大“助保貸”風險補償資金池,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放貸規模,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力爭全年新增助保金貸款18億元,累計放貸達到50億元。
(五)下發“十三五”工業規劃,全力組織實施
盡快印發實施《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時期工業發展規劃》及各專項規劃,研究實施規劃的專項行動和配套政策,特別研究鼓勵投資、技改、創新的政策和有效的政府促進措施。
(六)貫徹落實“互聯網+”,實現兩化深度整合
加快推進“互聯網1+6體系”。突出抓好電子政務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強化政務云中心應用。加快建設一批互聯網集中區、電子商務集聚區、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拓展互聯網與經濟整合的廣度和深度。重點實施推動兩化融合企業貫標、畜產品全產業鏈追溯、互聯網+工業、電子政務、智能制造、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等工作。
(作者單位:1.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2.內蒙古自治區計量測試研究院)
責任編輯:代建明endprint